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葉枯病病菌可使水稻葉片形成病斑導致水稻減產(chǎn).研究者將野生稻中找到的抗白葉枯病基因X轉(zhuǎn)入水稻植株中,培育出抗白葉枯病水稻,對其白葉枯病抗性進行鑒定和遺傳分析.
(1)將基因X與載體結合構建
 
,用農(nóng)桿菌轉(zhuǎn)化法導入感病水稻,獲得T0代植株.
(2)用
 
稀釋白葉枯病菌液,接種于T0代植株,以
 
占葉片面積的百分率(M)作為抗病反應參數(shù),以
 
作為感病對照,篩選抗病植株.
(3)選T0代植株中M為1%,PCR鑒定基因X為陽性的植株種植,收獲
 
(填“自交”、“雜交”或“測交”)種子種植獲得T1代,對T1代進行抗病及分子鑒定,其結果如表所示:
百分率(M) 株數(shù) PCR鑒定結果
>15% 11 陰性
15~10% 0 -
<10% 34 陽性
注:15%為抗感界限
據(jù)表分析,T1代的抗病性狀出現(xiàn)了
 
現(xiàn)象,說明T0代植株為
 
.最早在
 
代能夠選擇到穩(wěn)定遺傳的抗病植株.
(4)T1代某一植株表現(xiàn)為感病,但PCR檢測為陽性,最可能的原因是插入的基因X
 
造成的.
(5)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有一轉(zhuǎn)基因水稻植株自交后代的統(tǒng)計結果中,抗白葉枯病植株:不抗白枯葉病植株=15:1,檢測其轉(zhuǎn)入的基因X功能正常,推測轉(zhuǎn)入了兩個抗性基因,且兩個抗性基因位于
 
上.
考點: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zhì)及應用
專題:
分析:根據(jù)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將一個基因?qū)氲绞荏w細胞中,因此可以用基因型為Aa的雜合子表示轉(zhuǎn)基因植物.
而Aa基因型的個體自交會發(fā)生性狀分離,即會出現(xiàn)3(1AA、2Aa):1(aa)的分離比.
15:1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中9:3:3:1分離比的變式,因此表明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
解答: 解:(1)目的基因和運載體結合可以構建基因表達載體.
(2)要稀釋白葉枯病菌液,防止雜菌污染,必須使用無菌水;由于白葉枯病病菌可使水稻葉片形成病斑,因此可以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百分率(M)作為抗病反應參數(shù),對照組應該用接種白葉枯病病菌的感病水稻,才能證明植株的抗病性狀.
(3)根據(jù)表格中T1代表現(xiàn)型比例可知,陽性(抗感):隱性=3:1,這是雜合子自交的結果.因此說明親代即T0代為雜合子,T0代自交產(chǎn)生的T1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由于T1代不一定為純合子(AA或Aa),故需要自交得到的T2代中不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即為純合子.
(4)由于PCR檢測為陽性,說明目的基因已經(jīng)導入,而植株表現(xiàn)為感病,最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未表達,或表達程度低,或者發(fā)生基因突變.
(5)由于轉(zhuǎn)基因水稻植株自交后代的統(tǒng)計結果中,抗白葉枯病植株:不抗白枯葉病植株=15:1,該比例是兩對相對性狀的雜合子自交結果的變式,即9:3:3:1的變式,說明抗白病和不抗白葉病這對相對性狀是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應該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故答案為:
(1)表達載體(或“重組載體”、“重組DNA分子”)
(2)無菌水    病斑面積   接種白葉枯病病菌的感病水稻
(3)自交    性狀分離    (轉(zhuǎn)基因)雜合子    T2
(4)不表達(或“低表達”、“突變”)
(5)非同源染色體
點評:本題考查了基因工程以及遺傳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考生要明確具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相當于雜合子,因此不能穩(wěn)定遺傳;考生還要能夠靈活運用3:1和9:3:3:1的分離比解決相關問題,并明確遺傳定律的實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基因工程應用的正確觀點是(  )
A、基因工程技術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表現(xiàn)為培育出大量的具有抗逆能力的新物種
B、動物基因工程技術已經(jīng)使建立移植器官工廠的設想成為現(xiàn)實
C、基因工程制藥是利用轉(zhuǎn)基因的“工程菌”生產(chǎn)藥物,如抗體、激素等
D、基因治療技術使得人類的遺傳病已經(jīng)可以徹底治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示意圖,圖2表示三種動物細胞器中的有機物含量,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圖2中甲表示的細胞器是
 
