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在反應中,既能放出氣體,又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Na和水反應B.Na2O2和水反應
C.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反應D.MnO2與濃鹽酸共熱

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中一定存在化合價變化,則不含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再結合反應中是否生成氣體來解答.

解答 解:A.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Na、H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故A不選;
B.反應生成NaOH和氧氣,O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故B不選;
C.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加熱反應生成氨氣,該反應中不存在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C選;
D.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Mn、Cl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故D不選;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為高頻考點,把握發(fā)生的反應及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解答的關鍵,側重氧化還原反應判斷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鋁在空氣中能夠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鋁的性質不活潑B.鋁的還原性弱C.鋁與氧氣不反應D.鋁表面有氧化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MnO2+4H++4Cl-=Mn2++2Cl2↑+2H2O
B.碳酸鋇和稀硝酸反應:CO32-+2H+=CO2↑+H2O
C.鈉和水反應:2Na+2H2O=2 Na++2OH-+H2
D.銅和氯化鐵溶液反應:Fe3++Cu=Fe2++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熟悉和使用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儀器及用品,是化學學習的基本要求.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在儀器a.分液漏斗 b.試劑瓶 c.集氣瓶 d.滴定管 e.容量瓶 f.量筒 g.托盤天平中,標有“0”刻度的是dg(填序號).
(2)“磨砂”是增加玻璃儀器密封性的一種處理工藝,在下列儀器中,沒有用到“磨砂”工藝處理的有af(填序號).
a.試管 b.分液漏斗c.帶滴管的試劑瓶(滴瓶)d.集氣瓶 e.酸式滴定管 f.堿式滴定管
(3)用裝置甲、乙、丙和乳膠管組成一套裝置(氣密性已檢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氣體,可供選擇的液體試劑有:濃硫酸、濃鹽酸、濃氨水,丙中試劑為紫色石蕊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制取某氣體的過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變紅,且燒瓶中的試劑A與分液漏斗中的試劑B均為無色液體,則試劑A為濃鹽酸,制取該氣體利用了B的性質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熱.
②若在乙中收集氨氣,氣體流經裝置的順序是:a→c→b→d(填接口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要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的物質),所選用的試劑不正確的是( 。
A.硫酸鉀溶液(碳酸鉀)--適量硫酸溶液
B.氯化鈉溶液(氯化鎂)--適量氫氧化鈉溶液
C.氯化鉀固體(二氧化硅)--適量氫氧化鉀溶液
D.氯氣(氯化氫氣體)--適量的飽和食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
A.鐵與稀硫酸反應:2Fe+6H+═2Fe2++3H2
B.碳酸氫鈣溶液與鹽酸反應:Ca(HCO32+2H+═Ca2++2CO2↑+2H2O
C.醋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CH3COOH+OH-═CH3COO-+H2O
D.硝酸銀溶液與氯化鉀溶液反應:Ag++Cl-═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等質量的SO2和SO3 分子數之比為5:4,氧元素質量之比為5:6.同質量的氨氣和硫化氫氣體中所含氫原子個數比是3:1,若兩者所含氫原子個數相等,它們的物質的量比是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核內中子數為N的R2+離子,質量數為A,則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 。
A.$\frac{n(A-N+10)}{(A+16)}$molB.$\frac{n(A-N+8)}{(A+16)}$molC.(A-N+2)molD.n(A-N+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實驗室通過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來制取氨氣.
(1)寫出實驗室用NH4Cl和Ca(OH)2制氨氣的化學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2)收集氨氣應選用下圖甲中哪種裝置B(填序號).
某同學用圖乙來收集,應選擇氨氣的進氣口是氣體從A進B出(填A或B).

(3)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集氣瓶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試紙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