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數(shù)量相等的兩組小鼠肝細胞,在含有3H標記的胸腺嘧啶的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A組加入某種物質,B組不加,經(jīng)過一段時間培養(yǎng)后,洗去培養(yǎng)液,分別取出兩組的全部細胞,測量每組的總放射強度,結果A組明顯大于B組。A組中加入的物質的作用

A.促進細胞分裂 B.促進細胞分化

C.促進細胞衰老 D.促進細胞癌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省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各種細胞器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光面內質網(wǎng)的功能比較獨特,有些光面內質網(wǎng)上含有合成磷脂的酶

B.高爾基體由扁平囊和小泡構成,是細胞分泌物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fā)送站”

C.線粒體中的各類蛋白質是在自身核糖體上合成的

D.中心體是一種無膜結構的細胞器,存在于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細胞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做了如下實驗:將大腸桿菌放在含15NH4Cl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幾代,其DNA由于15N的加入,而比普通大腸桿菌的DNA重1%,再將含15N的DNA大腸桿菌移到含14NH4Cl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一代,其DNA的質量為中間類型.如果再繼續(xù)繁殖一代,結果出現(xiàn)兩種質量的DNA,即中間型和輕型.提取所有這些不同質量的DNA分子放在離心機內離心3個小時,結果,這些DNA在試管內分成三條帶.如圖請分析說明:

①a帶的DNA是 ,b帶的DNA是

A.兩條單鏈都含15N

B.兩條單鏈都含14N

C.一條單鏈含15N,另一條單鏈含14N

②以上實驗證明了

(2)某科學家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別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下表所示的標記.

噬菌體(T2)成分

細菌(大腸桿菌)成分

核苷酸

標記32P

31P

氨基酸

32S

標記35S

此實驗得出的結果是子噬菌體與母噬菌體的外形和侵染特性均相同,請分析完成:

①子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②子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③此實驗證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玉米的花藥進行組織培養(yǎng),單倍體幼苗期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二倍體植株(該過程不考慮基因突變)。在此過程中某時段細胞核DNA含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e一f過程中細胞內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B.與C一d過程相比,d~e過程中細胞內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的加倍

C.秋水仙素作用于C點之前而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D.e點后細胞內染色體組最多時有4個,且各染色體組基因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能說明某細胞已經(jīng)發(fā)生癌變的是

A.存在原癌基因 B.細胞核體積增大

C.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 D.細胞周期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植物原生質體的融合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

B.合成固醇類激素的分泌細胞的內質網(wǎng)一般不發(fā)達

C.分泌蛋白的修飾加工由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間可通過具膜小泡的轉移實現(xiàn)膜成分的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揭陽市高一上第二次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新鮮紫色洋蔥綠色葉片的葉肉細胞,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紅墨水的質量濃度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其細胞狀態(tài)如下圖所示。有關此時生理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細胞也可能再吸水,恢復原狀

B.水分子可以自由出入生物膜,單位時間內進出的水分子數(shù)目相同

C.此時①為紅色,②為綠色

D.此時①無色,②為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秋•甘肅校級期末)醫(yī)生給低血糖休克病人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

A.供給全面營養(yǎng) B.供給能量

C.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 D.供給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三上第二次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選取某植物幼苗進行無土栽培實驗,下圖為該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隨溫度變化曲線圖。請據(jù)圖回答:

(1)溫度在0~5℃之間,該植物幼苗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是__________。

(2)假設上述實驗在缺Mg的條件下進行,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圖中的A點會向__________(左、右)移動。

(3)溫室栽培該植物,為獲得最大經(jīng)濟效益,應控制的最低溫度為__________℃。

(4)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圖中__________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兩倍。

(5)為了探究不同條件對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響,用8株各有20片葉片、大小長勢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別放在密閉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條件下利用傳感器定時測定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實驗結果統(tǒng)計如下表:

編號

1

2

3

4

5

6

7

8

溫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強度(Lx)

1000

0

1000

0

1000

0

1000

0

12小時后CO2量(g)

-0.5

+0.1

-1.5

+0.4

-3.0

+1.0

-3.1

+0.8

(注:“+”表示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增加;“-”表示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減少)

①用編號為__________的裝置可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驗組合,該實驗組合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欲探究其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實驗設計思路是__________。

②由表可知,植物光合最強的是第__________編號組實驗。

③現(xiàn)有一株某植物的葉黃素突變體,將其葉片進行了紅光照射光吸收測定,與正常葉片相比,實驗結果是光吸收差異__________(“不”或“非�!保╋@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