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所示,傳送帶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θ,以速度v0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在傳送帶的上端輕輕放上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木塊,小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恒定.小木塊從上端運動到下端的過程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不可能是( 。
A.B.C.D.

分析 要分析小木塊速度與時間變化的關系,先要分析出初始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木塊開始階段,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先沿斜面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1;當小木塊的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時,分析木塊可能的運動情況,再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此時的加速度a2,比較a1與a2的大小,從而判斷出速度的變化情況.

解答 解:初狀態(tài)時:重力的分力與滑動摩擦力均沿著斜面向下,且都是恒力,所以小木塊先沿斜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傳送帶比較短,可能一直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B圖是可能的.
當小木塊的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時,若μ≥tanθ,即有 mgsinθ≤μmgcosθ,木塊相對于傳送帶靜止,一起做勻速運動,所以C圖是可能的.
當小木塊的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時,若μ<tanθ,即有 mgsinθ>μmgcosθ,則小木塊繼續(xù)沿傳送帶勻加速向下,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第一階段的加速度:a1=$\frac{mgsinθ+μmgcosθ}{m}$=gsinθ+μgcosθ;
第二階段的加速度:a2=$\frac{mgsinθ-μmgcosθ}{m}$=gsinθ-μgcosθ;比較知道a1>a2,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第二段的斜率變。訟圖不可能,D圖是可能的.
本題選不可能的,故選:A

點評 本題的關鍵:1、判斷木塊的速度與傳送帶的速度相等時木塊可能的運動情況.2、小木塊兩段加速運動的加速度不一樣大.是一道易錯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傾角為θ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上放置一物體.在物體放置斜面的同時對物體施加一個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物體的F-t圖象與v-t 圖象如圖所示(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質(zhì)量m=1kgB.0~2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為1m/s2
C.0~4s 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1m/sD.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某同學要測量電阻Rx的阻值,采用如下實驗步驟:
(1)首先,選用歐姆表“×10”擋進行粗測,正確操作后歐姆表的讀數(shù)(圖1)為160Ω.
(2)接著,用伏安法測量該電阻的阻值,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
電壓表V(3V,內(nèi)阻約1kΩ);
電流表A(20mA,內(nèi)阻約1Ω);
待測電阻Rx
滑動變阻器R1(0-2kΩ);
滑動變阻器R2(0-20Ω);
干電池2節(jié);開關、導線若干.
在圖2的圖甲、圖乙電路中,應選用圖甲(選填“甲”或“乙”),滑動變阻器應選用R2(選填“R1”或“R2”).
(3)根據(jù)選擇的電路和器材,在圖3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測量電路的連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有四個運動的物體A、B、C、D,物體A、B運動的x-t圖象如圖①所示;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圖象做出以下判斷不正確的是( 。
A.物體A和B 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且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B.在0~3s時間內(nèi),物體B運動的位移為10m
C.t=3s時,物體C追上物體D
D.t=3s時,物體C和物體D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a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物體運動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第4s末物體速度為0
B.第4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位置
C.第2s末時物體達到最大速度4m/s
D.在0~1s內(nèi)物體沿正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如圖1,用斜面、長木板、薄木墊、小車、吊盤及鉤碼、砝碼燈裝置做“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實驗”,回答下面問題:

(1)按實驗要求安裝好器材后,應按一定步驟進行實驗,下述操作步驟的安排順序不盡合理,請將合理的順序(以字母代號)填寫在橫線上BCDAE.
A.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吊盤力鉤碼的質(zhì)量,測出加速度,重復幾次;
B.用天平測出小車質(zhì)量M和吊盤的質(zhì)量m0
C.平衡摩擦力,使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D.掛上吊盤,放進鉤碼,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放開小車,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
E.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畫出a-F的圖線.
(2)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所受拉力F的圖象分別為圖2中的直線Ⅰ和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選項是BC(填選項代號).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3)如圖3給出了該次實驗中某同學打出的一條紙帶,其中1、2、3、4、5為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其中x1=1.41cm,x2=1.91cm,x3=2.39cm,x4=2.91cm.實驗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由紙帶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計數(shù)點“4”所代表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v4=0.265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0.495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4)若小車質(zhì)量M保持不變,所掛鉤碼質(zhì)量m不斷增加,則a-F圖象中各點連成的曲線將不斷延伸,如圖4所示,則小車的加速度趨向值為g,繩子拉力的趨向值為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車廂,質(zhì)量為M=30kg,緊靠車廂右壁放一質(zhì)量m=20kg的小物體A(可視為質(zhì)點),對車廂施加水平向右、大小為130N的恒力F,使車廂從靜止開始運動,測得車廂在最初2.0s內(nèi)移動位移s=6.0m,設這段時間內(nèi)小物塊未與車廂左壁發(fā)生碰撞,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車廂在最初2.0s內(nèi)的加速度
(2)物體A與車廂地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
(3)在t=3.0s時,小物體A剛好與車廂左壁相撞,求車廂的長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廈門與金門島實現(xiàn)三通后,航程約18.5km,如圖所示,一艘“鼓浪嶼號”客船,早上8:00從廈門碼頭出發(fā),經(jīng)40分鐘的航行,8:40到達金門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8:40是指時間
B.8:40是指時刻
C.該客船位移大小為18.5km
D.研究該客船的航線長度時,因船比較大,不可以將它看成質(zhì)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E=$\frac{F}{q}$可知,電場強度與檢驗電荷所受的電場力成正比,與電荷量成反比
B.由F=BIL可知,一小段通電導體在某處不受安培力,說明此處一定無磁場
C.由R=ρ$\frac{l}{S}$可知,金屬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成正比,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D.由R=$\frac{U}{I}$可知,導體中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