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9.已知25℃時,電離常數Ka(HF)=3.6×10-4mol•L-1,溶度積常數Ksp(CaF2)=1.46×10-10,Ksp(AgCl)=1.8×10-10,Ksp(AgI)=1.0×10一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Ksp(CaF2)隨溫度和濃度的變化而變化
B.向1 L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沒有沉淀產生
C.AgCl不溶于水,不能轉化為AgI
D.常溫AgCl若在NaI溶液中開始轉化為AgI,NaI濃度必須不低于$\frac{1}{\sqrt{1.8}}$×10-11 mol•L-1

分析 A.Ksp(CaF2)只受溫度的影響;
B.據Ksp(CaF2)與Qc(CaF2)判斷;
C.AgCl能轉化為AgI;
D.根據Ksp(AgCl)求出c(Ag+),再利用Ksp(AgI)求出碘離子的濃度.

解答 解:A.Ksp(CaF2)只受溫度的影響,與濃度無關,故A錯誤;
B.向1L0.2 mol•L-1HF溶液中加入1L 0.2 mol•L-1CaCl2溶液,Qc(CaF2)=0.1×0.12=1.0×10-3>Ksp(CaF2)=1.46×10-10,有沉淀生成,故B錯誤;
C.AgCl難溶,但是AgI溶解度更小,所以AgCl能轉化為AgI,故C錯誤;
D.已知Ksp(AgCl)=1.8×10-10,則c(Ag+)=$\sqrt{Ksp(AgCl)}$=$\sqrt{1.8×1{0}^{-10}}$,c(I-)=$\frac{Ksp(AgI)}{c(A{g}^{+})}$=$\frac{1.0×1{0}^{-16}}{\sqrt{1.8×1{0}^{-10}}}$=$\frac{1}{\sqrt{1.8}}$×10-11mol/L,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沉淀轉化為溶解度更小的物質容易發(fā)生,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實驗小組以粗鎳(含少量Fe和Cr雜質)為原料制備Ni(NH36Cl2,并測定相關組分的含量.制備流程示意圖如圖.

已知:①部分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開始沉淀的pH按離子濃度為0.1mol•L-1計算)如表所示.
Fe3+Cr3+Ni2+
開始沉淀pH1.54.36.9
完全沉淀pH2.85.68.9
②Ni(OH)2為綠色難溶物.Ni(NH36(NO32、Ni(NH36Cl2均為可溶于水的藍紫色晶體,水溶液均顯堿性.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需要配制3.0mol•L-1稀硝酸250mL.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和250mL容量瓶.
(2)步驟(a)中Ni和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i+4(濃)HNO3$\frac{\underline{\;\;△\;\;}}{\;}$Ni(NO32+2NO2↑+2H2O.
(3)步驟(b)首先加入試劑x調節(jié)溶液的pH約為6,過濾后再繼續(xù)加入X調節(jié)pH以得到綠色沉淀.
①調節(jié)pH約為6的原因是使Cr3+、Fe3+完全沉淀,而Ni2+未開始沉淀
②試劑X可以是C(填標號).
A.H2SO4 B.Ni(OH)2 C.NaOH D.Fe2O3  E.NiO
(4)步驟(c)和(d)中的反應都需要在冰水浴環(huán)境下進行,其作用除了可以減少氨水的揮發(fā).還有降低溫度以降低產物的溶解度而析出
(5)NH3含量的測定.[已知:Ni(NH36Cl2+6HCl=NiCl2+6NH4Cl]
i.用電子天平稱量mg產品于錐形瓶中,用25mL水溶解后加入5mL的6mol•L-1鹽酸,以甲基橙作指示劑,滴定至終點消耗0.500 0mol•L-1 NaOH標準溶液V1mL.
ii.空白試驗:不加入樣品重復實驗i.消耗NaOH標準溶液V2 mL.
①NH3的質量分數為$\frac{(V{\;}_{2}-V{\;}_{1})×10{\;}^{-3}×8.5}{m}$×100%.
②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下列措施中能進一步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有AD(填標號).
A.適當提高稱量產品的質量   B.用H2SO4溶液替代鹽酸C.用酚酞替代甲基橙    D.進行平行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甲醇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一定條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 (g)?CH3OH(g)△H=a kJ•mol-1.向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測得不同溫度下容器內氣體總物質的量隨時間(min)的變化關系如圖中Ⅰ、Ⅱ、Ⅲ曲線所示:
(1)能判斷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BE(填字母).
A.c(CO)與c(H2)的比值保持不變
B.容器中氣體壓強保持不變
C.容器中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D.單位時間內有1molCO消耗的同時有1mol CH3OH生成
E.v(H2)=2v(CH3OH)
(2)①Ⅱ和Ⅰ相比,Ⅱ改變的反應條件是使用催化劑.
