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A、B兩個定值電阻的U﹣I圖象,電阻RA的阻值是Ω.若把兩個定值電阻并聯(lián)接在6V的電源上,則電阻RB在1min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是 J,干路中的電流是 A.

【答案】3;1080;5
【解析】解:由圖象知:
①當兩端電壓為6V時,通過電阻A的電流為2A,
∵I= ,∴A的阻值為 ;
②當兩端電壓為6V時,通過電阻B的電流為3A,
∵Q=I2Rt,
∴電阻RB在1min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是Q=UIt=6V×3A×60s=1080J;
③當兩只燈泡并聯(lián)時,干路電流為I=IA+IB=2A+3A=5A.
所以答案是:3;1080;5.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和電功的計算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塊磚質(zhì)量是2.8 kg,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N.這塊磚長20 cm、寬10 cm、厚5 cm,把磚平放在地面上時,磚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 Pa;把磚側(cè)放在地面上時,磚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Pa;把磚豎放在地面上時,磚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將同一個雞蛋先后放入裝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容器中靜止,此時液面高度相同,液體對甲、乙兩個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p、p , 雞蛋受到的浮力分別是F、F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p , F=F
B.p=p , F>F
C.p=p , F<F
D.p<p , 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三個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甲圖中和尚們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兩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兩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乙圖中水桶B向下沉,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將他的肩往后移動一點距離

B. 乙圖中水桶B向下沉,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將后面水桶B往前移動一點距離

C. 丙圖中小和尚為減輕瘦和尚的負擔,可以讓瘦和尚往前移動一點距離

D. 丙圖中小和尚為減輕瘦和尚的負擔,可以將水桶往前移動一點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在我們舒蘭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能用分子熱運動知識解釋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稻花飄香

C.秋天,紅葉滿山D.冬天,雪花飄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丹東曙光集團自主研發(fā)的一種校車,它的質(zhì)量為6t,靜止在水平路面上,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1.2×103cm2 . 在一次測試中,在水平路面上的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是6×103N,5min行駛了6km.求:
(1)校車勻速行駛時速度是多少?
(2)校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3)校車勻速行駛時的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磁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奧斯特發(fā)現(xiàn)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B.電磁鐵是根據(jù)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制成的

C.磁場是假想的,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

D.鴿子和海龜不會迷失方向,是因為它們能利用地磁場“導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小強組內(nèi)同學利用彈簧測力計、鐵塊、水(已知密度為ρ=1.0×103kg/m3)、牛奶、燒杯、細線等實驗器材合作完成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①、②、③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逐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由實驗序號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3)通過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利用這些器材還可以測出牛奶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請你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用細線拴住鐵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鐵塊的重力為G;
②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鐵塊浸沒在水中,
③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鐵塊從水中取出擦干, , 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
④計算牛奶密度數(shù)學表達式為ρ牛奶=(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彩色電視機的光屏上呈現(xiàn)的多種顏色,是由三種基本色光混合而成。下列不屬于這三種基本色光之一的是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