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測氣體 | 部分電極反應產(chǎn)物 |
CO | CO2 |
H2S | H2SO4 |
Cl2 | HCl |
N2O4 | NO |
A. | 上述氣體檢測時,敏感電極均作電池負極 | |
B. | 檢測Cl2氣體時,敏感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l2+2e-═2Cl- | |
C. | 檢測H2S氣體時,對電極充入空氣,對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O2+4e-═2O2- | |
D. | 檢測H2S和CO體積分數(shù)相同的兩份空氣樣本時,傳感器上產(chǎn)生的電流大小相同 |
分析 A.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的電極是負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的電極是正極;
B.檢測氯氣時,氯氣得電子生成氯離子;
C.檢測硫化氫時,硫化氫生成硫酸,硫元素發(fā)生氧化反應,則其所在電極為負極;
D.產(chǎn)生的電流大小與失電子多少有關.
解答 解:A.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的電極是負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的電極是正極,根據(jù)待測氣體和反應產(chǎn)物可知,部分氣體中元素化合價上升,部分氣體中元素的化合價下降,所以敏感電極不一定都做電池正極,故A錯誤;
B.檢測氯氣時,氯氣得電子生成氯離子,電極反應式為Cl2+2e-═2Cl-,故B正確;
C.檢測硫化氫時,硫化氫生成硫酸,硫元素化合價由-2價變?yōu)?6價而發(fā)生氧化反應,則其所在電極為負極,正極上氧氣得電子和氫離子反應生成水,電極電極反應式為O2+4H++4e-═2H2O,故C錯誤;
D.產(chǎn)生的電流大小與失電子多少有關,檢測H2S和CO體積分數(shù)相同的兩份空氣樣本時,硫化氫失去電子數(shù)大于CO,所以產(chǎn)生電流大小不同,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電池原理,為高考常見題型和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據(jù)元素化合價變化確定正負極,正確判斷正負極是解本題關鍵,難點是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注意產(chǎn)生電流與相同物質的量的物質得失電子多少有關,為易錯點.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mol A+0.5mol B+1.5mol C+0.1mol D | |
B. | 3mol C+0.5mol D | |
C. | 2mol A+1mol B+1molD | |
D. | 0.5mol A+0.25mol B+2.25mol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溶液的pH一定等于1 | |
B. | 陰離子肯定有I-,不能確定有無HCO3- | |
C. | 陽離子肯定沒有Fe3+,可能有Na+ | |
D. | 該溶液含有的溶質成分可能為HI或HI和NaI或NaI和NaOH或Na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④ | B. | ①⑤ | C. | ③④ | D. | ①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以利用電泳現(xiàn)象區(qū)分溶液和膠體 | |
B. | 可以利用膠體的丁達爾效應區(qū)分溶液和膠體 | |
C. | 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溶液和膠體 | |
D. | 溶液呈電中性,膠體是帶電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操作及現(xiàn)象 | 溶液 |
A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xù)通入CO2至過量,溶液變澄清 | BaCl2溶液 |
B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xù)通CO2至過量,渾濁消失 | Na2SiO3溶液 |
C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再加入品紅溶液,紅色退去 | Ca(ClO)2溶液 |
D |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xù)通CO2至過量,渾濁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無明顯變化 | Ca(OH)2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放電時,Na+從右到左通過離子交換膜 | |
B. | 放電時,負極反應式為3NaBr-2e-═NaBr3+2Na+ | |
C. | 充電時,A極應與直流電源負極相連 | |
D. | 放電時,當有0.1molNa+通過離子交換膜時,B極上有0.3molNaBr產(chǎn)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