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學興趣小組以木炭和濃硝酸為起始原料,探究一氧化氮與過氧化鈉反應制備亞硝酸鈉。設計裝置如下(忽略裝置中空氣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組裝好儀器后,必須進行的一項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A的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推測B中可以觀察到的主要現(xiàn)象是________;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
(4)裝置D中除生成NaNO2外,還有另一種固態(tài)物質(zhì)Y,Y的化學式是________;可以通過適當改進,不產(chǎn)生Y物質(zhì),請你提出改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亞硝酸是弱酸,不穩(wěn)定,室溫下存在反應3HNO2=HNO3+2NO↑+H2O;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將MnO4-還原為Mn2且無氣體生成。
①寫出檢驗D中產(chǎn)物是亞硝酸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②E裝置中試劑X可以是________。
A.稀硫酸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稀硝酸D.水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C+4HNO3(濃) CO2+4NO2↑+2H2O
(3)銅片逐漸溶解,溶液逐漸變藍,產(chǎn)生無色氣泡 除去NO中混有的CO2
(4)NaOH 用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代替C裝置
(5)①將生成物置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若產(chǎn)生無色氣體并在液面上方變?yōu)榧t棕色,則D中產(chǎn)物是亞硝酸鈉(或?qū)⑸晌镏糜谠嚬苤校尤胨嵝訩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則D中產(chǎn)物是亞硝酸鈉)、贐
(3)根據(jù)裝置圖可知,A中產(chǎn)生的NO2在B中與水反應生成HNO3和NO,其中HNO3與銅反應,故銅片溶解,溶液變藍,產(chǎn)生氣泡;由于A中還產(chǎn)生了CO2,故在通入D之前應先用氫氧化鈉溶液將其除去。(4)由于NO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進入D裝置時會帶入水蒸氣,根據(jù)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固體物質(zhì)應該還有NaOH;若要避免生成NaOH,應該除去水蒸氣。(5)根據(jù)所給信息可知,若檢驗亞硝酸鈉,可以將其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也可以將其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
點撥:本題考查NO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性質(zhì),考查考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圖①-?分別代表有關(guān)反應中的一種物質(zhì),請?zhí)钕乱韵驴瞻住?br />
(1)①、④的化學式分別是______、______。
(2)用電子式表示②的形成過程為                     
(3)⑧與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檢驗③的存在的方法是      。
(4)Mg也可以與⑧的稀溶液反應生成⑥,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探究氨的有關(guān)性質(zhì),設計了下圖所示實驗,A處是氣體發(fā)生裝置,A中所用的實驗藥品從下列物質(zhì)中選取.
①碳酸鈉  ②碳酸氫鈉  ③碳酸氫銨  ④氯化銨  ⑤熟石灰  ⑥氫氧化鈉

按上圖連接好各儀器,現(xiàn)將C處的鉑絲網(wǎng)加熱至紅熱,再將A處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B裝置片刻后撤去C處酒精燈,部分實驗的現(xiàn)象如下:鉑絲繼續(xù)保持紅熱狀態(tài),D中的銅片慢慢溶解,回答下列問題:
(1)若A中制取氣體時只用了一種藥品,則該藥品是   (填物質(zhì)序號)
(2)B裝置的作用為              
(3)D中銅片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為了使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向D處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質(zhì)中的      (填下列各項序號)
A.Na2CO3B.AgNO3C.H2SO4D.FeSO4
(4)圖E中持續(xù)通人氧氣的作用為           。
(5)有人認為他們設計的這套實驗裝置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對其不足之處以及應如何改進,談談你的意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檢驗試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體是銨鹽的方法是(  。
A.將固體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看是否變藍
B.加水溶解,用PH試紙測溶液的酸堿性
C.加入NaOH溶液,加熱,再滴入酚酞試液
D.加入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看是否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下圖①—⑩分別代表有關(guān)反應中的一種物質(zhì),其中③氣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⑦是紅綜色氣體,回答:

(1)①中的混合氣體通過濃硫酸發(fā)生化學反應,主要生成物的化學式是     。
(2)寫出碳酸氫銨中陽離子的檢驗方法                               。
(3)寫出工業(yè)上合成③的化學方程式                                   。
(4)⑧與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課外活動小組欲利用CuO與NH3反應,研究NH3的某種性質(zhì)并測定其組成,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夾持裝置未畫出)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    ;儀器b中可選擇的試劑為    。 
(2)實驗室中,利用裝置A,還可制取的無色氣體是     (填字母)。 
A.Cl2B.O2C.CO2D.NO2
(3)實驗中觀察到裝置C中黑色CuO粉末變?yōu)榧t色固體,量氣管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證明NH3具有    性,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4)E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
(5)讀取氣體體積前,應對裝置F進行的操作:                            。
(6)實驗完畢,若測得干燥管D增重m g,裝置F測得氣體的體積為n 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則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用含m、n字母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課外活動小組欲利用CuO與NH3反應,研究NH3的某種性質(zhì)并測定其組成,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夾持裝置未畫出)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儀器b中可選擇的試劑為________。
(2)實驗室中,利用裝置A還可制取的無色氣體是________(填字母)
A.Cl2B.O2C.CO2D.NO2
(3)實驗中觀察到裝置C中黑色CuO粉末變?yōu)榧t色固體,量氣管有無色無味的氣體,上述現(xiàn)象證明NH3具有________性,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取氣體體積前,應對裝置F進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實驗完畢,若測得干燥管D增重m g,裝置F測得氣體的體積為n L(已折算成標準狀況),則氨分子中氮、氫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___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氨在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圖一裝置探究氨氣的有
關(guān)性質(zhì)。

(1)裝置A中燒瓶內(nèi)試劑可選用__________(填序號)。B的作用是_______。
a.堿石灰    b.濃硫酸    C.生石灰    d.燒堿溶液
(2)連接好裝置并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后,裝入藥品,然后應先_______(填I或Ⅱ)。
I.打開旋塞逐滴向圓底燒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熱裝置C
(3)實驗中觀察到C中CuO粉末變紅,D中無水硫酸銅變藍,并收集到一種單質(zhì)氣體,則該反應相關(guān)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證明氨氣具有_________ 性。
(4)該實驗缺少尾氣吸收裝置,圖二中能用來吸收尾氣的裝置是_________(填裝置序號)。 
(5)氨氣極易溶于水,若標準狀況下,將2.24 L的氨氣溶于水配成0.5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相同質(zhì)量的銅片分別與過量的體積相同的濃硝酸、稀硝酸反應,二者相比較,相等的是(    )
A.銅片完全消耗時所用的時間B.反應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
C.反應所消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D.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