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5.下列關于腐乳制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過程中毛霉在有氧的條件下產生蛋白酶和脂肪酶
B.鹵湯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C.鹵湯中酒的含量越高,雜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敗
D.將長滿毛霉的豆腐裝瓶密封腌制時,底層和近瓶口處需加大用鹽量

分析 腐乳是用豆腐發(fā)酵制成,多種微生物參與發(fā)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種絲狀真菌具發(fā)達的白色菌絲.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以蛋白酶為主各種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鹵湯直接關系到腐乳的色、香、味.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鹵湯中的酒可以選用料酒、黃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同時能使腐乳具有獨特的香味.香辛料種類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調制腐乳的風味,也具有防腐殺菌的作用.可據個人口味配置鹵湯.

解答 解:A、該過程中毛霉在有氧的條件下產生蛋白酶和脂肪酶,A正確;
B、香辛料可以調制腐乳的風味,也具有防腐殺菌的作用,可據個人口味配置鹵湯,并不是越多越好,B錯誤;
C、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過多,不但殺死了微生物,而且會因酒精度過高抑制了酶的活性,從而影響腐乳的成熟,同時還會因酒精含量過高而影響腐乳的風味,C錯誤;
D、將長滿毛霉的豆腐裝瓶密封腌制時,近瓶口處需加大用鹽量,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注意點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并能構建一定的知識網絡,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細菌共有的特征是( 。
①光學顯微鏡下可見②異養(yǎng)生物③屬于單倍體④DNA分子呈環(huán)狀⑤具有細胞壁⑥屬于分解者.
A..①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省萊州市高三上第一次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所用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 mm2,實驗開始時,打開軟管夾,將裝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關閉軟管夾。隨后每隔5min記錄一次毛細管中液滴移動的位置,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圖中x為NaOH溶液,軟管夾關閉后液滴將向右移動

B.在20min~30min內氧氣的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min

C.如將X換為清水,并將試管充入N2即可測定果蠅幼蟲無氧呼吸速率

D.增設的對照實驗只將裝置中的X換成清水,并將該裝置置于相同的環(huán)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我國學者將大熊貓的細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卵細胞,克隆出一批大熊貓胚胎,表明我國的大熊貓人工繁殖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關克隆大熊貓胚胎敘述錯誤的是( 。
A.早期胚胎形成的過程依次經歷了卵裂、囊胚、原腸胚等幾個階段
B.兔卵細胞質的作用只是激發(fā)大熊貓細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早期胚胎的每一個細胞核都具有相同的遺傳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過程中,細胞進行有絲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B段形成染色單體
B.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
C.BC段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染色單體
D.DE段只能表示有絲分裂的后期與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某地區(qū)曾做了一項試驗,將大量的鴨子引入農田捕食水稻蝗蟲,結果僅需2000只鴨就能把4000畝地里的蝗蟲進行有效控制.為研究蝗蟲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該試驗還建立了如圖所示的兩個模型甲、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影響該地區(qū)蝗蟲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是種群密度
B.甲圖模型屬于物理模型,曲線變化反映了鴨和蝗蟲間存在的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
C.若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蝗蟲防治蝗災,屬于生物防治方法
D.乙圖AB時間段,若蝗蟲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長,最初有N.只,則t天后種群數量為N.•0.03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請回答基因工程方面的有關問題:
(1)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其原理與細胞內DNA復制類似(如圖所示).圖中引物為單鏈DNA片段,它是子鏈合成延伸的基礎.

①理論上推測,第四輪循環(huán)產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為$\frac{15}{16}$.
②在第三輪循環(huán)產物中開始出現(xiàn)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等長的DNA片段.
(2)設計引物是PCR技術關鍵步驟之一.某同學設計的兩組引物(只標注了部分堿基序列)都不合理(如圖),請分別說明理由.
①第1組:引物Ⅰ和引物Ⅱ局部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而失效;
②第2組:引物Ⅰ'自身折疊后會出現(xiàn)局部堿基互補配對而失效.
(3)PCR反應體系中含有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達式不能正確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這是因為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連續(xù)結合到雙鏈DNA片段的引物鏈上.

(4)用限制酶EcoRV、MboⅠ單獨或聯(lián)合切割同一種質粒,得到的DNA片段長度如下圖(1kb即1000個堿基對),請畫出質粒上EcoRV、MboⅠ的切割位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實驗小組欲從土壤中篩選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桿菌并進行計數實驗,設計實驗步驟如下,請給予合理的補充.
I篩選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
(1)采樣與培養(yǎng):將采集的土壤混勻后稱取1g,置于經過滅菌處理的液體(填“固體”或“液體”)培養(yǎng)基中,28℃振蕩培養(yǎng).
(2)接種與選擇:為避免培養(yǎng)液中菌體濃度過高,需將培養(yǎng)液進行系列稀釋(或“梯度稀釋”)處理.制備稀釋倍數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釋液.
(3)之后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將菌液涂布接種于以淀粉為唯一碳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30℃條件下培養(yǎng).
(4)篩選與統(tǒng)計菌落數:將適量的碘液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圍,如果菌落周圍的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透明圈(“呈紅色“或“呈藍色“或“出現(xiàn)透明圈“或“呈磚紅色“),則說明此種菌能夠合成分泌淀粉酶,使淀粉發(fā)生水解.
(5)純化:從平板中挑取實驗效果明顯的目的菌株,采用平板劃線法接種于新的培養(yǎng)基平板,可對菌株進行進一步的純化.
Ⅱ統(tǒng)計菌落數
(1)甲同學測定的芽孢桿菌數,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yǎng)基中,得到以下幾種統(tǒng)計結果,正確可信的是D.
A.一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是35
B.兩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分別是38和40,取平均值39
C.三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分別是37、25和39,取平均值34
D.四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分別是38、33、37和35,取平均值35
(2)乙同學在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yǎng)基中測得平板上菌落數的平均值為23.4,那么每毫升樣品中的菌落數是(涂布平板時所用稀釋液的體積為0.2mL)1.17×108
(3)丙同學在101、102、103倍稀釋液中的平均菌落數為2760、295和46,則菌落總數(個/mL)為3.775×105
Ⅲ實驗分析
(1)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提高實驗可信度,本步驟需設計未接種(或接種無菌水)的培養(yǎng)基作為對照.
(2)此方法比顯微鏡直接計數測得的菌體數少.
(3)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對不同微生物或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細菌培養(yǎng)時將PH調至酸性
B.菊花莖段用流水沖洗后不可用洗衣粉洗滌
C.霉菌培養(yǎng)時將PH調至中性或微酸性
D.月季的花藥培養(yǎng)在形成幼小植株前不需要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