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根據有關知識分析下圖并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A、B、C、D四塊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情況為
 

(2)若給你一些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并利用上述有關材料,設計實驗證明上述結論:
實驗設計:
 

預期結果:
 

(3)若把甲組放在勻速旋轉的圓盤上,光照保持不變,則生長素的含量狀況為A
 
B(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4)
 
 
是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重要因素,其中后者也是植物
 
性形成的原因.
考點: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情況
專題: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長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單側光的刺激;單側光能引起生長素的橫向運輸,橫向運輸發(fā)生在尖端.生長素生理作用:促進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的發(fā)育;特點:具有雙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解答: 解:(1)單側光能引起生長素向背光的一側橫向運輸,導致背光一側生長素濃度大于向光一側.生長素橫向運輸發(fā)生在尖端,但不能通過載玻片,所以圖中A、B、C、D四塊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情況為A>C﹦D>B.
(2)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不能生長,所以將ABCD四塊瓊脂塊分別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一段時間后,測量胚芽鞘的高度.結果應為四個胚芽鞘均生長,它們的高度是A>C﹦D>B.
(3)若把甲組放在勻速旋轉的圓盤上,光照保持不變,則胚芽鞘的尖端受光均勻,則生長素的分布也是均勻的,所以含量狀況為A等于B.
(4)重力和單側光照是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重要因素,其中單側光照也是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
故答案為:
(1)A>C﹦D>B
(2)實驗設計:取四個相同的去除尖端的胚芽鞘,把A、B、C、D四塊瓊脂塊分別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經過一段時間后,測量并比較四個胚芽鞘的高度.
實驗結果:四個胚芽鞘均生長,它們的高度是A>C﹦D>B.
(3)等于         
 (4)重力     單側光照      向光性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生長素作用及雙重性特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識圖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具備設計簡單生物學實驗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實驗中,若有脫氧核糖塑料片20個,4種含氮堿基塑料片20個(其中A有6個,T有7個,C有3個,G有4個),磷酸基塑料片100個,脫氧核糖和磷酸之間的連接物14個,代表氫鍵的連接物若干,脫氧核糖和堿基之間的連接物若干.則(  )
A、可搭建出20個脫氧核苷酸
B、可搭建出一個4堿基對的DNA分子片斷
C、能搭建出4種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斷最長為7堿基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受精過程就是指Ⅰ+Ⅱ的過程
B、Ⅲ所示過程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是在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基礎上進行的
C、有性生殖實現(xiàn)了實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增強了生物的變異性
D、由于受精作用生殖方式的出現(xiàn),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仔細觀察下列各種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間題.
(1)圖ABCD的結構中,共有的物質是
 
;圖ABC的結構中,共有的細胞器是
 

(2)圖A是正在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洋蔥鱗片葉的表皮細胞.該細胞還可能進行下列哪些生命活動?
 

①合作用、诩毎粑、奂毎鲋场、苄畔⒔涣鳌、菁毎只

(3)若用纖維素酶處理圖ABC所示的細胞,則
 
細胞外層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4)圖A所示的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后,若在離體條件下脫分化后,在增殖過程中,會發(fā)生周期性消失的結構有
 
(寫結構名稱).圖B所對應的時期是圖E中的
 
時期.
(5)如何使圖D代表的生物標記上
 
32
 
P
 

(6)圖ABCD所代表的生物中,不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種特質分子由細胞外向細胞內運輸?shù)倪^程圖解,請分析回答:
(1)下列物質分別是:
 
;
 

(2)圖中物質運輸?shù)姆绞绞?div id="b5pb9j9"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判斷的依據是
 

 

(3)如果該細胞是人紅細胞,則甘油、K+、苯三者中,不可能是④物質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研究人參細胞的能量代謝的特點,某高中學校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利用熒光素一熒光素酶生物發(fā)光法,測定人參的愈傷組織中ATP的含量.
實驗原理:熒光素在熒光素酶、ATP等物質的參與下,進行反應,發(fā)出熒光;用分光光度計可測定發(fā)光強度;當熒光素和熒光素酶都足量時,在一定范圍內,ATP的含量與發(fā)光強度成正比.
實驗步驟:
IATP的提取:稱取一定量的人參的愈傷組織,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卻至室溫,離心,取上清液.
IIATP的測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人分光光度計的反應室內,并注人適量的所需物質,在有氧等適宜條件下進行反應,記錄發(fā)光強度并計算ATP含量.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Ⅰ中的沸水浴處理,使酶的
 
