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每個滑輪重50N,用這個滑輪組把質量為45kg的重物在2s內(nèi)勻速提升2m,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10N/kg)( 。
A.作用在繩自由端的拉力F為125 N
B.在2s內(nèi)做的有用功為900J
C.該套裝置的機械效率為90%
D.若所掛物體越重,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小

分析 (1)已知物體質量,可以得到重力;不計繩重和摩擦,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是物重和動滑輪重的n分之一;
(2)根據(jù)W有用=Gh可求有用功;
(3)根據(jù)η=$\frac{{W}_{有用}}{{W}_{總}}$=$\frac{Gh}{Fs}$=$\frac{Gh}{Fnh}$=$\frac{G}{nF}$即可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4)在動滑輪重一定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解答 解:
A、物體受到的重力為G=mg=45kg×10N/kg=450N;
由圖可知,承擔物重的繩子有3段,不計繩重和摩擦,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F=$\frac{1}{3}$(G+G)=$\frac{1}{3}$×(450N+50N)=$\frac{500}{3}$N≈167N,故A錯誤;
B、在2s內(nèi)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450N×2m=900J,故B正確;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frac{{W}_{有用}}{{W}_{總}}$=$\frac{Gh}{Fs}$=$\frac{Gh}{Fnh}$=$\frac{G}{nF}$=$\frac{450N}{3×\frac{500}{3}N}$×100%=90%,故C正確;
D、不計繩重和摩擦,動滑輪重力一定,滑輪組提起的物重越大,有用功越多,但額外功不變,所以機械效率越高,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此題考查了滑輪組的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及影響因素和功率的計算,屬于力學綜合題,包含了力學主要的公式或規(guī)律,正確判斷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動能定理的內(nèi)容:合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改變量(物體具有的動能計算公式為Em=$\frac{1}{2}$mv2).如圖所示,2kg的物體在大小不變的拉力F=15N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在2m的路程內(nèi),速度增大到5m/s.則
(1)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2)合力的大;
(3)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一輛自身質量為1.1t的卡車要能安全通過一座限重為4.9×104N的橋.g=10N/kg,問:
(1)該卡車自重為多少牛?
(2)所能裝載的貨物,不能超過多少千克?
(3)到達目的地,卡車上的貨全部卸完后,卡車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1.在水平面上的物體A受一個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上50N的向右的拉力作用,用力的示意圖畫出圖中物體A所受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A點處掛上一重物,B點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著,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9牛,則物體的重力為多少?(杠桿自身重力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詩人李白月下獨自飲酒,即興賦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中的“影”,若指的是月亮在杯中的影,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若指的是人在地上的影,這又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杯中酒香撲鼻而來這是擴散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在某一溫度下,兩個電路元件A和B中的電流與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所示.
(1)由圖可知,通過元件A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將元件A和B并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2V的電源兩端,電流在30s內(nèi)對元件A做的功是24J,通過A和B的總電流為0.7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透鏡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照相時,景物在鏡頭二倍焦距以外
B.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C.顯微鏡的目鏡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D.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方向的實驗中,將小磁針放在螺線管周圍不同的位置,如圖所示,放小磁針的目的是便于觀察磁場方向,閉合開關后觀察到小磁針的指向發(fā)生了改變;上述實驗完成后若把電池的正負極交換一下,再合上開關,小磁針的指向跟前次相反(相同/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