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1)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C.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和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再放開小車
D.在每次實驗時,應使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遠大于小車的質(zhì)量
(2)該實驗小組采用正確的實驗步驟后,利用打點頻率為50Hz的打點計時器,得到的其中一條紙帶如圖所示:(圖中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
則在該次實驗中,打下D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0.562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19m/s2(以上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分析 (1)探究加速度與拉力的關系實驗時,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時,要求小車在無動力的情況下平衡摩擦力,整個過程只需平衡一次摩擦力,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
(2)根據(jù)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某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求D點的速度,根據(jù)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答 解:(1)A、平衡摩擦力時,應不掛盤和盤中的砝碼,只讓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運動,故A錯誤;
B、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再放開小車,故C正確;
D、在每次實驗時,應使砝碼和砝碼盤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故D錯誤;
故選:BC
(2)打下D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
${v}_{D}^{\;}=\frac{{x}_{CE}^{\;}}{2T}=\frac{(5.00+6.23)×1{0}_{\;}^{-2}}{0.2}m/s=0.562m/s$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
$a=\frac{{x}_{CE}^{\;}-{x}_{AC}^{\;}}{4{T}_{\;}^{2}}=\frac{(6.23+5.00-3.84-2.62)×1{0}_{\;}^{-2}}{4×0.{1}_{\;}^{2}}$=$1.19m/{s}_{\;}^{2}$
故答案為:(1)BC
(2)0.562          1.19

點評 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時,要平衡摩擦力,應根據(jù)紙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甲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面上,物體A所受的重力為10N,設物體A與水平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2.5N,動摩擦因數(shù)為0.2.若對物體A施加一個由零均勻增大到6N的水平推力F,請在圖乙中畫出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fA隨水平推力F變化的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利用打點計時器和小車來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時,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砝碼盤及盤內(nèi)砝碼通過定滑輪連接在小車上
B.小車釋放前應靠近打點計時器,且應先接電源再釋放小車
C.重復實驗時,不需要再次平衡摩擦力
D.連結砝碼盤和小車的細繩應跟長木板保持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研究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力的關系,將裝有傳感器的小車放置于水平長木板上,緩慢向小桶中加入細砂,直到小車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傳感器的最大示數(shù)F0,再將小車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xù)向小桶中加入細砂,記下傳感器的示數(shù)F1.釋放小車,記錄小車運動時傳感器的示數(shù)F2

(1)接通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釋放小車,打出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則小車的加速度a=0.16m/s2
(2)同一次實驗中,F(xiàn)1>F2(選填“<”、“=”或“>”)
(3)改變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復實驗,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描繪小車加速度a與F的關系如圖丙.不計紙帶與計時器間的摩擦.圖象中F是實驗中測得的C.
A、F1 B、F2 C、F1-F0 D、F2-F0
(4)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應遠大于小桶和砂的總質(zhì)量
B.實驗中需要將長木板右端墊高
C.實驗中需要測出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D.用加砂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
(1)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
(2)為了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應保持F不變(選填“m”、“a”、“F”),作圖象$a-\frac{1}{m}$(選填“a-m”、“a-$\frac{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1)若多用電表的電阻檔有三個倍率,分別是×1、×10、×100.用×10檔測量某電阻Rx時,操作步驟正確,發(fā)現(xiàn)表頭指針偏轉角度過大,為了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應換到×1檔.如果換檔后立即用表筆連接待測電阻進行讀數(shù),那么缺少的步驟是重新進行歐姆調(diào)零,若補上該步驟后測量,表盤的示數(shù)如圖甲,則該電阻的阻值是22Ω.

(2)現(xiàn)要用伏安法進一步測量上一小題中的待測電阻Rx,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電流表A1,量程0.6A,內(nèi)阻約0.6Ω
B.電流表A2,量程100m A,內(nèi)阻約10Ω
C.電壓表V1,量程15V,內(nèi)阻約15kΩ
D.電壓表V2,量程3V,內(nèi)阻約3kΩ
E.滑動變阻器R1,全電阻5Ω
F.滑動變阻器R2,全電阻200Ω
G.兩節(jié)干電池,內(nèi)阻很小
H.電鍵S、導線若干
要求測量結果盡量準確,實驗操作方便.
①所選電流表為A2(填“A1”或“A2”),所選電壓表為V2(填“V1”或“V2”),所選滑動變阻器為R1(填“R1”或“R2”).
②在虛線框內(nèi)畫出測量電路的原理圖,并根據(jù)所畫原理圖將圖乙中實物連接成測量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某同學為研究熱敏電阻(電阻值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且對溫度很敏感)的I-U關系,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按照該電路圖連接實驗器材后,對兩個不同的熱敏電阻RA、RB分別進行了測量,得到了兩個熱敏電阻的I-U關系曲線,如圖乙所示.

(1)在實驗中,有以下器材供選擇:
A.量程為100mA的電流表,
B.量程為0.6A的電流表,
C.量程為3V的電壓表,
D.量程為15V的電壓表,
E.變阻器(最大電阻100Ω,額定電流0.2A),
F.變阻器(最大電阻50Ω,額定電流0.02A),
G.電動勢為9V、內(nèi)阻不計的直流電源,
H.電鍵與導線.
為了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完整曲線,請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組成如圖甲所示電路:ADEGH(填器材前的字母).
(2)把熱敏電阻RA接到路端電壓為3V的電源上,此時RA的阻值為130.4Ω.
(3)該同學又將RA、RB、定值電阻R0=250Ω與電壓恒為9V的直流電源連接,組成如圖丙所示電路,則此電路中電流為14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某區(qū)域的電場線分布情況如圖所示,M、N、P是電場中的三個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點和N點的電場強度的方向相同
B.同一電荷在N點受到的電場力大于其在M點所受的電場力
C.正電荷在M點的電勢能小于其在N點的電勢能
D.負電荷由M點移動到P點,靜電力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如圖1所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上固定有甲、乙兩個光電門,與之相連的計時器可以顯示帶有遮光片的小車在其間的運動時間,與跨過定滑輪的輕質(zhì)細繩相連的輕質(zhì)測力計能顯示掛鉤處所受的拉力.不計空氣阻力及一切摩擦.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時,要使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小車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須滿足小車與滑輪間的細繩與長木板平行;要使小車所受合外力一定,操作中必須滿足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實驗時,先測出小車質(zhì)量m,再讓小車從靠近光電門甲處由靜止開始運動,讀出小車在兩光電門之間的運動時間t.改變小車質(zhì)量m,測得多組m、t的值,建立坐標系描點作出圖線.下列能直觀得出“合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成反比”的圖線是C.
(2)如圖3抬高長木板的左端,使小車從靠近光電門乙處由靜止開始運動,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小車在兩光電門之間的運動時間t0,改變木板傾角,測得多組數(shù)據(jù),得到的F-$\frac{1}{t^2}$的圖線如圖4所示.

實驗中測得兩光電門的距離L=0.80m,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m1=0.34kg,重力加速度g取9.8m/s2,則圖線的斜率為0.54kg•m或0.54N•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若小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不能忽略,測得的圖線斜率將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