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圖所示的幾種情況中,觀點不正確的是( 。
A.小聰用力將箱子拉走了,小聰對箱子做了功
B.小聰對箱子做的功等于小聰?shù)睦Τ艘韵渥友亓Φ姆较蛞苿拥木嚯x
C.小明用了很大的力氣推箱子,但是沒有推動,小明對箱子沒有做功
D.小聰和小明一起用豎直向上的力抬著水桶向前走,他們對水桶做了功

分析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二者缺一不可.若做功,利用W=Fs計算.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
AB、小聰用力將箱子拉走了,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因此小聰對箱子做了功;小聰對箱子做的功等于小聰?shù)睦Τ艘韵渥友亓Φ姆较蛞苿拥木嚯x,故AB正確;
C、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沒有移走,只有力的作用,沒有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所以小明對箱子沒有做功;故C正確;
D、小聰和小明一起用豎直向上的力抬著水桶向前走,用了力,但沒有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二人沒有做功,故D錯.
故選D.

點評 明確三種情況不做功:一是有力無距離(例如:推而未動),二是有距離無力(靠慣性運動),三是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為運動員正在進行蹦床比賽,運動員離開蹦床向上運動一定高度又落到蹦床上,不計空氣阻力,如圖A位置為剛剛接觸蹦床的圖片,B位置為跳床發(fā)生最大形變的位置.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運動員的速度為零時,他的重力勢能最大
B.在最高點,運動員的速度為零,所受合力為零
C.運動員從A位置到B位置的過程中,運動員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D.運動員彈離蹦床后,可以繼續(xù)上升向上運動是因為蹦床對人不斷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汽車輪胎上刻上花紋是為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轎車配置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造成的傷害,轎車上部大都采用弧狀流線型設計,當車在高速行駛時,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小于(大于/等于/小于)車子本身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如圖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薄壁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為25cm2,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掛著重為3.9N的金屬塊,現(xiàn)將金屬塊浸沒水中,容器內(nèi)水面由20cm上升到22cm(g=10N/kg).求:
(1)金屬塊未放入水中時(如圖所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2)金屬塊的密度;
(3)金屬塊浸沒水中(未接觸容器底)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4)緩慢勻速提升金屬塊使其上升10cm,金屬塊始終處于浸沒狀態(tài),請計算出浮力做了多少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有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內(nèi)只有水,乙容器內(nèi)有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水中懸浮著一個小球,此時三個容器內(nèi)的水面剛好齊平(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三個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相等
B.三個容器中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最大
C.若向乙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靜止后受到的浮力變大
D.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如圖所示,密度為0.4×103kg/m3、體積為10-3m3的正方體木塊,用一根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的非彈性細繩,兩端分別系于木塊底部中心和柱形容器中心,細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4N,此時細繩剛好拉直但對木塊沒有拉力,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2×10-2m2
(1)木塊受到的浮力;
(2)向柱形容器內(nèi)注水(水不溢出)直至細繩對木塊的拉力達到最大值,在細繩處于斷裂的一瞬間停止注水,此時木塊底面所受壓強為多大?
(3)細繩斷裂后,木塊再次漂浮,細繩拉斷前后比較,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了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由圖可知物體浸入液體前后,彈簧測力計前后示數(shù)變化了0.2N,為了使彈簧測力計前后示數(shù)變化更明顯,他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或增加液體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一根金屬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今通過彈簧測力計豎直地將棒的右端B緩慢拉起,如圖甲.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對棒所做的功W與B端離開地面的高度x的關系如圖乙.在B端拉起的過程中,當x=0.6m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3N,金屬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離為0.7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選用的實驗器材如圖所示.
(1)小明同學按圖所示的裝置放好蠟燭和凸透鏡后,左右移動光屏始終得不到燭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沒有放在同一高度上.
(2)該同學作了適當調(diào)整后,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表中.
①實驗序號2中所成像的性質(zhì)為倒立(選填“倒立”或“正立”)縮小的實像;實驗序號3所成像為等大(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倒立的實像;實驗序號5的成像特點,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②實驗序號4中的像距為30cm.
③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為10cm.
(3)當燭焰從遠處向凸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遠離(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實驗序號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質(zhì)
l3015倒立縮小的實像
22516.7
32020倒立的實像
415倒立放大的實像
55\正立放大的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