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n1∶n2=11∶5,原線圈與正弦交變電源連接,輸入電壓u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副線圈僅接入一個10 Ω的電阻. 則( )
A. 流過電阻的最大電流是20 A
B. 與電阻并聯的電壓表的示數是141 V
C. 變壓器的輸入功率是1×103W
D. 在交變電流變化的一個周期內,電阻產生的焦耳熱是2×103J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為m=1kg的多面體ABCD放在水平面上。下表面AD水平且光滑,上表面BC粗糙,摩擦因數為μ=0.6,與豎直面成θ=,BC末端有平滑小圓弧連接。左右兩側面豎直,AB高度為H=1.05m,CD高度為h=5cm。把一質量為M=3kg,可視為質點的滑塊輕放在BC面項端,并對多面體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多面體和滑塊一起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不發(fā)生相對滑動,經過時間t=1.6s撤去外力F,滑塊沿BC面下滑,從C端沿水平方向離開。落到水平面時,與D點的水平距離為s=0.8m,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m/s2。
(1)外力F的最小值;
(2)若F取最小值,從滑塊與多面體一起運動到離開多面體的全過程中,多面體對滑塊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車質量m1=30kg,車上有質量M=50kg的人,甲車(連同車上的人)以v=3m/s的速度向右滑行。此時質量m2=50kg的乙車正以v0=1.8m/s的速度迎面滑來,為了避免兩車相撞,當兩車相距適當距離時,人從甲車跳到乙車上,求人跳出甲車的水平速度(相對地面)應當在什么范圍以內才能避免兩車相撞?不計地面和小車的摩擦,且乙車足夠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重20N的滑塊在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上,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b點接觸到一個輕彈簧;瑝K壓縮彈簧到c點開始彈回,返回b點離開彈簧,最后又回到a點,已知ab=0.8m,bc=0.4m,g取10m/s2。關于物體功能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由a到c的過程中減小的重力勢能轉化為物體的動能
B.物體由b到c壓縮彈簧過程中彈力做正功
C.物體由c反彈回到a的過程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增加
D.物體由c反彈回到a的過程中合外力做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宇航員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小球,經過時間t小球落回原處;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豎直上拋同一小球,需經過時間5t小球落回原處。(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氣阻力不計)
(1)求該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該星球的半徑與地球半徑之比為R星∶R地=1∶4,求該星球的質量與地球質量之比M星∶M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花粉,追蹤某一個花粉顆粒,每隔10 s記下它的位置,得到了a、b、c、d、e、f、g等點,再用直線依次連接這些點,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這些點連接的折線就是這一花粉顆粒運動的徑跡
B. 它說明花粉顆粒做無規(guī)則運動
C. 在這六段時間內,花粉顆粒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從a點計時,經36 s,花粉顆粒一定在de連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場中某一電場線為一直線,線上有A、B、C三個點,把電荷q1=10﹣8C從B點移到A點時電場力做了10﹣7J的功;電荷q2=﹣10﹣8C,在B點的電勢能比在C點時大10﹣7J,那么:
(1)比較A、B、C三點的電勢高低,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2)A、C兩點間的電勢差是 V;
(3)若設B點的電勢為零,電荷q2在A點的電勢能是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滑塊沿傾角為粗糙固定斜面加速下滑,在滑塊由斜面頂端下滑至底端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塊的機械能守恒
B.斜面對滑塊的支持力的沖量不為零
C.滑塊動能的改變量等于重力勢能的改變量
D.合力對滑塊做的功等于滑塊增加的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同一位置沿著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們速度的平方隨位移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則
A. 甲車的加速度比乙車的加速度大
B. 在處甲乙兩車的速度相等
C. 在處甲乙兩車相遇
D. 在末甲乙兩車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