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根據(jù)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內的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不同抗體結構的差異體現(xiàn)在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和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和所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細胞的黏附.
(2)科學家米爾斯坦和柯勒設計了一個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方案,主要過程如下:
首先用一種B淋巴細胞與能在體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形成多種雜交細胞,然后放到具有篩選作用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從而獲得雜交瘤(雜種)細胞,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實驗處理,最終獲得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的最主要優(yōu)點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備.
(3)誘導動物細胞融合常用的化學試劑是聚乙二醇(PEG).

分析 1、蛋白質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的條數(shù)不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2、單克隆抗體制備流程:先給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發(fā)生免疫反應,之后從小鼠脾臟中獲取已經(jīng)免疫的B淋巴細胞;誘導B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利用選擇培養(yǎng)基篩選出雜交瘤細胞;進行抗體檢測,篩選出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即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養(yǎng);最后從培養(yǎng)液或小鼠腹水中獲取單克隆抗體.
3、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離心、振動、電激)、化學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滅活的病毒).

解答 解:(1)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屬于蛋白質,蛋白質結構的差異體現(xiàn)在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和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和所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細胞的黏附.
(2)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首先用一種B淋巴細胞與能在體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形成多種雜交細胞,然后放到具有篩選作用的(選擇性) 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從而獲得雜交瘤(雜種)細胞,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實驗處理,最終獲得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的最主要優(yōu)點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備.
(3)誘導動物細胞融合常用的化學試劑是聚乙二醇(PEG).
故答案為:
(1)漿    盤曲折疊方式和所形成的空間結構    繁殖或對細胞的黏附
(2)骨髓瘤       具有篩選作用的(選擇性)    雜交瘤(雜種)     特異性強,靈敏度高
(3)聚乙二醇(PEG)

點評 本題考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要求考生識記單克隆抗體制備的原理、過程,掌握單克隆抗體的相關應用,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fā)生的時間( 。
A.在減數(shù)Ⅰ、Ⅱ后期都出現(xiàn)
B.同時發(fā)生于減數(shù)Ⅰ的后期
C.同時發(fā)生于減數(shù)Ⅱ的后期
D.同源染色體分離出現(xiàn)于減數(shù)Ⅰ,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出現(xiàn)于減數(shù)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裝置甲是在相同條件下,分別將綠色植物E、F的葉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小圓葉片,抽出空氣,進行光合作用速率的測定,圖乙是利用裝置甲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的坐標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將甲裝置置于光下,在光照強度為1klx時,用植物E測定時著色液滴向左移動,此時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當光照達到一定強度后,植物圓葉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使葉肉細胞間積累了氧氣.
(2)圖乙中曲線E所代表的植物適應于較強光照(填“較強光照”或“較弱光照”)下生長.當光照強度為0klx時,F(xiàn)組葉肉細胞中能產生[H]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
(3)圖乙中光照強度為3klx時,相同時間內,等面積的E、F兩種植物的葉片合成有機物的質量之比為3:2.光照強度為8klx時,F(xiàn)組葉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E組的,主要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光合色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神經(jīng)遞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神經(jīng)遞質種類很多,包括某些激素和氨基酸
B.神經(jīng)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而且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
C.神經(jīng)遞質能使肌肉收縮和某些腺體分泌
D.突觸前神經(jīng)元在興奮后開始合成神經(jīng)遞質然后釋放到突觸間隙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探究兩種植物根系之間的競爭關系時,為了獲得較好的實驗結果,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需要選自不同環(huán)境的植物進行實驗B.選擇的兩種植株大小必須基本一致
C.不同種植株種植在一起作為實驗組D.可設置兩種植株的間距來設計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一個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光合作用過程的實驗中,把含有放射性同位素(14C)的二氧化碳供給兩組大豆植株的葉片,①植物A:一片位于植株較上位置的葉子;②植物B:一片位于植株較下位置的葉子.幾小時后,分析兩植株的各部分結構.表中數(shù)值為該植物器官中14C含量所占整株14C含量的百分比.得到結果,列在下表:
植物器官所含放射性碳量
植物A
(上部葉子被處理)
植物B
(下部葉子被處理)
處理過的葉子47.051.5
豆莢40.024.5
頂芽5.02.5
3.016.5
其他葉子1.01.0
4.04.0
(1)利用14C標記的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暗反應,14C的轉移途徑是:14CO214C3→(14CH2O).
(2)由上表可知,14C被結合到光合作用生成的碳化合物中.這些碳化合物的主要目的地在豆莢里.
(3)通過表中的數(shù)據(jù):植物A器官頂芽和植物B器官根放射性碳的含量,證明葉片在植株的位置與該葉制造的養(yǎng)料的目的地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對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臨時裝片進行了三次觀察(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第一次觀察時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較大的五色細胞溶膠區(qū)域
B.第二次觀察時可以發(fā)現(xiàn)細胞質壁分離首先發(fā)生在細胞的角隅處
C.若將蔗糖溶液換成濃度適宜的尿素溶液,則可以省略E過程
D.為了與第二次顯微觀察結果形成對照,不可以省略第一次顯微觀察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越復雜,其調節(jié)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
①處于同一營養(yǎng)級的生物種類多   
②能量可通過不同的食物鏈傳遞到頂級
③某營養(yǎng)級的部分生物減少或消失,可由該營養(yǎng)級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經(jīng)各營養(yǎng)級時,是逐級遞減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相關研究表明,鉛離子會導致細胞內SOD酶活性下降,從而促進細胞凋亡.為驗證鉛離子對動物胸腺細胞凋亡的誘導作用,請根據(jù)以下提供的實驗材料,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
實驗材料:2個細胞培養(yǎng)瓶、細胞培養(yǎng)液、小鼠胸腺細胞懸液、生理鹽水、250mg/L醋酸鉛溶液、血細胞計數(shù)板、顯微鏡等.
(說明:具體結果的檢測方法不作要求)
請回答:
(1)實驗思路:
①…①向2個細胞培養(yǎng)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培養(yǎng)液及小鼠胸腺細胞懸液,編號為甲、乙
②向甲瓶中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乙瓶中加入等量的250mg/L醋酸鉛溶液,然后置于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
③實驗開始時和實驗中每隔一定時間,分別檢測、記錄甲、乙兩瓶的(SOD酶活性和)活細胞數(shù)量,并計算出兩瓶的細胞凋亡率
(2)預測實驗結果(設計一個坐標系,并繪制預測的SOD酶活性和細胞凋亡率隨培養(yǎng)時間變化的示意曲線).

(3)為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不增加裝置的基礎上,可進行重復實驗,然后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