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要從甲、乙兩名同學中選出一名,代表班級參加射擊比賽. 現(xiàn)將甲、乙兩名同學參加射擊訓練的成績繪制成下列兩個統(tǒng)計圖:
根據(jù)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如下:
平均成績(環(huán)) | 中位數(shù)(環(huán)) | 眾數(shù)(環(huán)) | 方差() | |
甲 | 7 | 7 | 1. 2 | |
乙 | 7. 5 | 4. 2 |
(1)分別求表格中、、的值.
(2)如果其他參賽選手的射擊成績都在7環(huán)左右,應該選______隊員參賽更適合;如果其他參賽選手的射擊成績都在8環(huán)左右,應該選______隊員參賽更適合.
【答案】(1)a=7,b=7,c=8;(2)甲,乙
【解析】
(1)首先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可得出乙的平均成績a和眾數(shù)c;根據(jù)統(tǒng)計圖,將甲的成績從小到大重新排列,即可得出中位數(shù)b;
(2)根據(jù)甲乙的中位數(shù)、眾數(shù)和方差,可以判定參賽情況.
(1)a=×(3+6+4+8×3+7×2+9+10)=7.
∵甲射擊的成績從小到大從新排列為:5、6、6、7、7、7、7、8、8、9,
∴b=7.c=8.
(2)甲的方差較大,說明甲的成績波動較大,而且甲的成績眾數(shù)為7,故如果其他參賽選手的射擊成績都在7環(huán)左右,應該選甲參賽更適合;乙的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都接近8,故如果其他參賽選手的射擊成績都在8環(huán)左右,應該選乙參賽更適合.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問題再現(xiàn):
數(shù)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借助這種思想方法可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直觀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初中數(shù)學里的一些代數(shù)公式,很多都可以通過表示幾何圖形面積的方法進行直觀推導和解釋.
例如:利用圖形的幾何意義驗證完全平方公式.
將一個邊長為的正方形的邊長增加,形成兩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如圖所示:這個圖形的面積可以表示成:
或
∴
這就驗證了兩數(sh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類比解決:
請你類比上述方法,利用圖形的幾何意義驗證平方差公式.
(要求畫出圖形并寫出推理過程)
問題提出:如何利用圖形幾何意義的方法證明?
如圖所示,表示1個1×1的正方形,即:,表示1個2×2的正方形,與恰好可以拼成1個2×2的正方形,因此:、、就可以表示2個2×2的正方形,即:而、、、恰好可以拼成一個的大正方形.
由此可得:.
嘗試解決:
請你類比上述推導過程,利用圖形的幾何意義確定:_______.(要求寫出結論并構造圖形寫出推證過程).
問題拓廣:
請用上面的表示幾何圖形面積的方法探究:_______.(直接寫出結論即可,不必寫出解題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名自行車愛好者準備在段長為3500米的筆直公路上進行比賽,比賽開始時乙在起點,甲在乙的前面.他們同時出發(fā),勻速前進,已知甲的速度為12米/秒,設甲、乙兩人之間的距離為s(米),比賽時間為t(秒),圖中的折線表示從兩人出發(fā)至其中一人先到達終點的過程中s(米)與t(秒)的函數(shù)關系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乙的速度為多少米/秒;
(2)當乙追上甲時,求乙距起點多少米;
(3)求線段BC所在直線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先閱讀理解下面的例題,再按要求解答下列問題:
例題: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4>0
解:∵x2﹣4=(x+2)(x﹣2)
∴x2﹣4>0可化為
(x+2)(x﹣2)>0
由有理數(shù)的乘法法則“兩數(shù)相乘,同號得正”,得
① ②
解不等式組①,得x>2,
解不等式組②,得x<﹣2,
∴(x+2)(x﹣2)>0的解集為x>2或x<﹣2,
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2﹣4>0的解集為x>2或x<﹣2.
解答下列問題:
(1)一元二次不等式x2﹣25>0的解集為 ;
(2)分式不等式的解集為 ;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x2﹣3x<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菱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過點D作對角線BD的垂線交BA的延長線于點E.
(1)證明:四邊形ACDE是平行四邊形;
(2)若AC=8,BD=6,求平行四邊形ACDE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南寧,第26題,10分)如圖,已知拋物線與坐標軸交于A,B,C三點,其中C(0,3),∠BAC的平分線AE交y軸于點D,交BC于點E,過點D的直線l與射線AC,AB分別交于點M,N.
(1)直接寫出a的值、點A的坐標及拋物線的對稱軸;
(2)點P為拋物線的對稱軸上一動點,若△PAD為等腰三角形,求出點P的坐標;
(3)證明:當直線l繞點D旋轉時,均為定值,并求出該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理解
在△ABC中,AB、BC、AC三邊的長分別為、、2,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解法一:如圖1,因為△ABC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底AC=2,根據(jù)勾股定理可以求得底邊的高AF為1,所以S△ABC=×2×1=1.
解法二:建立邊長為1的正方形網(wǎng)格,在網(wǎng)格中畫出△ABC,使△ABC三個頂點都在小正方形的頂點處,如圖2所示,借用網(wǎng)格面積可得S△ABC=S矩形ADEC﹣S△ABD﹣S△EBC=1.
方法遷移:請解答下面的問題:
在△ABC中,AB、AC、BC三邊的長分別為、、,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