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為銅絲與濃硫酸反應并驗證其產(chǎn)物性質的實驗裝置.

(1)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其中銅發(fā)生了氧化(填“氧化”或“還原”)反應,判斷依據(jù)為Cu元素化合價升高.
(2)②中飽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①中揮發(fā)出的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后,③中溶液依然澄清,④中溶液褪色.想要立即終止銅與硫酸的反應,最恰當?shù)姆椒ㄊ莂.
a.上移銅絲,使其脫離硫酸
b.撤去酒精燈
c.拔去橡膠塞倒出硫酸
(3)反應停止后,待裝置冷卻,把③取下后將其中溶液分成兩份做如下實驗:
加入試劑現(xiàn)象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一份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SO2+2OH-═SO32-+H2O、Ba2++SO32-═BaSO3
第二份加入氯水有白色沉淀生成SO2+Cl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完成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④中棉花團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5)上述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①中試管內(nèi)有少量白色固體出現(xiàn),冷卻后將試管中的物質緩緩倒入水中,溶液呈藍色.取少量藍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開始沒有明顯現(xiàn)象,后有藍色沉淀生成.

分析 (1)銅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銅和二氧化硫、水;
(2)加熱揮發(fā)出的硫酸能夠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對二氧化硫的性質檢驗造成干擾,可以用亞硫酸氫鈉除去揮發(fā)的硫酸,要立即終止銅與硫酸的反應,可以上移銅絲,使其脫離硫酸,撤去酒精燈,容易發(fā)生倒吸,
拔去橡膠塞倒出硫酸,操作復雜;
(3)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溶液,亞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
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夠被氯氣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
(4)棉花團應浸有堿液,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5)藍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

解答 解:(1)銅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銅和二氧化硫、水,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反應生成硫酸銅,銅被氧化;
故答案為: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氧化;Cu元素化合價升高;
(2)加熱揮發(fā)出的硫酸能夠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對二氧化硫的性質檢驗造成干擾,可以用亞硫酸氫鈉除去揮發(fā)的硫酸,要立即終止銅與硫酸的反應,可以上移銅絲,使其脫離硫酸,撤去酒精燈,容易發(fā)生倒吸,拔去橡膠塞倒出硫酸,操作復雜;
故答案為:a;
(3)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溶液,亞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離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    Ba2++SO32-═BaSO3↓;
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夠被氯氣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離子方程式:SO2+Cl2+H2O═4H++2Cl-+SO42-   Ba2++SO42-═BaSO4↓;
故答案為:SO2+2OH-═SO32-+H2O、Ba2++SO32-═BaSO3↓;SO2+Cl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4)棉花團應浸有堿液,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故答案為:吸收二氧化硫;
(5)(4)藍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看到現(xiàn)象為:開始沒有明顯現(xiàn)象,后有藍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為:開始沒有明顯現(xiàn)象,后有藍色沉淀生成.

