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在實驗中測得當導體兩端電壓為2.5伏特時,通過的電流為0.5安培,那么導體的電阻為5歐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當電壓為0伏特時,此時導體電阻為5歐姆.

分析 知道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導體的電阻;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與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

解答 解:由歐姆定律I=$\frac{U}{R}$可得,導體的電阻:
R=$\frac{U}{I}$=$\frac{2.5V}{0.5A}$=5Ω,
因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與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
所以,當導體兩端電壓為0V時,該導體的電阻仍為10Ω.
故答案為:5;5.

點評 本題考查了歐姆定律的簡單應用,關鍵是知道導體的電阻與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為一基礎題,也是一易錯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3.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請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相應位置畫出平面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為了測量電阻Rx的阻值(約20Ω),小科用如圖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
(1)根據(jù)小科的接線情況,在閉合開關前,還必須進行的調(diào)整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阻值最大處.
(2)老師要求小科測量電壓表示數(shù)在7V到11V范圍內(nèi)變化時,通過被測電阻Rx的電流值.已知電源電壓為12V,實驗室有3只滑動變阻器,規(guī)格分別為“200Ω 1A”、
“20Ω 2A”、“5Ω 2A”,則小科應該選用的變阻器是“20Ω 2A”.
(3)為了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小科設計了表格,并求出被測電阻值.你認為小科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法是否合理?請簡要說明理由.
實驗次數(shù)123平均值電阻R/Ω
電壓U/V7.09.011.09.020.9
電流I/A0.330.450.500.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它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學將兩個長度均為50cm,直徑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圖的儀器(M筒的直徑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動).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填“實”或“虛”).
(2)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距不變,像的大小變。ㄒ陨蟽煽者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在條形磁鐵周圍放有甲、乙、丙、丁可以自轉(zhuǎn)動的小磁針,當它們靜止時,磁針N極指向錯誤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原因有陰天空氣濕度大,空氣密度小,氣壓低;冬天的空氣密度比夏天的大,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5.根據(jù)如圖所示實物接線圖畫出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專題一:重力 彈力 摩擦力
回顧實驗和探究(請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過程表格小雨提出課題后,猜想: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小,葉子姐姐認為摩擦力應該越大,于是她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表格如下:
 壓力$\frac{{F}_{N}}{N}$ 1015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rac{F}{N}$ 1 2 3
請你在裝置圖中畫出木塊所受力的示意圖.
結(jié)論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用圖象中的圖線來表示,它應是圖線a
程序實驗中經(jīng)歷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檢驗--得出結(jié)論
問題討論利用上述器材,再給你質(zhì)量分別為0.1kg、0.2kg、0.3kg的三個鉤碼,來探究重力和質(zhì)量的關系,具體操作步驟是a、觀察測力計的量程與分度值;b、將測力計豎直水平放置,調(diào)整指針至零點;c、用測力計測分別測量三個鉤碼的重力,并記錄數(shù)據(jù);d、計算三次重力與質(zhì)量之比,分析得出實驗結(jié)論并完成表格設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閱讀有關科學發(fā)展的材料,回答相關的問題:
【材料一】公元2世紀,古希臘文學家托勒密認為: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公元16世紀,哥白尼經(jīng)過對太空的仔細觀測,發(fā)現(xiàn)這個認識存在錯誤,提出新的觀點: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又經(jīng)過幾個世紀的觀測和研究,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太陽只是處在銀河系的邊緣,而且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無數(shù)個星系中的一個,2016年引力波的發(fā)現(xiàn),又為宇宙探究提供了新途徑
【材料二】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公元17世紀,伽利略通過實驗和推理得出新的觀點: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
笛卡爾在伽利略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將吧奧馳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1)宇宙中的天體系統(tǒng)有不同的級別,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tǒng)按由低到高級別排列,依次為②③①④.(填序號:①銀河系②地月系③太陽系④總星系)
(2)如圖是伽利略進行的實驗和推理,結(jié)合伽利略的結(jié)論寫出圖中各實驗和推理的先后順序:③①②(填序號)
(3)根據(jù)以上信息,談談你對科學發(fā)展的認識:一個科學規(guī)律的得出,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