【題目】如圖,四邊形ABCD中,AD∥BC,BA⊥AD,BC=DC,BE⊥CD于點E.

(1)求證:△ABD≌△EBD;

(2)過點E作EF∥DA,交BD于點F,連接AF.求證:四邊形AFED是菱形.

【答案】1△ABD≌△EBD;(2)四邊形AFED是菱形.

【解析】試題分析:(1)首先證明∠1=∠2.再由BA⊥ADBE⊥CD可得∠BAD=∠BED=90°,然后再加上公共邊BD=BD可得△ABD≌△EBD

2)首先證明四邊形AFED是平行四邊形,再有AD=ED,可得四邊形AFED是菱形.

試題解析:證明:(1)如圖,

∵AD∥BC

∴∠1=∠DBC

∵BC=DC,

∴∠2=∠DBC

∴∠1=∠2

∵BA⊥ADBE⊥CD

∴∠BAD=∠BED=90°,

ABDEBD,

∴△ABD≌△EBDAAS);

2)由(1)得,AD=ED,∠1=∠2

∵EF∥DA,

∴∠1=∠3

∴∠2=∠3

∴EF=ED

∴EF=AD

四邊形AFED是平行四邊形.

∵AD=ED,

四邊形AFED是菱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一個水文站在雨季對某條河一周內水位變化情況的記錄.其中,水位上升用正數(shù)表示,水位下降用負數(shù)表示(水位變化的單位:m.

星期

變化

+0.4

-0.3

-0.4

-0.3

+0.2

+0.2

+0.1

注:①表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為每天12時的水位與前一天12時的水位的變化量.

②上周日12時的水位高度為2m.

1)請你通過計算說明本周末水位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2)用折線圖表示本周每天的水位,并根據(jù)折線圖說明水位在本周內的升降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都知道:|5﹣(﹣2|表示5與﹣2之差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可理解為5與﹣2兩數(shù)在數(shù)軸上所對應的兩點之間的距離.請你借助數(shù)軸進行以下探索:

1)數(shù)軸上表示5與﹣2兩點之間的距離是   ;

2)數(shù)軸上表示x2的兩點之間的距離可以表示為   ;

3)同理|x+3|+|x1|表示數(shù)軸上有理數(shù)x所對應的點到﹣31所對應的點的距離之和,請你找出所有符合條件的整數(shù)x,使得|x+3|+|x1|4,這樣的整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直線l1y2x+4y軸交于A點,與x軸交于點B,經(jīng)過A點的直線l2與直線l1所夾的銳角為45°.

1)過點BCBAB,交l2C,求點C的坐標.

2)求l2的函數(shù)解析式.

3)在直線l1上存在點M,直線l2上存在點N,使得點A、O、M、N四點組成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請直接寫出點N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下列要求畫圖(不寫畫法,保留作圖痕跡)

(1)畫∠AOB=90°;

(2)在∠AOB外畫∠BOC=60°;

(3)分別畫∠AOB,AOC的角平分線OD,O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bx+3的圖象與x軸交于A、C兩點(點A在點C的左側),與y軸交于點B,且OAOB

1)求線段AC的長度;

2)若點P在拋物線上,點P位于第二象限,過PPQAB,垂足為Q.已知PQ,求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本題圖①,在等腰Rt中, ,,為線段上一點,以為半徑作于點,連接、,線段、、的中點分別為、、.

(1)試探究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說明理由;

(2)將繞點逆時針方向旋轉到圖②的位置,上述結論是否成立?并證明結論

(3),繞點在平面內自由旋轉,求的面積y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將矩形紙片ABCD折疊,使點C與點A重合,折痕EF分別與AB、DC交于點E和點F,AD12DC18

1)證明:ADF≌△AB′E;

2)求線段AF的長度.

3)求AEF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 已知拋物線經(jīng)過A(-2,0)、B(4,0)、C(0,4)三點.

(1)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2)此拋物線有最大值還是最小值?請求出其最大或最小值;

(3)若點D(2,m)在此拋物線上,在y軸的正半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BD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P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