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以氯化鉀和硫酸亞鐵為原料生產硫酸鉀和氧化鐵紅顏料,其主要流程如下:已知:NH4HCO3溶液呈堿性,30℃以上NH4HCO3大量分解.

(1)NH4HCO3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是NH4+的水解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
(2)寫出沉淀池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H4HCO3+FeSO4=FeCO3↓+(NH42SO4+CO2↑+H2O,該反應必須控制的反應條件是反應溫度低于30℃.
(3)煅燒FeCO3制鐵紅的方程式4FeCO3+O2 $\frac{\underline{\;高溫\;}}{\;}$2Fe2O3+4CO2,寫出用K3[Fe(CN)6]溶液檢驗沉淀池Ⅰ中Fe2+沉淀是否完全的離子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
(4)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H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HCO3-=H2O+CO2↑.
(5)N、P、K、S都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元素.濾液A可做復合肥料,因為其中含有N、S、K等元素.

分析 (1)NH4HCO3為弱酸弱堿鹽,NH4HCO3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顯示酸性,碳酸氫根離子水解顯示堿性;
(2)NH4HCO3和FeSO4之間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碳酸亞鐵和二氧化碳,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
(3)在空氣中煅燒FeCO3生成氧化鐵和二氧化碳,亞鐵被氧化,Fe2+與K3[Fe(CN)6]溶液形成特征藍色沉淀;
(4)根據除雜的方法結合實驗目的來回答,碳酸氫根離子和氫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根據濾液A的成分來確定含有的元素,結合復合肥料的概念來回答.

解答 解:(1)NH4HCO3為弱酸弱堿鹽,NH4HCO3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顯示酸性,碳酸氫根離子水解顯示堿性,NH4+的水解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所以NH4HCO3溶液呈堿性,
故答案為:NH4+的水解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
(2)碳酸氫根離子和亞鐵離子之間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碳酸亞鐵沉淀,并放出二氧化碳,反應的原理方程式為:2NH4HCO3+FeSO4=FeCO3↓+(NH42SO4+CO2↑+H2O,為防止較高溫度下碳酸氫銨的分解(30℃以上NH4HCO3大量分解),要注意溫度的選擇,反應溫度低于30℃,
故答案為:2NH4HCO3+FeSO4=FeCO3↓+(NH42SO4+CO2↑+H2O;反應溫度低于30℃;
(3)在空氣中煅燒FeCO3生成氧化鐵和二氧化碳,亞鐵被氧化,方程式為4FeCO3+O2 $\frac{\underline{\;高溫\;}}{\;}$2Fe2O3+4CO2,沉淀池Ⅰ中Fe2+未沉淀完全,用K3[Fe(CN)6]溶液檢驗,生成特征藍色沉淀,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3Fe2++2[Fe(CN)6]3-═Fe3[Fe(CN)6]2↓,

故答案為:4FeCO3+O2 $\frac{\underline{\;高溫\;}}{\;}$2Fe2O3+4CO2;3Fe2++2[Fe(CN)6]3-═Fe3[Fe(CN)6]2↓;
(4)沉淀池Ⅰ中,除了生成的碳酸亞鐵之外,溶液匯總會含有過量的碳酸氫銨,加入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HCO3-,反應為:H++HCO3-=H2O+CO2↑;,
故答案為:除去溶液中的HCO3-;H++HCO3-=H2O+CO2↑;
(5)濾液A的成分中含有(NH42SO4以及KCl,即其中含有N、S、K元素,屬于復合肥料,
故答案為:N、S、K.