點評 本題考查了濃硫酸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硫的性質及檢驗方法,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掌握濃硫酸的化學性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已知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A原子s軌道電子數(shù)是p軌道電子數(shù)的兩倍,C原子的L能層中有兩對成對電子,C、D同主族. E、F是第四周期元素,且E位于周期表中ds區(qū),F(xiàn)原子核外有33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根據(jù)以上信息用相應的元素符號填空:
(1)E+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F(xiàn)C43-離子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與其互為等電子體的一種有機分子為CCl4(填化學式).
(2)B元素所在周期第一電離能最大的元素是Be(填元素符號).
(3)D所在周期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是HClO4(填化學式);能導電的A單質與B、D、E的單質形成的晶體相比較,熔點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C>Cu>S>N2(填化學式).
(4)已知EDC4溶液中滴入氨基乙酸鈉(H2N-CH2-COONa)即可得到配合物A.其結構如圖所示:
①配合物A中碳原子的軌道雜化類型為sp3、sp2
②1mol氨基乙酸鈉(H2N-CH2-COONa)含有σ鍵的數(shù)目為8×6.02×1023
(5)化合物F2C3常用于標定未知濃度的酸性KMnO4溶液,反應生成F的最高價含氧酸,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5As2O3+4MnO4-+9H2O+12H+═10H3AsO4+4M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已知:①CO2(g)+C(s)═2CO(g)△H1
②2CO(g)+O2(g)═2CO2(g)△H2
③4Fe(s)+3O2(g)═2Fe2O3(s)△H3
(1)下列關于上述反應焓變的判斷中正確的是D
A.△H1<0        B.△H2>0       C.△H3>0
D.反應C(s)+O2(g)═CO2(g)的△H=△H1+△H2
(2)反應3CO(g)+Fe2O3(s)═3CO2(g)+2Fe(s) 的△H=$\frac{2△{H}_{2}}{3}-\frac{△{H}_{3}}{2}$(用△H1、△H2和△H3表示). 
(3)反應①~③的平衡常數(shù)的對數(shù)lg K隨反應溫度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曲線A表示反應③,曲線B表示反應①(填寫①或②),結合各反應的△H,歸納lg K~T曲線變化規(guī)律:吸熱反應,升高溫度,lgK增大;放熱反應,升高溫度,lgK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表示“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混合”過程能量變化的示意圖中,合理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已知有機物X的結構簡式如下,下列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一個分子中有32個氫原子B.X的一個分子中含有三個
C.X是一種醇D.X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是實驗室中制備氣體或驗證氣體性質的裝置圖

(1)寫出用發(fā)生裝置A中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利用上圖裝置制備純凈的氯氣,并證明氧化性:C12>Fe3+則裝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裝置D中加的最佳試劑是(填序號)c:
供選試劑:a.濃H2SO4  b.FeCl2溶液  c.KSCN與FeCl2的混合溶液  d.無水氯化鈣
(3)在如圖所示圓底燒瓶內(nèi)加入碳,a中加入濃硫酸,開始實驗,加熱產(chǎn)生的氣體緩慢通過后續(xù)裝置同時完成如下實驗:

實驗1:證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實驗2:證明碳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硅元素的強、
證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紅溶液,D中應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錳酸鉀(填溶液名稱),E中加入Na2SiO3溶液(填化學式).
(4)證明碳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硅元素的強的現(xiàn)象為D中高錳酸鉀溶液不褪色,E中溶液變渾濁;實驗2不嚴謹之處應如何改進將燒杯換成洗氣瓶,右端連接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現(xiàn)將有銅的印刷線路板浸入120mL氯化鐵濃溶液中,有9.6g銅被腐蝕掉.取出印刷線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鐵粉,經(jīng)充分反應,溶液中還存在4.8g不溶解的物質.(設溶液體積不變,且不考慮金屬離子水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存在4.8g不溶物的成分為Cu(用化學式表示).
(2)充分反應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屬離子為Fe3+
(3)比較Fe2+、Fe3+、Cu2+的氧化性大小:Fe3+>Cu2+>Fe2+
(4)試計算最后溶液中Fe2+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5.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已知NO2與N2O4相互轉化:2NO2(g)?N2O4(g);△H=-24.2kJ/mol
在恒溫下,將一定量NO2和N2O4(g)的混合氣體充入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其中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下列推理分析合理的是( 。
A.a,b,c,d四點中c與v均相等
B.反應進行到10min時,體系吸收的熱量為9.68kJ
C.前10min內(nèi),用v(NO2)表示的該反應速率為0.02mol/L•min
D.25min時,導致平衡移動的原因是升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根據(jù)物質性質的不同對它們進行分類:①NaCl;②豆?jié){;③SO2;④Cu(NO32溶液;⑤H2SO4;⑥乙醇;⑦KOH;⑧Fe(OH)3膠體.(填序號)
混合物②④⑧;膠體②⑧;化合物①③⑤⑥⑦;電解質①⑤⑦;非電解質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