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可簡言:面面垂直,則線面垂直.兩平面垂直會有許多性質(zhì),選取這條性質(zhì)作為性質(zhì)定理有什么意義?這條定理都有什么應用?

答案:
解析:

  我們已經(jīng)會判斷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除定義外,還可用“一個平面經(jīng)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么這兩個平面垂直”來判定兩個平面垂直.兩個相交平面相聯(lián)系的最重要的紐帶莫過于它們之間的交線了,所以兩垂直平面的性質(zhì)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交線及與交線垂直的直線上.

  性質(zhì)定理: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不難證明這個定理的逆命題,即如果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交線的任意一條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則這兩個平面垂直.也就是說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是兩個相垂直的平面區(qū)別于其他兩個相交平面的特有的性質(zhì).


提示:

這個定理為證明線面垂直提供了思路:只要有兩個平面垂直,那么向交線作垂線便得線面垂直,進一步便有線與線的垂直.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相互結(jié)合,為證明線線垂直、線面垂直提供了更多的技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理科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在四棱錐中,平面,底面為矩形,.

(Ⅰ)當時,求證:;

(Ⅱ)若邊上有且只有一個點,使得,求此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第一位女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得到。當a=1時,底面ABCD為正方形,

又因為,………………2分

,得證。

第二問,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1,0,1)D(0,a,0)C(1,a,0)P(0,0,1)……4分

設BQ=m,則Q(1,m,0)(0《m《a》

要使,只要

所以,即………6分

由此可知時,存在點Q使得

當且僅當m=a-m,即m=a/2時,BC邊上有且只有一個點Q,使得

由此知道a=2,  設平面POQ的法向量為

,所以    平面PAD的法向量

的大小與二面角A-PD-Q的大小相等所以

因此二面角A-PD-Q的余弦值為

解:(Ⅰ)當時,底面ABCD為正方形,

又因為,………………3分

(Ⅱ) 因為AB,AD,AP兩兩垂直,分別以它們所在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坐標系,如圖所示,

則B(1,0,1)D(0,a,0)C(1,a,0)P(0,0,1)…………4分

設BQ=m,則Q(1,m,0)(0《m《a》要使,只要

所以,即………6分

由此可知時,存在點Q使得

當且僅當m=a-m,即m=a/2時,BC邊上有且只有一個點Q,使得由此知道a=2,

設平面POQ的法向量為

,所以    平面PAD的法向量

的大小與二面角A-PD-Q的大小相等所以

因此二面角A-PD-Q的余弦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屆浙江省高二下學期期中理科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E是BC的中點,沿AE,DE將折起,使得B與C重合于O.

(Ⅰ)設Q為AE的中點,證明:QDAO;

(Ⅱ)求二面角O—AE—D的余弦值.

【解析】第一問中,利用線線垂直,得到線面垂直,然后利用性質(zhì)定理得到線線垂直。取AO中點M,連接MQ,DM,由題意可得:AOEO, DOEO,

AO=DO=2.AODM

因為Q為AE的中點,所以MQ//E0,MQAO

AO平面DMQ,AODQ

第二問中,作MNAE,垂足為N,連接DN

因為AOEO, DOEO,EO平面AOD,所以EODM

,因為AODM ,DM平面AOE

因為MNAE,DNAE, DNM就是所求的DM=,MN=,DN=,COSDNM=

(1)取AO中點M,連接MQ,DM,由題意可得:AOEO, DOEO,

AO=DO=2.AODM

因為Q為AE的中點,所以MQ//E0,MQAO

AO平面DMQ,AODQ

(2)作MNAE,垂足為N,連接DN

因為AOEO, DOEO,EO平面AOD,所以EODM

,因為AODM ,DM平面AOE

因為MNAE,DNAE, DNM就是所求的DM=,MN=,DN=,COSDNM=

二面角O-AE-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課本在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時采用的方法是反證法.請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要使用反證法,它的步驟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課本在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時采用的方法是反證法.請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要使用反證法,它的步驟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