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向Na2CO3的濃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氣體為止,則在此過程中,溶液的c(HCO3-)變化趨勢可能是:①逐漸減小;②逐漸增大;③先逐漸增大,而后減;④先逐漸減小,而后增大.4種趨勢中可能的是③.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mL.
①3種溶液中,物質(zhì)的量濃度最大的是CH3COOH.
②分別用0.1mol/L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CH3COOH.
③與等量的鋅粉反應(yīng),反應(yīng)開始時,反應(yīng)速率D.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樣快
(3)某溫度下,純水中c(H+)=2×10-7mol/L,則此時c(OH-)=2×10-7mol/L.相同條件下,滴入稀硫酸使c(H+)=5.0×10-6mol/L,則c(OH-)為8×10-9mol/L.

分析 (1)碳酸鈉和鹽酸反應(yīng)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當鹽酸過量時,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據(jù)此判斷碳酸氫根離子濃度的變化;
(2)①一元酸中,強酸的濃度和氫離子濃度相等,弱酸中酸的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二元酸中,氫離子濃度為強酸濃度的2倍,據(jù)此確定3種酸中物質(zhì)的量濃度最大的酸;
②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中,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所以醋酸的濃度最大,中和相同體積的三種酸,醋酸需要的氫氧化鈉最多; 
③反應(yīng)速率與氫離子濃度成正比,氫離子濃度越大反應(yīng)速率越大.
(3)根據(jù)純水中c(OH-)=c(H+),溶液顯示中性進行分析;根據(jù)該溫度下純水中氫離子濃度和氫氧根離子濃度,計算出水的離子積,根據(jù)水的離子積計算出溶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

解答 解:(1)碳酸鈉和鹽酸反應(yīng)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當鹽酸過量時,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碳酸氫根離子濃度的變化是:先增大后減小,故選③;
(2)①一元酸中,強酸的濃度和氫離子濃度相等,弱酸中酸的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二元酸中,氫離子濃度為強酸濃度的2倍,所以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中物質(zhì)的量濃度最大的是醋酸,故答案為:醋酸;
②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中,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所以醋酸的濃度最大,中和相同體積、相同pH值的三種酸,醋酸需要的氫氧化鈉最多,
故答案為:CH3COOH;
 ③反應(yīng)速率與氫離子濃度成正比,氫離子濃度越大反應(yīng)速率越大,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相同,所以反應(yīng)速率相同,故選D.
(3)純水顯示中性,c(OH-)=c(H+)=2×10-7mol/L,水的離子積為:2×10-7×2×10-7=4×10-14,
溶液中氫離子濃度c(H+)=5.0×10-6mol/L,c(OH-)=$\frac{4×1{0}^{-14}}{5×1{0}^{-6}}$=8×10-9mol/L,
故答案為:2×10-7mol/L;8×10-9mol/L.