②反應Ⅲ在9min時達到平衡,比較反應Ⅰ的溫度(T1)和反應Ⅲ的溫度(T3)的高低:T1>T3(填“>”“<”“=”),此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3)①反應Ⅰ在6min時達到平衡,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時v (CH3OH)=0.125mol/(L•min).
②反應Ⅱ在2min時達到平衡,計算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12.在體積和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在上述反應達到平衡Ⅱ時,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3mol CH3OH后,平衡將向不移動(填“正反應、逆反應和不移動”),原因是因為平衡Ⅱ后,加入1molCO、3molCH3OH,
此時$Q=\frac{{\frac{4.5mol}{2L}}}{{\frac{1.5mol}{2L}×{{(\frac{1mol}{2L})}^2}}}=12=K$,所以平衡不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用中和滴定法測定某燒堿的純度,實驗過程如下:
(1)配制待測液:稱取4.1g固體燒堿樣品(雜質不與酸反應)配制成250mL溶液.
(2)滴定
①用堿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測液.
②向錐形瓶中加入幾滴酚酞,用0.201 0mol•L-1的標準鹽酸滴定待測燒堿溶液,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直到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時停止滴定.
(3)數據處理
實驗次
序編號
鹽酸溶液體積
V/mL
氫氧化鈉溶液體積
V/mL
119.9010.00
220.1010.00
322.0010.00
420.0010.00
根據上述表格,選取合適的數據,計算待測燒堿溶液的濃度為0.4020mol•L-1,燒堿的純度為98.05%(保留兩位小數).
(4)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和酸堿中和滴定是中學化學中兩個典型的定量實驗.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中配制鹽酸標準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多選)ABDH
A.實驗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檢漏
B.如果實驗中需用80mL的稀鹽酸標準溶液,配制時應選用100mL容量瓶
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會導致所配標準溶液的濃度偏小
D.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即裝入標準濃度的稀鹽酸,則測得的NaOH溶液的濃度將偏大
E.配制溶液時,定容時俯視讀數,則導致實驗結果偏大
F.中和滴定時,若在最后一次讀數時俯視讀數,則導致實驗結果偏大
G.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浄后,有少量蒸餾水殘留,則導致實驗結果偏小
H.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則導致實驗結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沉淀溶解平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難溶電解質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且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
B.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而與沉淀的量和離子濃度無關
C.在一定溫度下的BaSO4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體,BaSO4的Ksp減少
D.當陰、陽離子個數比相同時,難溶電解質的Ksp數值越大,溶解能力越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用中和滴定法測定某燒堿樣品的純度,試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準確稱量8.2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雜質的樣品,配成500mL待測溶液.稱量時,樣品可放在A(填編號字母)稱量.
A.小燒杯中    B.潔凈紙片上    C.托盤上
(2)滴定時,用0.2000mol•L-1的鹽酸來滴定待測溶液,不可選用B(填編號字母)作指示劑.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D.甲基紅
(3)滴定過程中,眼睛應注視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在鐵架臺上墊一張白紙,其目的是便于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4)根據下表數據,計算被測燒堿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4000mol•L-1,燒堿樣品的純度是97.56%.
滴定次數待測溶液
體積(mL)
標準酸體積
滴定前的刻度
(mL)
滴定后的刻度
(mL)
第一次10.000.4020.50
第二次10.004.1024.00
(5)下列實驗操作會對滴定結果產生什么影響(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①觀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時,開始俯視,滴定終點平視,則滴定結果偏高.
②若將錐形瓶用待測液潤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測液,則滴定結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學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為:
A、移取20.00mL待測的鹽酸溶液注入潔凈的錐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標準溶液的堿式滴定管固定好,調節(jié)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滿溶液
D、取標準KOH溶液注入堿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調節(jié)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記下讀數
F、把錐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標準KOH溶液滴定至終點,記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1)正確操作的順序是(用序號字母填寫)BDCEAF.
(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將標準液稀釋.
(3)實驗中用左手控制堿式滴定管橡皮管玻璃珠處(填儀器及部位),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的顏色變化,直至滴定終點.判斷到達終點的現象是錐形瓶中溶液的顏色由無色變淺紅且保持30秒內不褪色.
(4)某學生根據三次實驗分別記錄有關數據如下表:
實驗
編號
KOH溶液的
濃度/mol•L-1
滴定完成時,KOH溶液滴入的體積/mL待測鹽的體積/mL酸
10.1022.6220.00
20.1022.7220.00
30.1022.8020.00
列式計算該鹽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HCl)=0.1135 mol/L.
