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宣武區(qū)一模)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點,平面B1ED交A1D1于F.
(Ⅰ)指出F在A1D1上的位置,并證明;
(Ⅱ)求直線A1C與B1F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設(shè)P為面BCC1B1上的動點,且AP=
2
,試指出動點P的軌跡,并求出其軌跡所表示的曲線的長度.
分析:(I)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結(jié)合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證出B1F∥DE且B1E∥DF,得到四邊形DEB1F為平行四邊形.從而有 B1F=DE,結(jié)合A1B1=CD得Rt△A1B1F≌Rt△CDE,進而算出此時F為A1D1的中點;
(II)過C作CH∥DE,交AD的延長線于H,連結(jié)A1H,則A1C與B1F所成的角就等于A1C與CH所成的銳角.然后在Rt△A1CH中,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加以計算,即可得出直線A1C與B1F所成角的余弦值;
(III)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和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得AB⊥BP,然后在Rt△ABP中算出BP=1,從而得到點P的軌跡是以B為圓心、半徑為1的四分之一圓,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即可算出所求曲線的長度.
解答:解:(I)F為A1D1的中點,
∵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面ABCD∥面A1B1C1D1
而面B1EDF∩面ABCD=DE,面B1EDF∩面A1B1C1D1=B1F
∴B1F∥DE,
同理可得B1E∥DF,從而得到四邊形DEB1F為平行四邊形
∴B1F=DE,
又∵A1B1=CD,可得Rt△A1B1F≌Rt△CDE
A1F=CE=
1
2
BC=
1
2
A1D1
,得F為A1D1的中點…(5分)
(II)過點C作CH∥DE,交AD的延長線于H,連結(jié)A1H,
則A1C與B1F所成的角就等于A1C與CH所成的銳角.
∵Rt△A1CH中,A1C=
3
,CH=
5
2
,A1H=
A1C2+CH2
=
13
2

cos∠A1CH=
A1C2+CH2-A1H2
2•A1C?CH
=
3+
5
4
-
13
4
2•
3
5
2
=
15
15

即直線A1C與B1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5
15
…(10分)
(III)∵AB⊥面BCC1B1,BP?面BCC1B1,∴AB⊥BP,
在Rt△ABP中,BP=
AP2-AB2
=
(
2
)
2
-12
=1

由此可得點P的軌跡是以B為圓心,1為半徑的四分之一圓,
可得所求曲線的長度為L=
1
4
•2π•1=
π
2
…(14分)
點評:本題在正方體中求證線面平行,并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大小,著重考查了正方體的性質(zhì)、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等知識,屬于中檔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06•宣武區(qū)一模)若把一個函數(shù)的圖象按
a
=(-
π
3
,-2)平移后得到函數(shù)y=cosx的圖象,則原圖象的函數(shù)解析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06•宣武區(qū)一模)已知|
p
|=2
2
,|
q
|=3,
p
q
夾角為
π
4
,則以
a
=5
p
+2
q
,
b
=
p
-3
q
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長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06•宣武區(qū)一模)設(shè)全集U={1,3,5,7},集合M={1,a-5},M?U,?UM={5,7},則a的值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06•宣武區(qū)一模)若指數(shù)函數(shù)y=f(x)的反函數(shù)的圖象經(jīng)過點(2,-1),則此指數(shù)函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06•宣武區(qū)一模)二項式(
1
x
-x
x
)n
的展開式中含x4的項,則n的一個可能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