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塊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過程中,它的內(nèi)能的變化情況是(

A. 內(nèi)能變大 B. 內(nèi)能減小 C. 內(nèi)能不變 D. 不能確定

【答案】A

【解析】

冰熔化為水,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這是熔化現(xiàn)象,熔化要吸熱.冰吸收熱量變?yōu)樗?/span>,內(nèi)能一定是增加的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幾個測量值中準確程度最高的是( 。

A. 126.4m B. 16.5dm C. 13mm D. 28.02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你坐在一輛向前行駛的汽車中,突然感覺汽車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這時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和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分別是(

A. 勻速行駛,車具有慣性 B. 加速行駛,人具有慣性

C. 減速行駛,人具有慣性 D. 正在轉(zhuǎn)彎,車具有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發(fā)生7.0級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難者身份已確認),525人受傷,6人失聯(lián),176492人(含游客)受災,73671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倒塌76間)。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地震過后,人們沒有發(fā)現(xiàn)野生動物大規(guī)模死亡的情況。如果從物理知識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 動物反應靈敏 B. 有些動物能聽到超聲波

C. 有些動物能聽到次聲波 D. 動物能觀察到地面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剛和小明等同學一起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
(1)小剛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的左端上翹.此時,他應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甲所示,若每個鉤碼重0.5N,且杠桿上每路相等,小明在杠桿左端圖示位置處掛上3個鉤碼,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圖中A處施加一個方向向上的力F1 , 此力大小至少為N.

(3)實驗中,小剛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這樣做的好處是:;
(4)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圖中所示的通電螺線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電螺線管的右端是S極

B.只對調(diào)電源正負極,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不發(fā)生改變

C.通電螺線管的外部磁感線是從S極發(fā)出回到N極的

D.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進行如下操作:
a、如圖甲,將毛巾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b、如圖乙,取下毛巾,將棉布鋪在斜面和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c、如圖丙,取下棉布,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請針對以上操作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操作中錯誤的一次是(選填“a”、“b”或“c”).
(2)對比兩次正確實驗操作能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通過的距離越
(3)糾正錯誤后,多次實驗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推測: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車,如果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運動.
(4)為了得出科學結(jié)論,進行三次正確實驗,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自由下滑,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自由下滑,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到達底端水平面時
(5)李華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cè)最高點(速度為零)時,如果在這一瞬間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圖2中準確的是 . (圖中的黑點表示李華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填寫下面三種情況的熱傳遞方式:

(1)“烤紅薯主要是利用:________

(2)“蒸饅頭主要是利用:________;

(3)“烙餅主要是利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平時所說的“女高音”與“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思分別是(  )
A.響度大,音調(diào)高
B.音調(diào)高,響度大
C.音調(diào)高,音色好
D.音色好,音調(diào)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