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明在探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實驗前,小明要用手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實驗中,探究液體壓強的工具是U形管壓強計.
(2)由丙、丁兩圖進行實驗對比,得出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guān)(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3)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guān)系,結(jié)論是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選用乙丙兩圖進行對比.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6)實驗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使用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填“漏氣”或“不漏氣”).
(7)若丙圖中U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為10cm,則金屬盒上橡皮膜浸入鹽水中的深度是9.1cm.(U形管中液體密度為1.0×103kg/m3,鹽水的密度ρ=1.1×103 kg/m3

分析 (1)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特點的工具是U型壓強計,本題用到了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轉(zhuǎn)換法.用手按壓強計的橡皮膜,U形管內(nèi)水面出現(xiàn)高度差;即將液體壓強的大小轉(zhuǎn)化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2)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guān),與容器的形狀無關(guān);
(3)(4)(5)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guān),與容器的形狀無關(guān),在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因素時,需要用到控制變量法;
若和橡皮膜連接的軟管出現(xiàn)漏氣,不論橡皮膜是否受到壓強,軟管中氣體的壓強都等于大氣壓,壓強計中液面就不會出現(xiàn)高度差;
(6)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是: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不同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7)已知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根據(jù)p=ρgh求出液體產(chǎn)生的壓強,再利用公式變形可計算鹽水中的深度.

解答 解:
(1)由圖可知,用來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特點的工具是U形管壓強計;
(2)丙和丁液體密度相同,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狀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說明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guān);
(3)甲、乙兩圖液體的密度相同,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guān),并且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要探究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使探頭的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所以應(yīng)選擇乙丙兩圖;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6)實驗時把金屬盒放入水中,通過觀察兩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的大小;
使用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若壓強計的有漏氣的地方,軟管中的氣體和大氣相通,等于大氣壓強,橡皮膜受到壓強時,軟管內(nèi)的氣體壓強不會發(fā)生變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會出現(xiàn)高度差;反之,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7)已知U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為10cm,
則金屬盒上橡皮膜所受到的壓強: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則金屬盒探頭在鹽水中所處的深度:
h鹽水=$\frac{p}{{ρ}_{鹽水}g}$=$\frac{1000Pa}{1.1×1{0}^{3}kg/{m}^{3}×10N/kg}$≈0.091m=9.1cm.
故答案為:(1)U形管壓強計;(2)無關(guān);(3)液體深度;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4)乙丙;(5)相等;(6)高度差;氣密性;不漏氣;(7)9.1.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于液體壓強計的了解以及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影響因素.注意物理實驗中研究方法--轉(zhuǎn)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液體壓強是中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需要掌握.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長量△x,根據(jù)多組測量數(shù)據(jù)做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1)當在兩根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yù)的伸長量為16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8cm.
(2)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代替彈簧秤,則用橡皮筋B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用橡皮筋A(yù)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A/B).
(3)將本實驗中相同的兩根橡皮筋并聯(lián)起來代替彈簧秤,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2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他將一塊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玻璃兩側(cè),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這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yīng)選擇2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2)實驗中,小華同學(xué)用左手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點燃,發(fā)現(xiàn)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填“左“或“右”)手點燃蠟燭的.他又將玻璃板繞其底邊轉(zhuǎn)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轉(zhuǎn)向自己(選填“轉(zhuǎn)向自己”、“轉(zhuǎn)離自己”或“不動”).
(3)實驗中,玻璃板后的蠟燭和玻璃板前的蠟燭產(chǎn)生的像無法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4)小琳將圖甲中的玻璃板換成平面鏡,垂直于紙板放置(如圖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他用激光筆沿硬紙板EO照射到平面鏡上的O點.反射光線沿OF射出,則∠NOF=∠EON(選填“>”、”<”或“=”).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那么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
(5)小琳又讓入射光線沿著FO入射到O點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射出,這說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電鍵S,發(fā)現(xiàn)三個電表中有兩個電表的指針發(fā)生偏轉(zhuǎn),已知電阻R1、滑動變阻器R2中僅有一個出現(xiàn)了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
①電路中一定有示數(shù)的電表是V表;
②接著,移動變阻器R2的滑片P,發(fā)現(xiàn)三個電表的示數(shù)均不發(fā)生改變,則故障是R1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小剛用水平力推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塊,使木塊從靜止開始運動,最后木塊又靜止.木塊剛開始運動時,在豎直方向上所受的力有支持力、重力;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有推力、摩擦力.如果在木塊的整個運動過程中小剛始終對木塊有推力,則木塊剛開始運動與木塊剛要結(jié)束運動時比較,推力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所示,物體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壓在墻上靜止不動,則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是30N;物體B重30N,放在一平方米的桌面上,B的底面積為50平方厘米,則桌面受到的壓力為30N,壓強為60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測摩擦力的實驗中,實驗步驟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應(yīng)勻速直線拉動物體.原理二力平衡.
(2)比較A、B實驗說明: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比較A、C實驗說明: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4)在本實驗小華同學(xué)應(yīng)用的主要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B.
A.類比法     B.控制變量法       C.推理法      D.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情況下,屬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靜止在桌面上的書,書對桌面的壓力和重力
B.蘋果下落時所受的重力和蘋果對地球的吸引力
C.沿豎直方向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運動員與傘的總重力和空氣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的牽引力和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小玲為研究“物塊在足夠長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讓物塊每次均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釋放,物體沿斜面直線滑下.小玲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測出其運動時間和通過的路程如下表.
從A開始計時的時間t/s012345
從A點開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
相應(yīng)的平均速度v/cm•s-1048121620
(1)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物塊在5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20cm/s.
(2)小玲發(fā)現(xiàn):物體在斜面上直線下滑時,通過的路程s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