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圖所示是自行車的輪盤、飛輪和鏈條的傳動部分,若前輪的半徑是R=10cm、后輪的半徑是r=5cm,前輪每2s轉一圈,則鏈條運動的速度為多大?后輪的角速度為多大?

分析 根據(jù)前輪每2s轉一圈得到周期,結合半徑,求前輪邊緣的線速度,即等于鏈條的速度.再由公式v=rω求解.

解答 解:前輪每2s轉一圈,則前輪轉動的周期為 T=2s
則前輪邊緣的線速度 v=$\frac{2πR}{{T}_{前}}$=$\frac{2π×0.1}{2}$=0.314 m/s
因此鏈條運動的速度為 v=v=0.314 m/s
后輪的角速度ω=$\frac{{v}_{鏈}}{r}$=$\frac{0.314}{0.05}$=6.28 rad/s
答:鏈條運動的速度為0.314 m/s,后輪的角速度為6.28 rad/s.

點評 本題關鍵明確同緣傳動邊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再結合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線速度與角速度關系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把A、B在帶電體C旁邊相碰一下后分開,然后分別接觸一個小電動機的兩個接線柱,如果小電動機非常靈敏,它便會開始轉動.當電動機還沒有停止時,又立刻把A、B在C旁邊相碰一下分開,再和小電動機兩接線柱接觸.如此下去,小電動機便能不停地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過程不消耗能量即可使小電動機不停轉動
B.上述過程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C.上述設計可制造出永動機
D.上述過程外界對系統(tǒng)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質(zhì)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研究運動員百米賽跑起跑動作時,運動員可以看作質(zhì)點
B.研究地球自轉時,地球可以看作質(zhì)點
C.研究原子核結構時,因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作質(zhì)點
D.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的運行總時間時,火車可以看作質(zhì)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靜止放置一物塊,斜劈保持靜止.則地面對斜劈的摩擦力(  )
A.不為零,方向向左B.不為零,方向向右
C.等于零D.不為零,方向與斜面傾角大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一物體在平面內(nèi)運動,已知該運動在水平方向(x方向)的分運動是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2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y方向)的分運動是速度為4m/s的勻速直線運動.
(1)求2s末的速度和位移的大;
(2)該運動是直線運動還是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現(xiàn)受一合金制成的圓柱體,為測量該合金的電阻率,現(xiàn)用伏安法測圓柱體兩端之間的電阻,用螺旋測微器測量該圓柱體的直徑,用游標卡尺測量該圓柱體的長度.螺旋測微器和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a)和圖(b)所示.

(1)由如圖讀得圓柱體的直徑D為0.616 mm,長度L為0.675 cm.
(2)若流經(jīng)圓柱體的電流為I,圓柱體兩端之間的電壓為U,圓柱體的直徑和長度分別為D、L,測得D、L、I、U表示的電阻率的關系式為ρ=$\frac{π{D}^{2}U}{4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美國科學家阿斯頓發(fā)明的質(zhì)譜儀可以用來鑒別同位素.鈉23和鈉24互為同位素.現(xiàn)把鈉23和鈉24的原子核,由靜止從同一點放入質(zhì)譜儀,經(jīng)過分析可知( 。
A.電場力對鈉23做功較多
B.鈉23在磁場中運動的速度較小
C.鈉23和鈉24在磁場中運動的半徑之比為23:24
D.鈉23和鈉24在磁場中運動的半徑之比為$\sqrt{23}$:2$\sqr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1)為了測量某阻值約4Ω的金屬棒的電阻率,進行了如下操作:分別使用10分度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棒的長度L和直徑d,某次測量的示數(shù)如圖1如圖和圖2所示,長度L=2.35cm.

(2)現(xiàn)備有下列器材:
待測金屬棒:Rx(阻值約4Ω);
電壓表:V1(量程3V,內(nèi)阻約3kΩ);V2(量程15V,內(nèi)阻約9kΩ);
電流表:A1(量程0.6A,內(nèi)阻約0.2Ω);A2(量程3A,內(nèi)阻約0.05Ω);
電源:E1(電動勢3V,內(nèi)阻不計);
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約20Ω);R2(最大阻值約1000Ω);
開關S;導線若干
若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接法,為使測量盡量精確,電壓表應選V1,電流表應選A1,滑動變阻器應選R1(均選填器材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探究測定摩擦因數(shù)實驗中,某研究小組設汁了一種“用一把尺子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禾端與真面相切).B是質(zhì)量為m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
    第一次實驗,如圖(a)所示,將滑稽末端與桌面右端M對齊并固定,讓滑塊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最高點距離桌面的高度h.M距離地面的高度H、M與P間的水平距離x1;
  第二次實驗,如圖(b)所示,將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并固定,讓滑塊B再次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的距離地面的高度L、M與P′間的水平距離x2;

(1)在第二次實驗中,滑塊在滑槽末端時的速度大小為${x}_{1}\sqrt{\frac{g}{2H}}$(用實驗中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2)通過上述測量和進一步的計算.可求出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下列能引起實驗誤差的是ACD.
(A)H的測量   (B)h的測量    (C)L的測量    (D) x2的測
(3)若實驗中測得h=15cm、H=25cm、,x1=30cm、L=l0cm、x2=20cm,則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