點評 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明確弱酸中酸的濃度和氫離子濃度的關(guān)系是解本題的關(guān)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隨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和提高,自然界的一切都將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B.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過葉面直接吸收空氣的氮氣
C.光導(dǎo)纖維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制成的
D.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zhì)的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綠礬(FeSO4•7H2O)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某化學興趣小組對綠礬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I.【制備產(chǎn)品】
該小組由廢鐵屑(含少量氧化銅、氧化鐵等雜質(zhì)),用上圖所示裝置制備FeSO4•7H2O晶體,步驟如下:
(1)預(yù)處理:先將廢鐵屑加入到飽和Na2CO3溶液中洗滌,目的是,然后將廢鐵屑用水洗滌2~3遍.
(2)將洗滌后的廢鐵屑加入到圓底燒瓶中,并持續(xù)通入N2,N2的作用是.
(3)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控制溫度50℃~80℃之間,充分反應(yīng)后,圓底燒瓶中剩余的固體為Cu.
(4)獲取產(chǎn)品:先向步驟(3)中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中加入少許蒸餾水,趁熱過濾,冷卻結(jié)晶.濾出晶體,用少量冰水洗滌2~3次,再用濾紙將晶體吸干,密閉保存.
II.【測定FeSO4•7H2O含量】
(1)稱取上述樣品10.0g,溶于適量的稀硫酸中,配成100mL溶液,需要的儀器除天平、膠頭滴管、燒杯、量筒外,還需要的儀器有(填儀器名稱)100mL 容量瓶、玻璃棒.
(2)準確量取25mL該液體于錐形瓶中,用0.1000mol/L KMnO4標準溶液滴定,則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是當最后一滴標準液滴入時,溶液變?yōu)樽霞t色,且30s保持不變.
(3)用同樣的方法滴定3次,平均消耗10.00mL標準液,該樣品中FeSO4•7H2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已知Mr(FeSO4•7H2O)=278)
(4)若測量結(jié)果偏小,則可能是在定容時仰視(填“俯視”或“仰視”)讀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現(xiàn)有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已知A與C,B與D分別是同族元素,且B、D兩元素的質(zhì)子數(shù)之和是A、C兩元素的質(zhì)子數(shù)之和的兩倍.這四種元素中有一種元素的單質(zhì)易溶解于CS2溶劑中.請寫出:
(1)A元素的名稱H,B元素的符號O.
(2)C元素的單質(zhì)與A2B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3)C元素跟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
(4)寫出兩種均含有這四種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HSO3-+H+=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已知強酸與強堿在稀溶液里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生成1mol H2O 時放出57.3kJ熱量,用500mL 0.6mol•L-1的稀硫酸跟含1mol NaOH的溶液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是( 。
A.68.76 kJB.57.3 kJC.34.38 kJD.17.19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根據(jù)實驗室中測定硫酸銅晶體(CuSO4•XH2O)結(jié)晶水含量的實驗,填寫下列空白:
(1)從下列儀器選出無需用到的儀器是(用標號字母填寫)C,E,I.
(A) 電子天平  (B) 坩堝鉗  (C) 試管夾  (D) 酒精燈  (E) 蒸發(fā)皿
(F) 玻璃棒  (G) 坩堝  (H) 干燥器  (I) 石棉網(wǎng)  (J) 三腳架  (K)泥三角
除上述儀器外,還需要的儀器是研缽、藥匙.
(2)某學生實驗后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
加熱前質(zhì)量加熱后質(zhì)量
W1(容器)W2(容器+晶體)W3(容器+無水硫酸銅)
5.4g7.9g6.8g
請寫出結(jié)晶水含量(H2O%)和X的值的計算公式(用W1、W2、W3表示)
H2O%=44%,X=7.0,該生測定結(jié)果是偏高還是偏低?偏高.
(3)從下列分析中選出該學生產(chǎn)生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寫字母)AB.
(A) 加熱過程中晶體有少量濺失;
(B) 加熱前稱量時容器未完全干燥;
(C) 最后兩次加熱后的質(zhì)量相差較大(大于0.1克);
(D) 加熱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卻;
(4)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jié)晶水的含量,至少在天平上進行四次稱量,第三、四次稱量的目的是進行恒重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     CO2+OH-=CO32-+H2O
B.鹽酸滴在銅片上                Cu+2H+=Cu2++H2O
C.H2SO4與Ba(OH)2溶液反應(yīng)      Ba2++2OH-+2H++SO42-=BaSO4↓+2H2O
D.CaCl2溶液中通入CO2          Ca2++CO2+H2O=CaCO3↓+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加入 2molSO2和 1molO2,充分反應(yīng)后能證明2SO2+O2$?_{△}^{催化劑}$ 2SO3是可逆反應(yīng)的事實是( 。
A.O2仍然為 1molB.反應(yīng)足夠長時間后,速率變?yōu)榱?/td>
C.SO2、O2和 SO3 同時存在D.SO2完全轉(zhuǎn)化為 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1mol烷烴完全燃燒時生成11.2LCO2(標況),則其化學式是C5H12.若其一氯化物有四種同分異構(gòu)體,則該烷烴的名稱(系統(tǒng)命名法)是2-甲基-丁烷,結(jié)構(gòu)簡式是CH3CH2CH(CH3)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