被破壞而失活.
(2)步驟B注人的物質中,屬于反應物的是
 
;分光光度計的反應室內,能量形式的轉換方式是
 

(3)學習小組的同學探究“測定ATP時所需熒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濃度”的實驗,結果如圖.
①學習小組配制了1×10-1mol/L的ATP的標準液和70mg/L熒光素酶溶液(過量)以及
 
溶液進行實驗.
②結果表明:圖中
 
點所對應的熒光素酶濃度為最佳濃度.e、f、g點所對應的熒光素酶濃度不同,但發(fā)光強度相同,這是因為
 

(4)ATP測定對食品衛(wèi)生監(jiān)控有重要意義.食品衛(wèi)生檢驗人員利用上述生物發(fā)光法測定某熟食品樣品中病菌的ATP總含量,可測算出病菌的數(shù)量,從而判斷食品被污染的程度.做出上述判斷的理由是:每個病菌細胞中ATP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劑常出現(xiàn)細菌感染而使生存質量下降.有學者就細菌感染對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研究.
(1)實驗一:將若干健康、狀況相似、體內無病原體的大鼠均分為G1、G2、G3三組.各組大鼠移植A類大鼠肝臟,肝移植術后處理方法見表1.處理n天后,檢測各組大鼠的排斥反應程度,結果如表2.
表1 肝移植術后的處理方法
組別 注射試劑
G1 生理鹽水(滅菌)
G2 大腸桿菌菌液
G3 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霉素A)
表2 肝移植術后的處理結果
組別 排斥反應程度較輕個體比例 排斥反應程度中等個體比例 排斥反應程度較重個體比例
G1 0 17% 83%
G2 50% 33% 17%
G3 83% 17% 0
①移植器官中細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質可作為
 
,能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②環(huán)孢霉素A可以使T細胞的增殖受阻,從而
 
(加強/減弱)免疫系統(tǒng)功能.
③據表2可知,
 
組免疫排斥反應最為強烈.本實驗結果表明
 

(2)實驗二:提取實驗一處理n天后各組大鼠的淋巴細胞,將其用A類大鼠細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質處理,之后置于CO2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觀察各組大鼠淋巴細胞增殖情況,結果如圖所示(相對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經A類大鼠細胞表面某些蛋白質處理后的細胞增殖能力強弱).
①CO2培養(yǎng)箱中CO2的作用是
 

②與G1組相比,G2組實驗結果表明,細菌感染對大鼠淋巴細胞增殖能力有
 
作用.
(3)實驗三:機體中的T細胞可以增殖分化為Th1和Th2兩類細胞.Th1分泌的蛋白IFN-γ、Th2分泌的蛋白IL-4均可影響免疫排斥反應的程度.測定實驗一處理n天后各組大鼠淋巴細胞中指導上述蛋白質合成的mRNA的相對含量,結果如表3.
表3相關mRNA的相對含量
組別 IFN-γmRNA相對含量 IL-4mRNA相對含量
G1 1.490 0.887
G2 0.705 1.741
G3 0.630 2.039
由表3推測,與G1組相比,G2組和G3組大鼠促進了T細胞分化成為
 
細胞,減弱了T細胞分化成為
 
細胞.
(4)綜合該系列實驗的結果推測,細菌感染通過改變肝移植大鼠的
 
,導致其此類大鼠的免疫排斥反應程度
 
.此項研究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提供參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1表示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表示處于有絲分裂某個時期的細胞圖象.請據圖回答:

(1)圖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該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
 
期.圖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2)圖2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
 
期,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DNA分子數(shù)、染色體單體數(shù)分別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加熱殺死的有莢膜肺炎雙球菌能使小白鼠致死
B、可以用3H標記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來研究R型肺炎雙球菌中DNA的復制
C、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和活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yǎng)后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
D、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多糖類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