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同學(xué)了解了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是340m/s后,為探測兩山峰間的距離,來到兩山峰之間(非中間),手中只有一塊電子手表便很快測出了兩山峰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試問:
(1)她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利用 和公式 .
(2)寫出她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用相應(yīng)字母表示) .
(3)寫出最后結(jié)果表達式: .
【答案】(1)回聲;S=Vt.
(2)大喊一聲后測出兩山回聲時間即第一次聽到回聲的時間t1和第二次聽到的回聲時間t2.
(3)S=170(t1+t2).
【解析】
試題分析:(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成為回聲,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
(2)人在兩山峰之間發(fā)出聲音后,聲音同時向兩側(cè)的山峰傳播,遇到山峰又被反射回來,測出聲音反射的時間,根據(jù)S=Vt就會計算出距離.
解:(1)該實驗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回聲,測出時間后用S=Vt計算出距離;
故答案為:回聲;S=Vt.
(2)測量方法:人大喊一聲,聲音同時向兩座山峰傳播,聲音到達左邊山峰反射回來的時間是t1,聲音到達右邊山峰反射回來的時間是t2;
故答案為:大喊一聲后測出兩山回聲時間即第一次聽到回聲的時間t1和第二次聽到的回聲時間t2.
(3)則兩山峰之間的距離是S=Vt=340m/s×=170(t1+t2).
故答案為:S=170(t1+t2).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能LED照明路燈環(huán)保節(jié)能,LED是一種發(fā)光二極管,它主要制作材料是_______(選填“絕緣體”、“半導(dǎo)體”或“超導(dǎo)體”); 太陽能是______(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是在太陽內(nèi)部,氫原子核發(fā)生______(選填“裂變”或“聚變”),釋放出的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束光線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zhì),同時發(fā)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折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120°,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150°,試算出入射角、反射角及折射角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個體積是400cm3的鋁球,它的質(zhì)量是810g,
(1)這個鋁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2)如果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大?(ρ=2.7×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理興趣小組“探究物體的動能和那些因素有關(guān)”的過程如下.
a.如圖甲,讓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分別從同一軌道、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撞擊水平軌道左端的物塊B,比較物塊B滑行距離的遠近.
b.如圖乙,比質(zhì)里相同的鋼球分別從冋一軌道、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撞擊水平軌道左端的物塊B,比較物塊B滑行距離的遠近.
c.分析實驗結(jié)果,形成結(jié)論.
d.實驗反思.
該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反思:
(1)讓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分別從同一軌道、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撞擊水平軌道上同一位置處的物塊B,強調(diào)三個“同一”是為了保證鋼球撞擊物塊B時具有相同的
(2)如果影響一個物理量的因素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當(dāng)研究這個物理量與這些因素的關(guān)系時,常采取類似本實驗的做法,這種實驗方法是
(3)組內(nèi)有的同學(xué)認(rèn)為水平面是光滑的更有助于完成本實驗,小明不同意這一觀點,小明認(rèn)為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物塊B將一直運動下去,無法比較其滑行距離的遠近.小明的理論依據(jù)是 (填寫定律名稱)
(4)如果水平面光滑,小明同學(xué)提出了解決方案,可以在水平軌道右側(cè)固定一輕彈簧(如圖丙),利用彈簧被壓縮的長度反映小球動能的大。谛∏蛳蛴覊嚎s彈簧的過程中,小球的動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之和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飛機起飛前,空乘人員要求乘客關(guān)閉手機、電腦和電子游戲機等電子設(shè)備,這是因為飛機導(dǎo)航設(shè)備和操作系統(tǒng)可能會受到________的干擾。干燥天氣,吹大的氣球往往會粘在手上,這是__________現(xiàn)象,若松開吹氣口,氣球?qū)⑾蛑鴼饬鲊姵龅姆捶较蜻\動,說明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