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某航母跑道長200m.飛機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為6m/s2,起飛需要的最低速度為50m/s.求:飛機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彈射系統(tǒng)獲得的最小初速度和滑行時間.

分析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借助彈射系統(tǒng)獲得的最小初速度,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求出滑行的時間.

解答 解: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知,${v}^{2}-{{v}_{0}}^{2}=2ax$,
解得${v}_{0}=\sqrt{{v}^{2}-2ax}=\sqrt{2500-2×6×200}$m/s=10m/s.
滑行的時間t=$\frac{v-{v}_{0}}{a}=\frac{50-10}{6}s=6.7s$.
答:需要借助彈射系統(tǒng)獲得的最小初速度為10m/s,滑行的時間為6.7s.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公式、速度時間公式,并能靈活運用,求解運動的時間,也可以根據(jù)平均速度的推論進行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按照正確的操作選得紙帶如圖1所示.其中O是起始點,A、B、C是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下的3個點.該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O到A、B、C各點的距離,并記錄在圖2中(單位:cm)

(1)這三個數(shù)據(jù)中不符合有效數(shù)字讀數(shù)要求的數(shù)據(jù)是15.7
(2)該同學用重錘在OB段的運動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已知重錘質(zhì)量為1.0kg,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m/s2,他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為跟B點對應的物體的瞬時速度,則該段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1.22J,而動能的增加量為1.20J(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這樣驗證的系統(tǒng)誤差總是使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動能的增加量,原因是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存在摩擦,重物下落受到空氣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靜電場中的電場線如圖所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僅受電場力作用,其運動軌跡是圖中虛線,由M運動到N,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粒子是正電荷
B.粒子在M點的加速度大于N點的加速度
C.粒子在M點的電勢能小于N點的電勢能
D.粒子在M點的動能大于N點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關(guān)于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
B.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一定是靜止
C.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D.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間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原來長度為L0=0.3米的彈簧豎直懸掛,當在其下端掛上一個重量為m=0.5kg的物體時,彈簧的長度伸長到0.4米,(取g=10m/s2
求:(1)彈簧的彈簧的勁度為k=?
(2)當將物體的質(zhì)量減少到0.2千克,彈簧多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表面光滑、質(zhì)量不計的尖劈插在縫A、B之間,在尖劈背上加一壓力F,如圖所示,則尖劈對A側(cè)的壓力為$\frac{F}{sinα}$,對B側(cè)的壓力為$\frac{F}{tan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物體的運動的v-t圖象,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第1s與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的加速度小于第5s的加速度
C.第Ⅰ段和第Ⅲ段的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D.物體在5秒末離出發(fā)點最遠且最遠距離是14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在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nèi)阻r》的實驗中:
(1)為了減小實驗誤差,我們實驗時常采用圖1中B(填A或B)圖中的原理圖.

(2)某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出其電源路端電壓U和流過電源的電流I的圖象如圖線乙所示.則由圖求得電源的電動勢E=4V,內(nèi)阻r=7.5Ω.
(3)在實驗中該同學將描繪的某一電學元件(其伏安特性曲線如圖2線甲所示)直接接在該電源兩端.則由圖線可知:該電學元件是:線性(填“線性”或“非線性”)元件,此時,它消耗的功率為P=0.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1)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某物長度如圖甲所示,可知其長度為10.15mm.
(2)圖乙用螺旋測微器測得的讀數(shù)為6.87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