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
(1)小明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實驗中應選較薄的玻璃板(選填“較厚”或“較薄”)
(2)在探究活動中對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與水平桌面垂直; 若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無法在水平面上找出蠟燭的像.
(3)選擇蠟燭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
(4)實驗中使用刻度尺,是為了測量物體與像到鏡面的距離;
(5)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大小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7)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A蠟燭的像,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8)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將蠟燭放在直尺上進行實驗,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9)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B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10)觀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蠟燭A,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看到玻璃板后的蠟燭B實際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虛像,看到玻璃板前蠟燭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