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圖1表示一個驗證脫落酸促進葉片脫落的實驗,1~4是剪去葉片的葉柄,并在1處放置一個含有脫落酸的羊毛脂.
解答 解:(1)實驗設(shè)計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圖二實驗的目的是要驗證脫落酸促進葉片脫落,因此自變量為羊毛脂是否含有脫落酸,若對1做了如圖所示的處理,則應(yīng)選擇2(與1位置對相似)作為對照組,并在葉柄切口處放置不含脫落酸的羊毛脂.
(2)①根據(jù)實驗步驟可知該實驗原理為: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與本尼迪特成顏色反應(yīng),顏色的深淺與麥芽糖濃度成正相關(guān)
②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脫落酸和赤霉素這兩種激素在大麥種子a-淀粉酶的合成上是否存在拮抗作用,因此可設(shè)置四組,即蒸餾水處理組(對照組)、單獨用脫落酸處理、單獨用赤霉素處理、脫落酸和赤霉素共同處理,蒸餾水處理組作為對照,麥芽糖含量中等,脫落酸能抑制種子萌發(fā),那么脫落酸抑制淀粉分解,產(chǎn)生的麥芽糖很少,赤霉素能促進種子萌發(fā).那么赤霉素促進淀粉分解,產(chǎn)生的麥芽糖很多,脫落酸和赤霉素這兩種激素在大麥種子a-淀粉酶的合成上存在拮抗作用,脫落酸+赤霉素處理組麥芽糖含量中等.
故答案為:
(1)2 不含脫落酸的羊毛脂
(2)①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與本尼迪特成顏色反應(yīng),顏色的深淺與麥芽糖濃度成正相關(guān)
②
組別 | 蒸餾水處理組 | 脫落酸處理組 | 赤霉素處理組 | 脫落酸+赤霉素處理組 |
麥芽糖含量(g/mL) | 中 | 低 | 高 | 中 |
點評 本題考查了脫落酸和赤霉素對于大麥種子α-淀粉酶合成上的拮抗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能力及實驗設(shè)計能力,綜合性較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的分布和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時均需用到鹽酸,雖然二者的濃度不同,但是它們的作用相同 | |
B. |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和黑藻中葉綠體的分布時,細胞均為活細胞,所以制作臨時裝片時,均需把細胞放在載玻片滴加的清水中 | |
C. | 制作細胞的有絲分裂裝片時,洋蔥根尖解離后直接用龍膽紫溶液染色 | |
D. | 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關(guān)系的實驗中,不同瓊脂塊中的NaOH擴散深度雖然相同,但細胞運輸物質(zhì)的效率不同,細胞運輸物質(zhì)效率的高低與細胞的大小成反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d×dd | B. | dd×dd | C. | Dd×Dd | D. | DD×d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均在1號染色體上 | B. | 均在2號染色體上 | ||
C. | 均在3號染色體上 | D. | B在2號染色體上,D在1號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肉細胞的細胞壁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都含糖類 | |
B. | 用臺盼藍鑒定細胞死活的原理是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 |
C. | 線粒體的嵴能顯著增大膜面積有利于提高代謝效率 | |
D. | 核孔是DNA和RNA等大分子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菌種均可來自于自然環(huán)境,接種純凈的菌種則品質(zhì)更佳 | |
B. | 均需在適宜溫度下進行發(fā)酵,果酒發(fā)酵溫度最高 | |
C. | 果酒、果醋發(fā)酵需無氧環(huán)境,腐乳制作需有氧環(huán)境 | |
D. | 變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酵母菌,腐乳的“皮”為毛霉菌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F1表現(xiàn)型 | 高紫長 | 高紅圓 | 高紫園 | 高紅長 | 矮紫長 | 矮紅圓 | 矮紫園 | 矮紅長 |
比例 | 5 | 5 | 1 | 1 | 5 | 5 | 1 | 1 |
A. | $\frac{\underline{\;HPL\;}}{hpl}$ | B. | $\frac{\underline{\;H\;}}{h}$$\frac{\underline{\;P\;}}{p}$$\frac{\underline{\;L\;}}{l}$ | C. | $\frac{\underline{\;Hl\;}}{hL}$$\frac{\underline{\;P\;}}{p}$ | D. | $\frac{\underline{\;PL\;}}{pl}$$\frac{\underline{\;H\;}}{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A、B兩處用于根代謝活動的酶有的不同 | |
B. | A→B段,ATP是限制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 |
C. | 氧分壓為8時,出現(xiàn)M1、M2、M3的差異可能與根所處的時間是白天或者夜晚有關(guān) | |
D. | 在B點以后,通過中耕松土可進一步促進K+的吸收而表現(xiàn)為M1曲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