,細胞器乙可用圖1中的
 
(填字母)來表示.
(2)研究圖1生理過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該過程中分泌蛋白分泌出細胞的時
 
(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3)若圖1過程中合成了一條含兩個天冬氨酸(R基為-C2H4ON)、分子式為CxHyOzN17S2的多肽鏈,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26,則該多肽鏈形成過程中失去的水分子質(zhì)量最大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發(fā)現(xiàn),將心肌細胞直接移植到心臟受損部位能夠改善心臟功能,是一種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有效方法.胚胎干細胞(ESC)在體外能誘導分化為心肌細胞,但同時會產(chǎn)生大量非心肌細胞.科研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使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GFP)基因在心肌細胞特異性表達,以利于從ESC分化來的細胞中篩選心肌細胞.該基因工程技術基本流程如圖.請回答:

(1)過程①中,利用限制酶Mlu I、Nhe I處理以獲得
 

(2)過程②的目的是使
 
基因在
 
細胞中特異性表達.
(3)過程③中,從囊胚分離出
 
,進行培養(yǎng)可獲得ESC.
(4)進行過程④時,
 
(能/不能)在飼養(yǎng)層細胞上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甲型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因缺乏凝血因子Ⅷ常發(fā)生出血不止的現(xiàn)象,危及患者生命,而救治的主要措施就是給他輸入凝血因子Ⅷ.運用基因工程及胚胎工程知識回答與凝血因子Ⅷ的生產(chǎn)相關的問題.
(1)基因工程中培養(yǎng)能產(chǎn)生人凝血因子Ⅷ的轉(zhuǎn)基因羊時,科學家將人凝血因子Ⅷ的基因與羊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調(diào)控組件重組在一起,通過
 
方法,導入羊的受精卵中.
(2)在制作受精卵時,活體采卵前要先用
 
對母羊進行處理,促進其多排卵.在受精前,要對精子進行獲能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培養(yǎng)法和
 

(3)完成體外受精后,受精卵還要進行體外培養(yǎng),培養(yǎng)液的主要成分除無機鹽和有機鹽外,還需添加
 
等營養(yǎng)成分,以及
 
等物質(zhì).
(4)為提高轉(zhuǎn)基因羊的繁育效率,常采用
 
的方法獲得多個相同的胚胎.
(5)培育成功的轉(zhuǎn)基因羊在性成熟后,就可形成一個以乳腺為基礎的人凝血因子Ⅷ發(fā)生器,請寫出乳腺細胞中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表達的全過程:
 
最后從羊奶中分離出人凝血因子Ⅷ,再進一步加工生產(chǎn),滿足臨床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物-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
質(zhì)粒能成功轉(zhuǎn)入植物細胞,并將質(zhì)粒上的一部分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DNA中.如圖表示利用質(zhì)粒進行轉(zhuǎn)化獲得抗除草劑大豆的過程.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過程②將目的基因?qū)胭|(zhì)粒后,需要通過
 
使質(zhì)粒與目的基因切口黏合.
(2)整合了目的基因的重組質(zhì)粒,在組成上還含有啟動子、終止子和
 

(3)過程③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4)過程④運用了細胞工程中的
 
技術,該技術的理論依據(jù)是
 
;在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關鍵步驟是利用含有一定營養(yǎng)和激素的培養(yǎng)基誘導植物細胞進行
 
 