點評 本題為化工生產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鹽類的水解原理、亞鐵離子的檢驗、工藝流程的正確解讀是解答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關于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狀態(tài)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弱電解質的電離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電離就停止了
B.弱電解質的電離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分子的消耗速率和離子的生成速率相等
C.弱電解質的電離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分子和離子的濃度相等
D.弱電解質的電離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外界條件改變,電離平衡可能要發(fā)生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兩瓶體積相等的氣體,在同溫同壓時瓶內氣體(N2O和CO2不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關系不一定正確的是( 。
A.所含氧原子數相等B.氣體的總質量相等
C.氣體所含電子總數相等D.氣體的密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碳酸鈉在輕工、建材、紡織、國防、醫(yī)藥等工業(yè)中有重要的應用.
(1)工業(yè)碳酸鈉(純度約為98%)中含有Mg2+、Fe3+、Cl-和SO42-等雜質,提純工藝線路如下:

碳酸鈉的飽和溶液在不同溫度下析出的溶質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試劑A是氫氧化鈉溶液,“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32-、OH-離子外,還含有Cl-、SO42-等離子,過濾要“趁熱”的目的是提高Na2CO3•H2O含量.
②檢驗試劑Na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盡,選用的試劑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c(填序號).
a.HCl、BaCl2、AgNO3            b.AgNO3、HNO3、Ba(NO32
c.HNO3、Ba(NO32、AgNO3      d.AgNO3、HCl、BaCl2
(2)“侯氏制堿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圖1是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中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取NaHCO3所用到的主要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各儀器口的鏈接順序為a接e、f接d,b接c,實驗時先向飽和NaCl溶液中通入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a(填寫序號字母).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
②該興趣小組用圖2比較C、N、Si三種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B中的試劑是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能說明碳的非金屬性比硅強的實驗現象是c中生成白色膠狀物質.(H2SiO3是一種不溶于水的白色膠狀物);
指出該實驗不嚴謹之處c裝置中的Na2SiO3溶液吸收空氣中的CO2等酸性氣體生成白色沉淀干擾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已知常溫下Ksp(AgCl)=1.6×10-10、Ksp(AgI)=2.0×10-1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含有大量Cl-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AgI懸濁液中加入少量KI粉末,平衡AgI(s)?Ag+(aq)+I-(aq)向左移動,溶液中離子的總濃度會減小
C.AgCl懸濁液中逐漸加入KI固體至c(I-)=$\frac{{K}_{sp}(AgI)}{{K}_{sp}(AgCl)}$mol•L-1時,AgCl開始向AgI沉淀轉化
D.向濃度均為0.01 mol•L-1的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當Cl-開始沉淀時,溶液中I-的濃度為1.25×10-8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氨是氮循環(huán)中的重要物質,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已知:H-H鍵能為436kJ•mol-1,N≡N鍵能為945kJ•mol-1,N-H鍵能為391kJ•mol-1.寫出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N2(g)+3H2(g)=2NH3(g)△H=-93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已知常溫下Ksp(AgCl)=1.8×10-10,Ksp(AgBr)=5×10-13,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相同溫度時,兩種飽和溶液中:c(Cl-)≈1.9c(Br-
B.AgCl、AgBr組成的混合溶液中:c(Cl-)>c(Br-
C.向飽和AgCl溶液中通入HCl后有沉淀生成,但溶液中c(Cl-)增大
D.AgBr在水中溶解度及Ksp均比在NaBr溶液中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在10L的一密閉容器中,用2mol的A和2mol的B發(fā)生:A(g)+2B(g)?2C(g),一小時后反應達到平衡,若此時混合氣體中A和B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的物質的量相等,則A的轉化率為40%,B在的反應速率0.16mol/(L•h),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國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方向.用活性炭還原法可以處理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組向某密閉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C(s)+2NO(g)?N2(g)+CO2(g)△H,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的量濃度如下:
時間/min
濃度/(mol/L)
01020304050
NO2.01.160.800.800.960.96
N200.420.600.600.720.72
CO200.420.600.600.720.72
(1)根據圖表數據分析T1℃時,該反應在0-20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N2)=0.03mol•L-1•min-1;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0.56.
(2)30min后,只改變某一條件,根據上表的數據判斷改變的條件可能是BC(雙選)
A.加入合適的催化劑     B.適當縮小容器的體積
C.通入一定量的NO       D.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3)若30min后升高溫度至T2℃,達到平衡時,容器中NO、N2、CO2的濃度之比為5:3:3,則達到新平衡時NO的轉化率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H<0(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