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某水池長25m、寬25m,水深5.4m,設水的密度ρ=1.0×103kg/m3,水的摩爾質量M=1.8×10-2kg/mol,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NA=6.02x1023mol-1,試估算水池中的水分子個數(shù).(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分析 計算出水池內水的體積,由m=ρV求得水的質量,再由$n=\frac{m}{M}{N}_{A}$求出水池內水分子的個數(shù).

解答 解:依題意,令a=25m,b=25m,h=5.4m,則,V=abh…(1)
水池中水的質量,m=ρV…(2)
水池中的水分子個數(shù),$n=\frac{m}{M}{N}_{A}$…(3)
由以上三式聯(lián)立解之得,n=1×1032(個)
答:水池中的水分子個數(shù)約為1×1032個.

點評 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解題的關鍵要明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分子個數(shù)等量之間的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某同學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該同學在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如圖所示,在紙帶的中間部分上取6個計數(shù)點,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02s.其中1、2、3點相鄰,4、5、6點相鄰,在3點和4點之間還有若干個點.s1是1、3兩點的距離,s3是4、6兩點的距離,s2是2、5兩點的距離.

(1)實驗過程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CD.
A.電磁打點計時器應接在交流電源上
B.實驗時應先松開紙帶,然后迅速打開打點計時器
C.紙帶應理順,穿過限位孔并保持豎直
D.實驗時所選重物不能太輕
(2)測s1、s2、s3后,點2速度的表達式v2=$\frac{{s}_{1}}{2T}$
(3)該同學測得的數(shù)據(jù)是s1=4.00cm,s2=16.00cm,s3=8.00cm,重物(已知質量為1kg)從點2運動到點5過程中,動能增加量為1.500m,勢能減少量為1.568m.(重力加速度g=9.8m/s2
(4)形成第(3)問計算結果中誤差的主要來源是由于阻力做功,重錘的機械能略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①實驗中,該同學得到一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如圖2所示,從清晰的O點開始,每隔4個點取一計數(shù)點(中間4個點沒畫出),分別記為A、B、C、D、E、F,測得各計數(shù)點到O點的距離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由此紙帶可得到打E點時滑塊的速度vE=0.525m/s,此次實驗滑塊的加速度a=0.81m/s2.(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②為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CE.(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量m1
C.滑塊的質量m2
D.滑塊運動的時間t
E.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
③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m}_{3}g-({m}_{2}+{m}_{3})a}{{m}_{2}g}$(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在測量一節(jié)干電池電動勢E和內阻r的實驗中,小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

(1)根據(jù)圖甲實驗電路,請在乙圖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實物電路的連接.
(2)實驗開始前,應先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調到a(選填“a”或“b”)端.
(3)合上開關S1,S2接圖甲中的1位置,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記錄下幾組電壓表示數(shù)和對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S2改接圖甲中的2位置,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再記錄下幾組電壓表示數(shù)和對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
在同一坐標系內分別描點作出電壓表示數(shù)U和對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I的圖象,如圖丙所示,兩直線與縱軸的截距分別為UA、UB,與橫軸的截距分別為IA、IB
①S2接1位置時,作出的U-I圖線是圖丙中的B(選填“A”或“B”)線;測出的電池電動勢E和內阻r存在系統(tǒng)誤差,原因是電壓表的分流.
②由圖丙可知,干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真實值分別為E=UA,r=$\frac{{U}_{A}}{{I}_{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如圖所示,A物體的質量mA=2kg,B物體(B物體可視為質點)的質量mB=1kg,C物體的質量mC=3kg,A和C通過定滑輪用輕繩連接,A和B疊放在桌面上,輕繩和桌面平行,不計滑輪和繩之間的摩擦,A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和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A的高度hA=0.8m,長度為LA=1.5m,開始控制住C物體,繩處于伸直狀態(tài),A和B都靜止,C物體的下表面離地面的距離為hC=1.5m,現(xiàn)在取消對C物體的控制,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A不會和滑輪發(fā)生相撞.求:
(1)C下降的位移為1.5m時,A的速度大。
(2)B落到桌面時,B離A左側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直線AB是某電場內的一條電場線,一電子經(jīng)A點時的速度為vA,方向從A指向B,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到達B點,速度為零,則A、B兩點電勢較高的是A點,在A、B兩點電子的電勢能較大的是B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甲、乙兩輛汽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兩車在某一時刻剛好經(jīng)過同一位置,此時甲的速度為5m/s,乙的速度為10m/s,甲車的加速度大小恒為1.2m/s2.以此時作為計時起點,它們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jù)以上條件可知( 。
A.乙車做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加速運動
B.在前4 s的時間內,甲車運動位移為29.6 m
C.在t=4 s時,甲車追上乙車
D.在t=10 s時,乙車又回到起始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一輛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第1s內通過5m,第2s內通過10m,第3s內通過20m,第4s內通過25m.則此汽車在最初 2s內的平均速度是7.5m/s,中間 2s內的平均速度是15m/s,最后2s內的平均速度是22.5m/s,全部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1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

(1)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E(填字母代碼)
A.調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在調節(jié)木板傾斜程度平衡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將裝有砂的砂桶,用細線通過定滑輪拴在小車上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通過增減小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需要再次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
E.為使繩子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應保證砂和小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與砝碼的總質量
(2)如圖2所示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紙帶中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已標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實際點沒有畫出.由此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
(3)保持小車的質量M不變,改變砂桶與砂的總重力F,多次實驗,根據(jù)得到的數(shù)據(jù),在a-F圖象中描點(如圖3所示).結果發(fā)現(xiàn)右側若干個點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砂和小桶的質量太大.若不斷增加砂桶中砂的質量,a-F圖象中各點連成的曲線將不斷延伸,加速度的趨向值為$\frac{m}{M+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