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B、可能跟物體的重力有關;

C、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D、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他在彈簧測力計下端掛一個鐵塊或銅塊,依次把它們緩緩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這一實驗中:

(1)鐵塊從位置③→④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減小,可以驗證猜想______是正確的;

(2)從位置④→⑤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說明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可以驗證猜想______(選填“A”“B”“C”或“D”)是錯誤的。

(3)分析比較實驗①⑤與②⑥,可以驗證猜想______(選填“A”“B”“C”或“D”)是錯誤的。

(4)分析比較實驗______可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答案】 C A B ⑥⑦

【解析】(1)鐵快從位置③④的過程中,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說明鐵塊受到的浮力變大;通過①④的過程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故可驗證上述猜想C是正確的;

(2)從位置④⑤的過程中,鐵塊都是完全浸沒,排開的液體體積不再變化,只改變其深度,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說明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即浮力的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故A猜想錯誤;

(3)分析比較實驗①⑤可知,鐵塊受到的浮力為3.0N-1.0N=2.0N,

分析比較實驗②⑥可知,鐵塊受到的浮力為4.0N-2.0N=2.0N,則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重力無關,故B錯誤;

(4)根據(jù)⑥⑦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同一物體銅塊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此可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C;(2)A;(3)B;(4)⑥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次演練中,直升機懸停于高空,一傘兵(含傘)跳傘后豎直降落,其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在0~t2內(nèi),傘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 在t1~t2內(nèi),傘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 在t2~t3內(nèi),傘兵的重力大于阻力

D. 在t2~t3內(nèi),傘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值,并用鐘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物質

質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 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 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通過實驗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質吸熱能力不同,物質的這種特性用 這個物理量來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嘯發(fā)生時,洶涌的海水由于運動達具有的能屬于 能(選填“動”或“勢”),一個30g的雞蛋從25樓拋下可使人當場死亡,由此可知雞蛋的重力勢能與 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然氣灶燒水,燃燒0.5m3的天然氣,使100kg的水從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熱容為C=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為q=7.0×107J/m3.求:

(1)0.5m3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

(2)水吸收的熱量Q

(3)燃氣灶的效率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平底容器的質量為0.2kg,底面積為1×10-2m2。在容器中裝入0.8kg的酒精,酒精深度為0.05m。求:

(1)杯底受到酒精的壓強P和壓力F;

(2)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和壓強P′。(ρ酒精=0.8×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R1:R2=2:5串聯(lián)接在同一電路中,通過R1、R2電流之比:電壓之比:電流通過R1、R2消耗的電功率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偉大物理學家牛頓最早發(fā)現(xiàn)了光的色散現(xiàn)象,它屬于(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鏡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望遠鏡的作用是( )

A. 把近處的物體放大 B. 把遠處的物體拉近

C. 把細小的物體放大 D. 把近處的物體放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