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m) | 4 | 8 | 10 | 12 | 14 | 20 |
L(cm) | 50 | 50 | 50 | 60 | 70 | 100 |
分析 (1)當S一定,H增加時,最外面的顆粒受靜摩擦力增加,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時,H將不能增加,考慮臨界情況;
(2)對最外面的顆粒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最大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列式求解.
解答 解:(1)H<10cm時,底部圓直徑未見變化,沙堆的傾角不斷增加,反映了漏下的沙子在表面上的堆積而沒有整體下滑,說明傾角過小,處于表面層的沙子滿足tanα<μ的關系;
H>10cm階段,底部圓直徑與沙堆高度成正比,說明沙堆傾角保持不變,漏下的沙子沿著表面向下滑動,表面的沙子滿足:tan>μ,沙石間動摩擦因數(shù)μ基本不變,沙堆傾角將維持在最大角αm;
考慮恰好不滑動的臨界情況,表面沙石受重力、支持力和最大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mgsinα=μmgcosα
解得:μ=tanα=$\frac{H}{\frac{L}{2}}=\frac{12}{\frac{1}{2}×60}=0.4$;
(2)當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時,最大靜摩擦力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有:
mgsinα=μmgcosα
解得:μ=tanα
結合幾何關系,有:
tanα=$\frac{H}{\frac{1}{2}L}=\frac{2H}{L}$ ①
故最大面積為:V=$\frac{1}{3}{S}_{min}H=\frac{1}{3}×π{(\frac{L}{2})}^{2}×H$=$\frac{π{L}^{2}H}{12}$ ②
聯(lián)立解得:
${S}_{min}=\root{3}{\frac{36π{V}^{2}}{{μ}^{2}}}$
答:砂子間的平均摩擦因數(shù)為0.4;
(2)砂堆所需底部最小面積 Smin的表達式為${S}_{min}=\root{3}{\frac{36π{V}^{2}}{{μ}^{2}}}$.
點評 本題是臨界態(tài)的平衡問題,關鍵是明確沙堆體積不能無限增加的原因,要考慮臨界情況,對最外層的沙石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平衡條件列式求解.
共點力平衡的處理方法
(1)三力平衡的基本解題方法
①力的合成、分解法:即分析物體的受力,把某兩個力進行合成,將三力轉化為二力,構成一對平衡力,二是把重力按實際效果進行分解,將三力轉化為四力,構成兩對平衡力.
②相似三角形法:利用矢量三角形與幾何三角形相似的關系,建立方程求解力的方法.應用這種方法,往往能收到簡捷的效果.
(2)多力平衡的基本解題方法:正交分解法
利用正交分解方法解體的一般步驟:
①明確研究對象;
②進行受力分析;
③建立直角坐標系,建立坐標系的原則是讓盡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標軸上,將不在坐標軸上的力正交分解;
④x方向,y方向分別列平衡方程求解.
注意:求解平衡問題關鍵在于對物體正確的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對于三力平衡,如果是特殊角度,一般采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對于非特殊角,可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對于多力平衡,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盧瑟福通過α粒子的散射實驗驗證了在原子核內存在質子 | |
B. | 鈾核($\left.\begin{array}{l}{238}\\{92}\end{array}\right.$U)衰變?yōu)殂U核($\left.\begin{array}{l}{206}\\{82}\end{array}\right.$U)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8次α衰變和6次β衰變 | |
C. | 鈾核($\left.\begin{array}{l}{238}\\{92}\end{array}\right.$U)衰變成新核和α粒子,衰變產(chǎn)物的結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鈾核的結合能 | |
D. | β衰變中產(chǎn)生的β射線實際上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形成的 | |
E. | 自由核子組成原子核時,其質量虧損所對應的能量等于該原子核的結合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示位置時線圈中的電流最大 | |
B. | 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最大值為0.1$\sqrt{2}$Wb | |
C. | 在任意1s時間內,線圈中電流的方向改變10次 | |
D. | 線圈中電流的有效值為$\frac{π}{\sqrt{2}}$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mg | B. | $\sqrt{3}$mg | C. | $\frac{\sqrt{3}}{3}$mg | D. | $\frac{2\sqrt{3}}{3}$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瞬時速度是108 km/h | |
B. | 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 |
C. | 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 |
D. | 經(jīng)過路標時的瞬時速度是150 km/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地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水星的2倍 | |
B. | 地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金星的1.6倍 | |
C. | 金星的軌道半徑大約是水星的3倍 | |
D. | 實際上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存在一定的夾角,所以水星或金星相鄰兩次凌日的實際時間間隔均大于題干所給數(shù)據(j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