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a)所示,直線MN是一個點電荷電場中的電場線。圖(b)所示的是放在電場線上的a、b兩點的試探電荷其電荷量q的大小與所受電場力F的大小的關系圖象,則 ( )

A. 場源電荷位置一定在a的左側

B. 場源電荷位置可能在b的右側

C. 場源電荷一定帶正電

D. 場源電荷一定帶負電

【答案】A

【解析】F-q圖象的斜率表示電場強度大小,圖線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說明a處場強大于b處的場強,若電場是由點電荷產生的,說明a距離場源較近,無論場源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都應位于a點左側,故A正確,B錯誤;由圖(b)結合電場強度的定義式,只能判斷出a、b兩點的電場強度的大小關系,不能判斷電場的方向,所以不能判斷出場源電荷是帶正電,還是帶負電.故C錯誤,D錯誤.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兩等量異種點電荷的電場中,為兩電荷連線的中垂線,、、三點所在直線平行于兩電荷的連線,且關于對稱、點位于上,點位于兩電荷的連線上,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 點場強大于點場強

B. 點場強小于點場強

C. 、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兩點間的電勢差

D. 試探電荷點的電勢能小于在點的電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粗糙的水平面上,靜置一矩形木塊,木塊由A、B兩部分組成,A的質量是B的3倍,兩部分接觸面豎直且光滑,夾角θ=30°,現用一與側面垂直的水平力F推著B木塊貼著A勻速運動,A木塊依然保持靜止,則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與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之比為( )

A.3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點光源照在一個剃須刀片上,在屏上形成了它的影子,其邊緣較為模糊,原因是(  )

A.光的反射B.光強太小C.光的干涉D.光的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衍射現象的定性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光的衍射是光在傳播過程中繞過障礙物發(fā)生傳播的現象

B.衍射條紋圖樣是光波相互疊加的結果

C.光的衍射現象為光的波動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D.光的衍射現象完全否定了光的直線傳播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豎直方向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握瓶的力加倍,則關于手與瓶之間的摩擦力,正確的是(

A.也加倍B.保持不變C.摩擦力與握力相平衡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火車,在第10s末的速度為2m/s,下面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第10 s內通過2 m
B.每秒速度變化0.2 m/s
C.10s內平均速度為1m/s
D.頭10 s內的路程為10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兩根自然長度相同、勁度系數不同、粗細也不同的彈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彈簧,設原粗彈簧(記為)的勁度系數為,原細彈簧(記為)的勁度系數為,套成的新彈簧(記為)的勁度系數為.關于、、的大小關系,同學們做出了如下猜想:

甲同學:和電阻并聯(lián)相似,可能是

乙同學:和電阻串聯(lián)相似,可能是

丙同學:可能是

為了驗證猜想,同學們設計了相應的實驗(裝置甲圖甲)

(2)簡要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應的填空.

a.將彈簧懸掛在鐵架臺上,用刻度尺測量彈簧的自然長度;

b.在彈簧的下端掛上鉤碼,記下鉤碼的個數、每個鉤碼的質量和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并用刻度尺測量彈簧的長度

c.由____________計算彈簧的彈力,由計算彈簧的伸長量,由計算彈簧的勁度系數;

d.改變___________,重復試驗步驟b、c,并求出彈簧的勁度系數的平均值;

e.僅將彈簧分別換為、,重復上述操作步驟,求出彈簧、的勁度系數的平均值、.比較、、并得出結論.

(3)圖乙是實驗得到的圖線,由此可以判斷_______同學的猜想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E=12V。內阻r=3Ω,電阻R1 =3Ω,R2 =6Ω。間距d=0.2m的兩平行金屬板水平放置,板間分布有垂直于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B=1T的勻強磁場。閉合開關S,板間電場視為勻強電場,將一帶正電的小球以初速度v=0.1m/s沿兩板間中線水平射入板間。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Rx,忽略空氣對小球的作用,取g=10m/s2。

求:(1)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

2)滑動變阻器Rx消耗的最大電功率;

3)若電源的輸出功率最大時,帶正電的小球恰能做勻速圓周運動,則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