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電場中把2.0×10-9C的正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1.5×10-7J.再把這個電荷從B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功-4.0×10-7J.試確定:
(1)AB間的電勢差UAC
(2)若把-1.5×10-9C的電荷從C點移到A點,求電場力做的功.

分析 (1)根據(jù)電勢差的定義計算AB間的電勢差;
(2)根據(jù)W=qU計算電場力做的功.

解答 解:(1)AB間的電勢差為:UAC=$\frac{{W}_{AC}}{q}$=$\frac{{W}_{AB}+{W}_{BC}}{q}$=$\frac{1.5×1{0}^{-7}-4.0×1{0}^{-7}}{2.0×1{0}^{-9}}$=-125V;
(2)CA之間的電勢差為:UCA=-UAC=125V
電場力對電荷做的功為:WCA=qUCA=-1.5×10-9C×125=-1.875×10-7J.
答:(1)AB間的電勢差為-125V;
(2)電荷從C點移到A點,電場力做的功為-1.875×10-7J.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和運用公式W=qU,注意解題時應將正負號全部代入結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關于物理學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荷量e的數(shù)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的
B.法拉第不僅提出了場的概念,而且直觀地描繪了場的清晰圖象
C.卡文迪許通過實驗研究確認了真空中兩點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規(guī)律
D.法拉第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確認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熱敏電阻包括正溫度系數(shù)電阻器(PTC)和負溫度系數(shù)電阻器(NTC).正溫度系數(shù)電阻器(PTC)在溫度升高時電阻值越大,負責溫度系數(shù)電阻器(NTC)在溫度升高時電阻值越小,熱敏電阻的這種特性,常常應用在控制電路中.某實驗小組選用下列器材探究通過熱敏電阻Rx(常溫下阻值約為10.0Ω)的電流隨其兩端電壓變化的特點.
A.電流表A(量程0.6A,內(nèi)阻約0.3Ω)
B.電壓表V(量程15.0V,內(nèi)阻約10kΩ)
C.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10Ω)
D.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500Ω)
E.電源E(電動勢15V,內(nèi)阻忽略)
F.電鍵、導線若干
①實驗中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逐漸增大,請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選擇必需的器材,應選擇的滑動變阻器C.(只需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②請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選擇必需的器材,在虛線框內(nèi)畫出該小組設計的電路圖1.
③該小組測出熱敏電阻R1的U-I圖線(圖2)如曲線I所示.請分析說明該熱敏電阻是PTC熱敏電阻(填PTC或NTC).
④該小組又通過查閱資料得出了熱敏電阻R2的U-I圖線如曲線II所示.然后又將熱敏電阻R1、R2分別與某電池組連成如圖3所示電路.測得通過R1和R2的電流分別為0.30A和0.60A,則該電池組的電動勢為10.0V,內(nèi)阻為6.67Ω.(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PQ、MN是一個圓的兩條相互垂直的直徑,該圓處于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方向平行該圓所在平面,在圓周所在的平面內(nèi)將一個帶正電的粒子從P點以相同的速率沿不同方向射向圓形區(qū)域,粒子將經(jīng)過圓周上的不同點,其中經(jīng)過M和Q點時粒子的動能相等,若不計粒子所受的重力和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N兩點的電勢相等B.P、M兩點的電勢不相等
C.電場強度方向由M指向QD.電場強度方向與MQ連線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驗證“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為M,沙桶和沙的質(zhì)量為m,在木板上的小車的運動速度可由小車后面拉動的紙帶經(jīng)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計算得到.

(1)在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有AD.
A.將木板的右端適當墊起,以平衡小車的摩擦力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平衡摩擦力的過程中打點計時器不需接通電源
D.該實驗不一定要滿足M遠大于m
(2)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時得到的一條紙帶,O點為由靜止開始釋放時沙桶紙帶上打的第一個點,速度為0.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根據(jù)此紙帶可得出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D時的速度vD=$\frac{{s}_{5}-{s}_{3}}{2T}$.
(3)若用O、D兩點來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mgs4=$\frac{1}{8{T}^{2}}$(M+m)[(s5-s32](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某同學準備測定一只電阻的阻值,欲采用伏安法進行測定.已知被測電阻R的阻值為幾千歐,除電阻R外,還有如圖所示的實驗儀器:
A.直流電源,電壓12V,內(nèi)阻不計
B.電壓表,量程0~3~15V,內(nèi)阻10kΩ
C.電流表,量程0~0.6~3A,內(nèi)阻20Ω
D.毫安表,量程5mA,內(nèi)阻200Ω
E.滑動變阻器,阻值0~50Ω
F.開關一只、導線若干
在上述儀器中,電壓表的量程應選擇0~15V,電流表應選用D(用字母表示),請畫出電路原理圖,并用筆畫線作為導線,在實物圖中將你選用的儀器連接起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用半偏法測電流表內(nèi)阻,提供的器材如下:
干電池(電動勢E約為1.5V,內(nèi)阻r約為10Ω)  待測電流表A(0~50μA,內(nèi)阻約4kΩ)  電阻箱R1、R2(均為0~99999.9Ω)          電鍵、導線若干.
(1)實驗電路如圖,有關實驗操作及測量如下:
①只閉合S,當調(diào)節(jié)R1到26090.0Ω時,電流表A滿偏;
②再閉合S1,R2調(diào)為3770.0Ω時,電流表A半偏,由此可得電流表的內(nèi)阻Rg的測量值為3770.0Ω.
(2)半偏法測量電流表內(nèi)阻時,要求R1>>Rg(比值$\frac{{R}_{1}}{{R}_{g}}$越大,測量誤差越。,本實驗中R1雖比Rg大,但兩者之比不是很大,因此導致Rg的測量誤差較大.具體分析如下:電流表A半偏時的回路總電阻比滿偏時的回路總電阻偏小(填“偏大”或“偏小”),導致這時的總電流變大(填“變大”或“變小”),半偏時R2小于Rg(填“大于”或“小于”).
(3)為減小Rg的測量誤差,可以通過補償回路總電阻的方法,即把半偏時回路的總電阻的變化補回來.具體的數(shù)值可以通過估算得出,實際操作如下:在(1)中粗測出Rg后,再把R1先增加到2795Ω[用第(1)問中的有關條件求得具體數(shù)值],再調(diào)節(jié)R2使電流表半偏.用這時R2的值表示Rg的測量值,如此多次補償即可使誤差盡量得以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電場中相鄰的兩個等勢面間的電勢差相等,且U2=0,一個帶正電的運動質(zhì)點通過等勢面U3 時具有動能2.0×10-3J,運動到等勢面U1時速度為零,除電場力外,質(zhì)點不受其他力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中帶電質(zhì)點保持總能量2.0×10-3J
B.質(zhì)點通過等勢面U2時,動能等于1.0×10-3J
C.質(zhì)點處在等勢面U1時,電勢能等于2.0×10-3J
D.質(zhì)點動能為1.2×10-3J時,其電勢能為-0.1×1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E,內(nèi)阻不計.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為R,負載電阻為R0.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S在某位置時,R0兩端電壓為$\frac{E}{2}$,滑動變阻器上消耗的功率為P.若將R0與電源位置互換,接成圖乙所示電路時,滑動觸頭S的位置不變,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R0兩端的電壓將小于$\frac{E}{2}$
B.R0兩端的電壓將等于$\frac{E}{2}$
C.滑動變阻器上消耗的功率一定小于P
D.滑動變阻器上消耗的功率可能大于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