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請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的相關知識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平衡常數(shù)K與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①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frac{c(CO)×c({H}_{2}O)}{c(C{O}_{2})×c({H}_{2})}$.
②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③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830℃.
(2)工業(yè)上一般以CO和H2為原料合成甲醇,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容器中,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O(g)+2H2(g)?CH3OH(g)△H1=-116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D.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C.CO與H2的濃度之比為1:2
D.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2molH2的同時消耗1molCH3OH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當溫度分別為230℃、250℃和270℃時,CO的轉化率與n(H2):n(CO)的起始組成比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容器體積1L,起始時CO的物質(zhì)的量均為1mol.據(jù)此判斷在上述三種溫度中,曲線Z對應的溫度是270℃;利用圖中a點對應的數(shù)據(jù),計算該反應在對應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等于4(mol/L)-2

分析 (1)①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指: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與反應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的比,固體、純液體不需要在化學平衡常數(shù)中寫出;
②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而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
③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c(CO2)•c(H2)=c(CO)•c(H2O),則平衡常數(shù)K=1;
(2)①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同種物質(zhì)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組分的濃度、含量保持不變,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變,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②n(H2):n(CO)的起始組成比一定條件下,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轉化率減;
a點平衡時CO轉化率為50%,CO起始物質(zhì)的量為1mol,氫氣起始物質(zhì)的量為1.5mol,轉化的CO為0.5mol,則: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1      1.5        0
變化量(mol):0.5     1         0.5
平衡量(mol):0.5    0.5        0.5
再根據(jù)K=$\frac{c(C{H}_{3}OH)}{c(CO)×{c}^{2}({H}_{2})}$計算平衡常數(shù).

解答 解:(1)①CO2(g)+H2(g)?CO(g)+H2O(g)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frac{c(CO)×c({H}_{2}O)}{c(C{O}_{2})×c({H}_{2})}$,
故答案為:$\frac{c(CO)×c({H}_{2}O)}{c(C{O}_{2})×c({H}_{2})}$;
②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而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故答案為:吸熱;
③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c(CO2)•c(H2)=c(CO)•c(H2O),則平衡常數(shù)K=1,故溫度為830℃,
故答案為:830;
(2)①A.隨反應進行混合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恒溫恒容下,容器內(nèi)壓強減小,體系壓強保持不變,說明到達平衡,故A正確;
B.混合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容器的溶容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故B錯誤;
C.平衡時物質(zhì)的濃度與起始濃度及轉化率有關,平衡時CO與H2的濃度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C錯誤;
D.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2molH2的同時消耗1molCH3OH,說明甲醇的生成速率與消耗速率相等,反應到達平衡,故D正確,
故選:AD;
②n(H2):n(CO)的起始組成比一定條件下,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轉化率減小,曲線Z對應CO轉化率最小,溫度最高,故對應的溫度為270℃;
a點平衡時CO轉化率為50%,CO起始物質(zhì)的量為1mol,氫氣起始物質(zhì)的量為1.5mol,轉化的CO為0.5mol,則: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1      1.5       0
變化量(mol):0.5     1        0.5
平衡量(mol):0.5    0.5       0.5
容器的體積為1L,則平衡常數(shù)K=$\frac{c(C{H}_{3}OH)}{c(CO)×{c}^{2}({H}_{2})}$=$\frac{0.5mol/L}{0.5mol/L×(0.5mol/L)^{2}}$=4(mol/L)-2,
故答案為:270℃;4(mol/L)-2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平衡常數(shù)、化學平衡圖象等,注意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200mL、2.0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物質(zhì)的量為0.8mol從中取出10mL,將這10mL溶液用水稀釋到50mL,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不選用青霉素治療的是( 。
A.肺炎B.胃酸過多C.腦膜炎D.外傷感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已知乙烯能發(fā)生以下轉化:

