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花藥的離體培養(yǎng)得到單倍體植株 | |
B. |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得到多倍體 | |
C. | 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鈴蟲的棉花植株 | |
D. | 細胞工程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 |
分析 由配子直接發(fā)育的個體稱為單倍體;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得到的不一定是多倍體植株,也可能是二倍體植株;人工種子是指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胚狀體、不定芽、頂芽和腋芽等為材料,通過人工薄膜包裝得到的種子.
解答 解:A、由配子直接發(fā)育的個體稱為單倍體,花藥中的花粉是植物的配子,所以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得到單倍體植株,此過程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能實現(xiàn),需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A錯誤;
B、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得到的多倍體植株,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和幼苗,不需要借助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B正確;
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鈴蟲的棉花植株,需將抗蟲基因導入棉細胞,然后再借助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技術手段,將導入抗蟲基因的棉細胞培育成植物體,C錯誤;
D、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先要制備“番茄-馬鈴薯”雜種細胞,然后借助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技術手段將雜種細胞培育成雜種植株,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植物組織培養(yǎng)及應用、多倍體育種、植物體細胞雜交,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由圖甲①②可知黃果是隱性性狀,由圖乙可知花的著生位置由細胞核基因控制 | |
B. | 圖甲P中黃果的基因型是aa,F(xiàn)2中黃果與白果的理論比是5:3 | |
C. | 由圖甲③可以判定白果是顯性性狀 | |
D. | 圖乙豌豆莖的高度由細胞核基因控制,子一代所有個體的基因型相同,該實驗中親代的腋生花都需進行去雄處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溫度 | |
B. | 據(jù)圖分析,光合酶對溫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對溫度的敏感度大 | |
C. | 若給該幼苗澆灌H2l8O,葉肉細胞中出現(xiàn)(CH218O),則水中的18O轉化成有機物中O的途徑是:H2l8O→Cl8O2→(CH218O) | |
D. | 溫室栽培該植物,為獲得最大經(jīng)濟效益,應控制的最低溫度為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植物體細胞雜交必須先制備原生質體 | |
B. | 制備單克隆抗體時需要利用細胞融合技術 | |
C. | 用于組織培養(yǎng)的植物器官或組織屬于外植體 | |
D. | 細胞核移植培育出新個體屬于無性生殖,新個體只具有一個親本的遺傳性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態(tài)與社會習慣相結合 | B. | 生態(tài)與法律制度相結合 | ||
C. | 生態(tài)與經(jīng)濟相結合 | D. | 經(jīng)濟與法規(guī)相結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Bdd×bbDD | B. | BbDd×bbdd | C. | BbDd×BBDD | D. | BbDD×BBD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D和D是等位基因 | |
B. | D和d是等位基因 | |
C. | 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 | |
D. | 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 |
B. | 摩爾根利用“假說-演繹”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
C. | 沃森克里克利用“建構模型”方法提出DNA雙螺旋結構 | |
D. | 格里菲斯通過“肺炎雙球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有絲分裂中期 | B. | 有絲分裂后期 | ||
C. |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 D. |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