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結論均出自《實驗化學》中的實驗,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濃氨水,可得到深藍色透明溶液
B、NaCl溶液熱發(fā)結晶時,蒸發(fā)皿中有晶體析出并剩余少量液體即停止加熱
C、實驗室從海帶中提取單質碘的方法是:取樣→灼燒→溶解→過濾→氧化→萃取
D、用紙層析法分離Cu2+和Fe3+,濾紙上端呈棕黃色,說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專題:實驗評價題
分析:A.銅離子與氨水結合生成絡離子;
B.蒸發(fā)可利用余熱加熱;
C.從海帶中提取單質碘,溶解后以碘離子存在,需要加氧化劑氧化生成碘單質,然后萃取即可;
D.濾紙上吸附的水作為固定相,丙酮作為流動相,F(xiàn)e3+更易溶于丙酮,展開的速度快.
解答: 解:A.銅離子與氨水結合生成絡離子,則加過量濃氨水,可得到深藍色透明溶液,故A正確;
B.蒸發(fā)可利用余熱加熱,則蒸發(fā)皿中有晶體析出并剩余少量液體即停止加熱,故B正確;
C.從海帶中提取單質碘,灼燒溶解后以碘離子存在,需要加氧化劑氧化生成碘單質,然后萃取即可,即步驟為取樣→灼燒→溶解→過濾→氧化→萃取,故C正確;
D.濾紙上吸附的水作為固定相,丙酮作為流動相,F(xiàn)e3+更易溶于丙酮,展開的速度快,則濾紙上端呈棕黃色,說明Fe3+在流動相中分配的更多,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涉及絡合反應、混合物分離提純等,把握物質的性質及混合物分離原理為解答的關鍵,選項D為解答的難點,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ⅰ請解釋生活事實;ⅱ用所提供的試劑和方法除去各粉末狀混合物中的雜質(括號內(nèi)為雜質),將所選的答案的編號填在表中相應的空格內(nèi)(如果不需要外加試劑,則對應答案欄空著).
(1)裝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為何不用玻璃塞,而用膠塞:
 
;
(2)可供選擇的試劑:A.鹽酸,B.氫氧化鈉溶液,C.水,D.二氧化碳,E.氧氣.
可選用的操作:①加熱,②水洗,③過濾,④結晶,⑤高溫灼燒.
固體混合物 所選試劑 所選操作
(1) CaCO3(SiO2
 
 
(2) SiO2(CaCO3
 
 
(3) NaCl(SiO2
 
 
(4) 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第n電子層中,當它作為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時,能容納的最多電子數(shù)與n-1層相同,當它作為原子的次外層時,其電子數(shù)比n+1層最多能多10個,則此電子層是
 
層(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氣:2Fe2++4Br-+3Cl2═2Fe3++2Br2+6Cl-
B、在亞硫酸中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鈉溶液:H2SO3+ClO-═Cl-+2H++SO42-
C、在碳酸氫鎂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D、在過氧化鈉中加入稀硫酸:2Na2O2+4H+═4Na++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的有機物: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 。
A、C12H9F3
B、C12H11F3
C、C11H9F3
D、C12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用金屬鈉可區(qū)分乙醇和乙醚
B、用新制的銀氨溶液可區(qū)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C、用水可區(qū)分苯和溴苯
D、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可區(qū)分乙烷和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量相同的兩種不同分子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
B、各元素質量分數(shù)均相同的兩種不同分子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
C、同分異構體的物理性質一定相同
D、互為同系物的兩種分子不可能互為同分異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的判斷中錯誤的是( 。
A、若X為碳棒,開關K置于A處可減緩鐵的腐蝕
B、若X為鋅棒,開關K置于A或B處均可減緩鐵的腐蝕
C、若X為鋅棒,開關K置于B處時,為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D、若X為碳棒,開關K置于B處時,碳棒上發(fā)生的反應為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室從海帶提取單質碘的方法是:取樣、灼燒、溶解、過濾、萃取
B、用乙醇和濃制備乙烯時,可用水浴加熱控制反應的溫度
C、在室溫下,向氯化銀的沉淀溶解平衡的體系中加入蒸餾水,氯化銀的Ksp保持不變
D、將(NH42SO4、CuSO4溶液分別加入蛋白質溶液,都出現(xiàn)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質變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