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科學家對水稻根進行單側光照后的生長情況,下表表示處理后的實驗數(shù)據(jù).下列對單側光處理后的推測不正確的是( 。
實驗結果
處理方法

彎曲角度(α)
強光 35.5°
弱光 17.5°
黑暗
A、生長素分布不均可能是生長素向背光側運輸?shù)慕Y果
B、水稻根向光彎曲的角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大
C、背光側生長素對根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D、生長素對根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考點: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情況,生長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兩重性
專題:
分析:據(jù)圖分析,背光側生長素多,向光側生長素少,可能是生長素橫向運輸或者向光側生長素分解;植物根表現(xiàn)背光性的原因分析:根對生長素濃度敏感性強,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長,向光側生長素濃度低,促進了根的生長,所以根背光生長,體現(xiàn)了生長素的兩重性,
解答: 解:A、據(jù)圖分析,背光側生長素多,向光側生長素少,說明生長素分布不均可能是生長素向背光側運輸?shù)慕Y果,故A正確;
B、表格數(shù)據(jù)能說明水稻根具有背光性,但不能說明背光彎曲的角一定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大,如要說明,需要設置多組強度進行實驗,故B錯誤;
C、背光側生長素多,生長得慢,彎向背光側生長,說明高濃度生長素對根的生長起抑制作用,故C正確;
D、據(jù)圖分析,向光側生長素少,生長快,背光側生長素多,生長得慢,體現(xiàn)生長素的兩重性,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植物生長素的運輸、跟背光性產生的原因、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注意兩重性的實例還包括頂端優(yōu)勢、根的向地性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肌細胞的細胞膜上有協(xié)助葡萄糖跨膜運輸?shù)妮d體
B、線粒體內膜上只分布著合成ATP的酶
C、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讓蛋白質和RNA自由進出
D、溶酶體執(zhí)行功能時不伴隨其膜組分的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雜交玉米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農民需要每年購買玉米雜交種子,不能自留種子來年再種的原因是( 。
A、自留種子種子發(fā)芽率低
B、雜交種都具有雜種優(yōu)勢
C、自留種子容易患病蟲害
D、雜交種的有性繁殖后代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細胞核的敘述錯誤的有幾項(  )
①細胞核是活細胞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②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通過細胞核移植可以培育出與細胞核供體完全相同的復制品;
③在細胞核內mRNA能夠傳遞和表達遺傳信息;
④細胞核是DNA貯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染色質存在于細胞核內.
A、1項B、2項C、3項D、4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2N,有絲分裂后期的染色體數(shù)為a、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體數(shù)為a′、染色單體數(shù)為b、DNA分子數(shù)為c.圖中屬于該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別是( 。
A、(1)(2)
B、(1)(4)
C、(2)(3)
D、(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b、c、d為某些生物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體變異的模式圖,它們依次屬于( 。 
A、三倍體、染色體片段增加、三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B、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增加
C、三體、染色體片段增加、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D、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增加、三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關于染色體和DNA分子間關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DNA分子數(shù)目加倍時,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加倍    ②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時,DNA分子數(shù)目一定減半    
③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時,DNA分子數(shù)目一定加倍    ④染色體復制完成時,DNA分子復制一定完成.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有關基因重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B、基因重組產生原來沒有的新基因
C、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
D、基因重組不能產生新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動物的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由它的一個精原細胞形成的任意兩個精子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AB和ab
B、aB和Ab
C、Ab和ab
D、AB和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