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有關科學實驗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共17分)
I.下面是以小麥為材料所進行的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
61.(1)將發(fā)芽的種子研磨液置于試管中,加入班氏試劑,并___________,試管中出現(xiàn)紅黃色,說明發(fā)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62.在盛有10ml 3%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新鮮的發(fā)芽的小麥種子研磨液時,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生成,將點燃的衛(wèi)生香插入試管,火焰變得明亮,這個實驗證明發(fā)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但在同樣盛有10ml 3%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經(jīng)加熱煮沸的發(fā)芽的小麥種子研磨液時,同樣的操作卻沒有以上現(xiàn)象發(fā)生,試分析原因是 。
63.利用小麥葉片進行“葉綠體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在提取葉綠體色素的過程中,研磨葉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鈣及適量無水乙醇。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鈣的作用是 無水乙醇的作用是
64.若利用小麥的根毛細胞進行質(zhì)壁分離實驗,由于觀察的細胞無色透明,為了取得更好的觀察效果,調(diào)節(jié)顯微鏡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為了驗證“植物主莖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能夠抑制側芽生長”,某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選取健壯、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幼小植株,分為甲、乙、丙、丁4組,甲組植株不做任何處理,其他三組植株均切除頂芽。然后乙組植株切口不做處理;丙組植株切口處放置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丁組植株切口處放置含有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
②將上述4組植株置于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
回答下列問題:
65.各組植株側芽的預期生長情況分別為: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
66.比較甲組與乙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 __。
67.比較乙組和丙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 __。
68.比較丙組和丁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 __。
69.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抑制側芽生長的原因是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高三上學期第八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
赤霉素能促進豌豆莖節(jié)間的伸長,生長素也可以促進莖的伸長。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探究赤霉素與生長素具有協(xié)同作用(是指兩種或多種物質(zhì)協(xié)同地起作用,其效果比每種物質(zhì)單獨起作用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現(xiàn)象)。實驗處理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1)實驗假設:略。
(2)將下列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第一步:不同標號的培養(yǎng)皿中分別加入相同培養(yǎng)液和不同試劑(加入試劑種類填上圖空白處)。
第二部:取__________________豌豆幼苗,從豌豆幼苗的__________莖段若干段,平均分成4組。
第三步:將分好組的豌豆莖切段分別放入不同標號的培養(yǎng)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測量莖切段長度一次,并計算每組莖切段伸長的平均值,直至實驗第48 h。
(3)分析圖中曲線得出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結論是: 赤霉素與生長素具有協(xié)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上海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分析有關科學實驗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共17分)
I. 下面是以小麥為材料所進行的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
61.(1)將發(fā)芽的種子研磨液置于試管中,加入班氏試劑,并___________,試管中出現(xiàn)紅黃色,說明發(fā)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62.在盛有10ml 3%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新鮮的發(fā)芽的小麥種子研磨液時,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生成,將點燃的衛(wèi)生香插入試管,火焰變得明亮,這個實驗證明發(fā)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但在同樣盛有10ml 3%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經(jīng)加熱煮沸的發(fā)芽的小麥種子研磨液時,同樣的操作卻沒有以上現(xiàn)象發(fā)生,試分析原因是 。
63.利用小麥葉片進行“葉綠體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在提取葉綠體色素的過程中,研磨葉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鈣及適量無水乙醇。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鈣的作用是 無水乙醇的作用是
