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某學生探究0.25mol/L Al2( SO4)3溶液與0.5mol/L Na2CO3溶液的反應,實驗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 實驗I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 實驗2中,白色沉淀b含有CO32-

C. 實驗l、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與混合后溶液的pH無關

D. 檢驗白色沉淀a、b足否洗滌干凈,均可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A.實驗I中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硫酸,但沒有氣泡,說明白色沉淀a是Al(OH)3,A正確;B. 實驗2中白色沉淀溶解且有少量氣泡,這說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根離子,B正確;C.硫酸鋁顯酸性,碳酸鈉顯堿性,則根據實驗過程可知實驗l、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與混合后溶液的pH有關,C錯誤;D.白色沉淀表面有吸附的硫酸根,因此檢驗白色沉淀a、b足否洗滌干凈,均可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D正確,答案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甲苯的說法錯誤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一定處于同一平面B.可萃取溴水的溴

C.H2混合即可生成甲基環(huán)己烷D.光照下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鹽水動力玩具車的電池以鎂片、活性炭為電極向極板上滴加食鹽水后電池便可工作,電池反應為2MgO22H2O===2Mg(OH)2。下列關于該電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Mg電極的電極反應式Mg2e===Mg2

B. 這種電池的工作原理可以認為是鎂的吸氧腐蝕

C. 活性炭電極上發(fā)生氧化反應

D. 電池工作時實現了化學能向電能的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FeSO4Cu(NO3)2的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含量,現設計如下流程:

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n=0.02 B. V=2240 C. m=3.2 D. 原混合物中FeSO4的質量分數約為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試劑的保存方法錯誤的是(

A.少量的鈉保存在煤油中 B.鐵粉要密封保存并置于干燥處

C.濃鹽酸保存在密封玻璃瓶中 D.氫氧化鈉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X

Y

Z

1

數據編號

滴入NaOH溶液的體積/mL

溶液的pH

HX

HZ

0

3

1

20.00

a

7

2

25℃,用濃度為0.1000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滴定20.00 mL濃度均為0.1000mol/ L的兩種酸HX、HZ(忽略溶液體積變化),實驗數據如表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表格中a<7

B. 25℃時,HX的電離常數Ka=1×10-6

C. YZ兩元素的簡單氫化物受熱分解,前者分解溫度高

D. 0.1000mol/L Na2Y的水溶液中c(Y2-)+c(HY-)c(H2Y)=0.100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食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食鹽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雜質離子,實驗室提純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試劑:飽和Na2CO3溶液 飽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SO42-離子,選出a所代表的試劑,按滴加順序依次為_________(只填化學式)。

洗滌除去NaCl晶體表面附帶的少量KCl,選用的試劑為_________。

(2)用提純的NaCl配制500 mL4.00 mol·L-1NaCl溶液,所用儀器除藥匙、玻璃棒外還有________(填儀器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2O分子中氧原子為sp2雜化,其分子幾何構型為V

B.配合物中,中心離子與配體間、配離子與酸根離子間都是以配位鍵結合

C.配離子中,中心離子提供空軌道,配體提供孤對電子對

D.NH4+是平面四邊形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銀鋅電池是一種常見化學電源其反應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Zn電極是負極

B. Ag2O電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C. Zn電極的電極反應式Zn2e2OH===Zn(OH)2

D. 放電前后電解質溶液的pH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