(5)下列操作對滴定結果的影響偏低的是①⑤⑥.
①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測液潤洗          ②堿式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
③錐形瓶未干燥             ④滴定前堿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過程中氣泡消失
⑤滴定中將錐形瓶內液體搖出少量于瓶外  ⑥滴定結束后俯視觀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PbI2(亮黃色粉末)是生產新型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敏化劑--甲胺鉛碘的原料.合成PbI2的實驗流程如圖1:

(1)將鉛塊制成鉛花的目的是增大與酸的接觸面積,加快溶解反應速率.
(2)31.05g鉛花用5.00mol•L-1的硝酸溶解,至少需消耗5.00mol•L-1硝酸80mL.
(3)取一定質量(CH3COO)2Pb•nH2O樣品在N2氣氛中加熱,測得樣品固體殘留率)($\frac{固體樣品的剩余質量}{固體樣品的起始質量}$×100%)隨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已知:樣品在75℃時已完全失去結晶水).
①(CH3COO)2Pb•nH2O中結晶水數目n=3(填整數).
②100~200℃間分解產物為鉛的氧化物和一種有機物,則該有機物為C4H6O3(寫分子式).
(4)稱取一定質量的PbI2固體,用蒸餾水配制成室溫時的飽和溶液,準確移取25.00mL PbI2飽和溶液分次加入陽離子交換樹脂RH中,發(fā)生:2RH(s)+Pb2+(aq)=R2Pb(s)+2H+(aq),用錐形瓶接收流出液,最后用蒸餾水淋洗樹脂至流出液呈中性,將洗滌液合并到錐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用0.002500mol•L-1NaOH溶液滴定,到滴定終點時用去氫氧化鈉標準溶液20.00mL.則室溫時PbI2 的Ksp為4.000×10-9
(5)探究濃度對磺化鉛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
該化學小組根據所提供試劑設計兩個實驗,來說明濃度對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
提供試劑:NaI飽和溶液、NaCl飽和溶液、FeCl3 飽和溶液、PbI2飽和溶液、PbI2懸濁液.
信息提示:Pb2+和Cl-能形成較穩(wěn)定的PbCl42-絡離子.
請?zhí)顚懴卤淼目瞻滋帲?br />
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及原因分析
①磺離子濃度增大對平衡的影響取PbI2飽和溶液少量于一支試管中,再滴入幾滴NaI飽和溶液現象:溶液中c(I-)增大,使Q大于了PbI2的Ksp
②鉛離子濃度減小對平衡的影響取PbI2懸濁液少量于一支試管中,再加入少量NaCl飽和溶液現象:黃色渾濁消失
原因:形成PbCl42-,導致溶液中c(Pb2+)減小,使Qc小于PbI2的Ksp
③鉛離子和碘離子濃度都減小對平衡的影響在PbI2懸濁液中滴入幾滴FeCl3 飽和溶液現象:黃色渾濁消失
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PbI2+2Fe3++4Cl-=PbCl42-+2Fe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學生用0.1mol•L-1的KOH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其操作分解為如下幾步:
A.用酸式滴定管準確移取20mL待測鹽酸注入潔凈的錐形瓶,并加入2~3滴指示劑
B.用標準溶液、待測鹽酸溶液分別潤洗堿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標準溶液的堿式滴定管固定好,調節(jié)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滿溶液
D.取標準KOH溶液注入堿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cm
E.調節(jié)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記下讀數
F.在錐形瓶下墊一張白紙,把錐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標準KOH溶液滴定至終點并記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實驗完成如下填空:
(1)正確操作步驟的順序是BDCEAF(用序號字母填寫);
(2)下列可以作為本次滴定實驗最佳指示劑的是C;
A.淀粉   B.石蕊   C.酚酞   D.KMnO4
(3)判斷到達滴定終點的實驗現象是滴入最后一滴KOH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在半分鐘內不褪色;
(4)如圖表示某次滴定時50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請將用去的標準KOH溶液的體積填入下表空格中.有關數據記錄如下:
滴定序號待測液體積(mL)所消耗KOH標準液的體積(mL)
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體積
120.000.5025.1224.62
220.000.3024.9024.60
320.006.0030.5824.58
(5)根據上表數據,則鹽酸樣品的物質的量濃度 (不必化簡)CHCl=$\frac{24.60×0.1}{20.00}$mol/L;
(6)下列幾種情況會使測定結果偏高的是ac. 
a.上述A步驟操作之前,先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b.讀數時,若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
c.若在滴定過程中不慎將數滴堿液滴在錐形瓶外
d.若未充分振蕩,剛看到溶液變色,立刻停止滴定
f.若稱取一定量的KOH固體(含少量NaOH)配制標準溶液并用來滴定上述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