64.若利用小麥的根毛細胞進行質(zhì)壁分離實驗,由于觀察的細胞無色透明,為了取得更好的觀察效果,調(diào)節(jié)顯微鏡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為了驗證“植物主莖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能夠抑制側芽生長”,某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選取健壯、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幼小植株,分為甲、乙、丙、丁4組,甲組植株不做任何處理,其他三組植株均切除頂芽。然后乙組植株切口不做處理;丙組植株切口處放置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丁組植株切口處放置含有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
②將上述4組植株置于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
回答下列問題:
65.各組植株側芽的預期生長情況分別為: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
66.比較甲組與乙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 __。
67.比較乙組和丙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 __。
68.比較丙組和丁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 __。
69.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抑制側芽生長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生物卷(上海) 題型:綜合題
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
為研究柳條魚對水生昆蟲捕食的選擇性,進行如下探究:
假設:
柳條魚對實驗所選用幼蟲無偏好,但對水體表層活動的幼蟲具有優(yōu)先選擇性。
實驗步驟:
(1)選擇在水體表層活動的甲幼蟲和乙幼蟲,以及在水底部生活的丙幼蟲和丁幼蟲為代表,作為柳條魚捕食對象;
(2)在每個水缸1-3中柳條魚在水表層對幼蟲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條魚在水底部對幼蟲的捕食量。
(3)分別記錄水缸1-3中柳條魚在水表層對幼蟲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條魚在水底部對幼蟲的捕食量。
①為記錄柳條魚在水表層對幼蟲的捕食量,設置水缸1-3的目的是_____。
A.防止意外B.減少誤差C.控制變量 D.設置對照
結果:
柳條魚在水表層捕食量的原始記錄(單位:條):
【水缸1】甲幼蟲:14,乙幼蟲:15,丙幼蟲:4,丁幼蟲:2
【水缸2】甲幼蟲:13,乙幼蟲:15,丙幼蟲:3,丁幼蟲:2
【水缸3】甲幼蟲:13,乙幼蟲:14,丙幼蟲:3,丁幼蟲:2
柳條魚在水底部捕食量的原始記錄(單位:條):
【水缸4】甲幼蟲:7,乙幼蟲:6,丙幼蟲:3,丁幼蟲:2
【水缸5】甲幼蟲:7,乙幼蟲:7,丙幼蟲:3,丁幼蟲:2
【水缸6】甲幼蟲:8,乙幼蟲:6,丙幼蟲:2,丁幼蟲:1
②針對假設需要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本實驗記錄的捕食量,需要計算_____,依據(jù)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畫柱狀圖。
③用簡要的文字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為獲得客觀、準確的實驗結果,需對本題中的假設進一步探究,則在實驗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選用下列一個或多個關鍵詞編制答案)
關鍵詞:柳條魚體重 數(shù)量性狀 兩種幼蟲 pH梯度
水溫梯度 不同比例 胃蛋白酶 柳條魚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生命科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十二)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12分)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能夠固氮,而禾本科植物不能。所以在農(nóng)業(yè)實踐中,將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間作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產(chǎn)量。研究發(fā)現(xiàn)產(chǎn)量提高與土壤中吸收氫氣的細菌有直接關系,為探究其中的具體機制,進行以下三個實驗。
[實驗一] :豆科植物固氮反應能產(chǎn)生氫氣,且氫氣被土壤吸收。
供選材料:豆科植物苜蓿苗,禾本科植物小麥苗;滅菌的沙子,普通土壤。
供選儀器:收集氫氣的設備
實驗方案:
71. 若假設成立,完成右表
|
植物名稱 |
種植的基質(zhì) |
實驗結果(有無氫氣) |
實驗組 |
|
|
|
土壤 |
無 |
||
對照組 |
|
|
|
|
|
實驗結果:實驗組土壤中無法測得氫氣,其余見上表。
[實驗二]為探究氫氣通過何種途徑被土壤吸收,進行如下假設。
假設:氫氣被土壤中的細菌吸收。
供選材料:苜蓿苗,普通土壤,抗生素(根瘤菌不敏感),殺真菌劑,2,4-D,萃乙酸。
供選儀器:收集氫氣的設備
實驗方案:
72. 針對假設在實驗中除了選擇 和 分別對土壤進行處理后栽培苜蓿苗,還需使用 的土壤栽培苜蓿苗作為對照。
73. 若假設成立,針對實驗方案描述實驗結果: 。
[實驗三]土壤中吸收氫氣的細菌(氫氧化細菌)是否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繼續(xù)探究
假設:氫氧化細菌可以促進植物生長。
供選材料:1.2m×2m的實驗田,小麥種子,氫氧化細菌菌株A1,B1,C1,D1,E1;非氧化細菌菌株A2,B2,C2,D2,E2;大腸桿菌。
實驗方案:用不同的菌株分別拌種,種植在實驗田中,一段時間后記錄小麥初生菌的相數(shù)據(jù)。
實驗結果:平均胚根長度(mm),根相對生長(%)。
A1:平均胚根長度13,根相對生長163; E2:平均胚根長度8,根相對生長100;
D2:平均胚根長度8,根相對生長100; B1:平均胚根長度30,根相對生長375;
C2:平均胚根長度8,根相對生長100; C1:平均胚根長度12,根相對生長150;
D1:平均胚根長度33,根相對生長4.63; E1:平均胚根長度20,根相對生長250;
A2:平均胚根長度8,根相對生長100; B2:平均胚根長度3,根相對生長38;
大腸桿菌:平均胚根長度8,根相對生長100。
74. 針對假設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用合適的表格表達。
結論:綜合以上三個實驗的結果可見,土壤中的氫氧化細菌在促進植物生長中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