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解:A、B、C、D、E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元素的核外電子數(shù)和電子層數(shù)相等,也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則A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電子數(shù)比s電子數(shù)少1,電子排布為1s
22s
22p
3,則B為N;由C原子的第三電離能劇增,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處于ⅡA族,結(jié)合原子序數(shù),則C為Mg;D原子核外所有p軌道全滿或半滿,則價電子為3s
23p
3,則D為P;E元素的主族序數(shù)與周期數(shù)的差為4,E為第三周期ⅦA族元素,則E為Cl;F、G為第四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F(xiàn)是前四周期中電負性最小的元素,則F為K,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則G為Mn,
(1)BA
5為離子化合物,則為NH
4H,其電子式為
,
故答案為:
;
(2)B為N元素,能量最高的電子為2p電子,其電子云在空間有3個方向,p軌道為紡錘形;由泡利原理可知,電子在同一軌道內(nèi)的自旋方向應相反,C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圖中3s上的兩個電子自旋方向相同,則違反了泡利原理,
故答案為:3;紡錘形;泡利原理;
(3)C為鎂,與Mg元素相鄰的同周期元素為Na和Al,同一周期內(nèi),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原子半徑逐漸變。ㄏ∮袣怏w除外),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越來越強,元素的原子越來越難失電子,因此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增大的趨勢,所以第一電離能大小關系為:Na<Mg<Al,
故答案為:Na<Mg<Al;
(4)G為Mn,在第四周期第ⅦB,最后填充的為d電子,在d區(qū),其價電子為3d
54s
2;其最外層為7個電子,所以最高化合價為+7價,
故答案為:第ⅦB;d;3d
54s
2;+7;
(5)DE
3為PCl
3,PCl
3中P原子孤電子對數(shù)為1,成3個σ鍵,則為sp
3雜化,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
N
3-中含有22個電子,CO
2分子與N
3-互為等電子體,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π鍵、2個σ鍵,分子中σ鍵和π鍵的個數(shù)比為1:1,
故答案為:sp
3;CO
2;1:1;
(6)BA
3為氨氣,氨水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當氨水過量時,氨水和氫氧化銅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銅氨絡合物,所以難溶物溶解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涉及的離子方程式為:Cu
2++2NH
3?H
2O=Cu(OH)
2↓+2NH
4+、Cu(OH)
2+4NH
3=[Cu(NH
3)
4]
2++2OH
-;
[Cu(NH
3)
4]
2+形成4個配位鍵,具有對稱的空間構型,為平面正方形結(jié)構;
[Cu(NH
3)
4]
2+中,Cu
2+與NH
3之間的化學鍵為配位鍵,N-H為極性共價鍵,故A、C正確,
故答案為:深藍色;Cu
2++2NH
3?H
2O=Cu(OH)
2↓+2NH
4+;Cu(OH)
2+4NH
3=[Cu(NH
3)
4]
2++2OH
-;AC;
(7)F為K元素,檢驗K元素的方法為焰色反應,通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的顏色為紫色;
用原子結(jié)構的知識解釋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為:原子核外電子按照一定軌道順序排列,軌道離核越遠,能量越高;燃燒時,電子獲得能量,從內(nèi)測軌道躍遷到外側(cè)的另一條軌道;躍遷到新軌道的電子處在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它隨即就會跳回原來軌道,并向外界釋放能量(光能),
故答案為:焰色反應;原子核外電子按照一定軌道順序排列,軌道離核越遠,能量越高;燃燒時,電子獲得能量,從內(nèi)測軌道躍遷到外側(cè)的另一條軌道;躍遷到新軌道的電子處在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它隨即就會跳回原來軌道,并向外界釋放能量(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