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圓C1的方程為x2+y2+4x-5=0,圓C2的方程為x2+y2-4x+3=0,動圓C與圓C1、C2相外切.
(I)求動圓C圓心軌跡E的方程;
(II)若直線l過點(2,0)且與軌跡E交于P、Q兩點.
①設點M(m,0),問:是否存在實數(shù)m,使得直線l繞點(2,0)無論怎樣轉動,都有
=0成立?若存在,求出實數(shù)m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②過P、Q作直線x=的垂線PA、QB,垂足分別為A、B,記λ=,求λ,的取值范圍.
【答案】分析:(I)|CC1|-|CC2|=r1-r2=2,圓心C的軌跡E是以C1、C2為焦點的雙曲線右支,由c=2,2a=2,知b2=3,由此能注出軌跡E的方程.
(II)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2),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消y得(k2-3)x2-4k2x+3=0,設P(x1,y1),Q(x2,y2),解得k2>3.=
①假設存在實數(shù)m,使得,故得2(1-m2)+k2(m2-4m-5)=0,對任意的k2>3恒成立,解得m=-1.由此能夠導出存在m=-1,使得
②由a=1,c=2,知直線是雙曲線的右準線,所以,|QB|=|QF2|,=,由k2>3,知.當斜率不存在時,.由此能求出λ的取值范圍.
解答:解:(I)圓C1的圓心C1(-2,0),半徑,
圓C2的圓心C2(2,0),半徑,
|CC1|-|CC2|=r1-r2=2,
圓心C的軌跡E是以C1、C2為焦點的雙曲線右支,由c=2,2a=2,
∴b2=3,
故軌跡E的方程為.…(4分)
(II)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2),
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消y得
(k2-3)x2-4k2x+3=0,
設P(x1,y1),Q(x2,y2),
,
解得k2>3.

=(x1-m)(x2-m)+k2(x1-2)(x2-2)
=+4k2
=
①假設存在實數(shù)m,使得,故得
2(1-m2)+k2(m2-4m-5)=0,
對任意的k2>3恒成立,
,
解得m=-1.
∴當m=-1時,
當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時,由P(2,3),Q(2,-3)及M(1,0)知結論也成立.
綜上所述,存在m=-1,使得
②∵a=1,c=2,
∴直線是雙曲線的右準線,
,|QB|=|QF2|,

=
=
=,
∵k2>3,


當斜率不存在時,|PQ|=|AB|,此時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拋物線標準方程,簡單幾何性質,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圓的簡單性質等基礎知識.考查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考查函數(shù)與方程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對數(shù)學思維的要求比較高,有一定的探索性.綜合性強,難度大,易出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圓C1的方程為(x-2)2+(y-1)2=
20
3
,橢圓C2的方程為
x2
a2
+
y2
b2
=1
(a>b>0),C2的離心率為
2
2
,如果C1與C2相交于A、B兩點,且線段AB恰為圓C1的直徑,求直線AB的方程和橢圓C2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2-2013年山東濟寧泗水一中高二12月質量檢測理科數(shù)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解答題

(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圓C1的方程為(x-2)2+(y-1)2=,橢圓C2的方程為,C2的離心率為,如果C1與C2相交于A、B兩點,且線段AB恰為圓C1的直徑,試求:
(1)直線AB的方程;(2)橢圓C2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4屆山東濟寧泗水一中高二12月質量檢測理科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圓C1的方程為(x-2)2+(y-1)2=,橢圓C2的方程為,C2的離心率為,如果C1與C2相交于A、B兩點,且線段AB恰為圓C1的直徑,試求:

(1)直線AB的方程;(2)橢圓C2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圓C1的方程為(x+1)2+y2=16,圓C2的方程為(x-1)2+y2=4,動圓P經(jīng)過圓C2的圓心且與圓C1相內切.

(1)求動圓P的圓心的軌跡C的方程;

(2)設M、N是(1)中的軌跡C上的兩點,若+2=3,其中O是坐標原點,求直線MN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圓C1的方程為(x+1)2+y2=16,圓C2的方程為(x-1)2+y2=4,動圓P經(jīng)過圓C2的圓心且與圓C1相內切.

(Ⅰ)求動圓P的圓心的軌跡C的方程;

(Ⅱ)設M 、N是(Ⅰ)中的軌跡C上的兩點,若,其中O是坐標原點,求直線MN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