(5)為了檢測通過④過程獲得的幼苗是否具有抗除草劑的特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有關資料,回答有關遺傳、基因工程問題.
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決定,GG為高桿,Gg為中桿,gg為矮桿.B基因是另一種植物的高桿基因,B 基因與 G 基因在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株高與這兩個基因的數(shù)量正相關.如圖1所示是培育轉(zhuǎn)基因油菜的操作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用到的工具酶是
 
,培育轉(zhuǎn)基因油菜主要運用了轉(zhuǎn)基因技術和
 
技術.
(2)圖1中質(zhì)粒是雙鏈閉合環(huán)狀的DNA分子,若用兩種識別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M和N切割,通過凝膠電泳分離分析得如表.限制酶M和N的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如圖2所示.
凝膠電泳結果(1kb=1000對堿基)
(+表示該片段的存在以及含量)
分子量(kb) 酶M 酶N 酶M+酶N
1.0 +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9.0 +
10.0 +
①該質(zhì)粒的長度為
 
kb.在該質(zhì)粒中,M酶與N酶的切割位點分別有
 
、
 
個.
②M酶與N酶切出的能相互粘連的末端在酶的作用下相互連接,請將連接的結果表示出來:
 
.連接后的序列是否可以用M酶、N酶進行切割:
 

如圖3所示為B基因的結構示意圖以及限制酶M和N的切割位點.
③現(xiàn)用圖3中基因作為目的基因,若采用直接從供體細胞中分離,可選用酶
 
來切割.
④已知Ⅱ區(qū)的堿基數(shù)是2000個,其中陰影區(qū)域堿基數(shù)是800個,空白區(qū)域中G和C的總數(shù)共有400個,則由該區(qū)轉(zhuǎn)錄的mRNA中A和U總數(shù)是
 

(3)若將一個B基因轉(zhuǎn)移到矮桿油菜的染色體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達,且B基因與g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這樣的轉(zhuǎn)基因油菜植株表現(xiàn)型為
 

(4)若將一個B基因轉(zhuǎn)移到中桿油菜的染色體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達,培育了甲~丁四種轉(zhuǎn)基因油菜(如圖4所示).
①與甲的株高相同的是
 
.四種轉(zhuǎn)基因油菜分別自交,在不考慮交叉互換的前提下,子代有3種表現(xiàn)型的是
 

②另有一種轉(zhuǎn)基因油菜自交子代也有3種表現(xiàn)型,請在如圖5中的染色體上標出B基因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表為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當?shù)臏囟龋?5℃)條件下,測得的小麥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關數(shù)據(jù),請回答下列問題: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的光照強度 光飽和時的
光照強度
光飽和時的
CO2吸收量
黑暗條件下
CO2釋放量
3千勒克司 9千勒克司 32mg/100cm2葉?h 8mg/100cm2葉?h
(1)當光照強度超過9千勒克司時,小麥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結合光合作用的過程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2)當光照強度為9千勒克司時,小麥合成葡萄糖的量為
 
mg/100cm2葉?h(精確到0.1).
(3)若其他條件保持不變,適當提高CO2濃度,小麥的光補償點
 
(大于、等于、小于)3千勒克司.
(4)為了探究高溫(30℃)、強光照(15千勒克司)對小麥葉片與玉米葉片光合作用影響程度的差異,研究小組設計了表所示的實驗方案.
組別 材料 實驗條件 CO2吸收量
(mg/100cm2葉?h)
1 小麥
葉片
25℃、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葉片
25℃、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①實驗測得c≈d,說明
 

②有人認為上述實驗方案可去掉1、3組,由2、4組直接比較就能得出結論.這種做法
 
(可行、不可行),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玉米的PEPC酶固定CO2的能力較水稻強60倍.我國科學家正致力于將玉米的PEPC基因?qū)胨局,以提高水稻產(chǎn)量.下列各項對此研究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核心步驟是構建玉米PEPC基因表達載體
B、通常采用顯微注射法將PEPC基因?qū)胨炯毎?/span>
C、在受體細胞中檢測到PEPC酶則意味著此項研究取得成功
D、利用細胞培養(yǎng)技術將轉(zhuǎn)基因水稻細胞培育成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