(1)聚乙烯的結構簡式為:,化合物C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羧基.
(2)寫出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標明反應條件)和反應類型
A→B: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反應類型:氧化反應.
(3)乙酸乙酯有多種同分異構體,請寫出含有酯基的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W、X、Y、Z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同一周期主族元素,W是金屬元素,X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且w、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應生成鹽和水;Y、Z是非金屬元素,Y與W可形成離子化合物W2Y;G在Y的前一周期,其原子最外層比Y原子最外層少一個電子.
(1)X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W、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2-+2H2O.
(3)G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Z的氣態(tài)氫化物反應生成的物質(zhì)所屬的晶體類型是離子晶體,其中所含化學鍵的類型有離子鍵、共價鍵、配位鍵.
(4)在催化劑作用下,汽車尾氣中G的氧化物GO與一氧化碳兩種氣體能相互反應轉化為無污染、能參與大氣循環(huán)的兩種氣體,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O+2CO═N2+2CO2;若有33.6L(已換算成標準狀況)一氧化碳參加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3NA
(5)X單質(zhì)可以與NaNO3、NaOH混合溶液反應,產(chǎn)物中單質(zhì)只有G的單質(zhì),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10Al+6NO3-+4OH-═10AlO2-+3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物質(zhì)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
A.氫氟酸保存在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B.液溴盛放在用橡膠塞的玻璃瓶中
C.氯水貯存于棕色玻璃瓶中,密閉保存于陰涼處
D.硅酸鈉溶液密封保存在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已知Na2S2O3溶液與Cl2反應時,1mol Na2S2O3轉移8mol電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甲同學設計如圖實驗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學性質(zhì).

(Ⅰ)甲同學設計實驗流程的目的是證明Na2S2O3溶液具有堿性和還原性.
(Ⅱ)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的離子方程式是SO42-+Ba2+=BaSO4↓.
(Ⅲ)乙同學認為應將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試劑順序顛倒,你認為甲、乙兩同學的設計更合理的是乙(填“甲”或“乙”),理由是可以排除BaS2O3的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寫出下列物質(zhì)溶于水時的電離方程式:
①Fe2(SO43Fe2(SO43═2Fe3++3SO42-;②NaHSO4NaHSO4═Na++H++SO42-;③KMnO4KMnO4═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亞硝酸鈉(NaNO2)外觀酷似食鹽且有咸味,是一種常用的發(fā)色劑和防腐劑,使用過量會使人中毒,國際上對食品中亞硝酸鈉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學習小組針對亞硝酸鈉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Ⅰ制備NaNO2
該小組查閱資料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設計制備裝置如下(夾持裝置略去):

(1)如果沒有B裝置,C中發(fā)生的副反應有2Na2O2+2H2O=4NaOH+O2↑,2NO+O2=2NO2
(2)裝置D可將剩余的NO氧化成NO3-,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NO+3MnO4-+4H+=5NO3-+3Mn2++2H2O.
(3)甲同學檢查完裝置氣密性良好后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制得的NaNO2中混有較多的NaNO3雜質(zhì).于是在A與B裝置間增加了在A、B之間增加裝有水的洗氣瓶裝置,改進后提高了NaNO2的純度.
實驗Ⅱ測定制取的樣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驟:a.在5個有編號的帶刻度試管(比色管)中分別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紅色,NaNO2濃度越大顏色越深),再加蒸餾水至總體積均為10mL并振蕩,制成標準色階:
b.稱量0.10g制得的樣品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取5mL待測液,加入1mL M溶液,后加蒸餾水至10mL振蕩,與標準色階比較.
試管編號
NaNO2含量/mg•L-1020406080
(4)步驟b中比較結果是:待測液顏色與④號色階相同.則甲同學制得的樣品中NaN02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60%.
(5)用目視比色法證明維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設計并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5mL 待測液,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振蕩,
再加入1mL M溶液,加入至蒸餾水10mL,再振蕩,
與④號色階對比.
紫紅色比④色階淺維生素C 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