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兩顆靠得很近的天體稱為雙星,它們都繞兩者連線上某點做勻速圓周運動,因而不至于由于萬有引力而吸引到一起,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它們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之比與其質量成反比
B.它們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之比與其質量成正比
C.它們做圓周運動的半徑與其質量成反比
D.它們做圓周運動的半徑與其質量成正比

分析 在雙星系統(tǒng)中,雙星之間的萬有引力提供各自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即向心力相同,同時注意:它們的角速度相同,然后根據向心力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 解:A、因為雙星各自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相同,根據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可知:ω=$\frac{2π}{T}$,雙星的角速度之比為1:1,故A錯誤;
B、根據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ωR,所以$\frac{{v}_{1}}{{v}_{2}}$=$\frac{{R}_{1}}{{R}_{2}}$=$\frac{{m}_{2}}{{m}_{1}}$,故B錯誤.
CD、雙星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G$\frac{{m}_{1}{m}_{2}}{({R}_{1}+{R}_{2})^{2}}$=m1ω2R1=m2ω2R2,
所以$\frac{{R}_{1}}{{R}_{2}}$=$\frac{{m}_{2}}{{m}_{1}}$,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決問題時要把握好問題的切入點.如雙星問題中兩衛(wèi)星的向心力相同,角速度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次實驗用打點計時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紙帶的記錄如圖所示,圖中O點為紙帶的第一個點,接下來的前幾個點模糊,因此從A點開始每打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用刻度尺測得:AB=2.15cm,AC=5.05cm,AD=8.70cm,AE=13.10cm,AF=18.25cm,AG=24.15cm,推測紙帶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填勻加速度或勻減速),在打D點時紙帶運動的速度大小為:vD=0.4025m/s,紙帶運動過程中加速度大小為:a=0.7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一個物體從40m的高處自由下路,下落多少米后該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表列出了某品牌電動自行車及所用電動機的主要技術參數,不計其自身機械損耗.若該車在額定狀態(tài)下以最大運行速度行駛,則( 。
自重40(kg)額定電壓48(V)
線重75(kg)額定電流12(A)
最大運行速度18(km/h)額定輸出功率350(W)
A.電動機的輸入功率為350WB.電動機的內阻為4Ω
C.該車受到的阻力為70ND.該車獲得的牽引力約為1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已知O、A、B、C為同一直線上的四點.AB間的距離為x1,BC間的距離為x2,一物體自O點由靜止出發(fā),沿此直線做勻加速運動,依次經過A、B、C三點,已知物體通過AB段與BC段所用的時間相等.求
(1)假設AB段與BC段所用的時間都為t,求通過B點時的速度;
(2)假設時間t不知道,求O與A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質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為x=t-2t2+5(各物理量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則質點(  )
A.第1s內的位移是 4m
B.前 2s 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m/s
C.任意相鄰的1s內位移差大小都是3m
D.任意1s 內速度的變化量的大小為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0.5T,邊長L=10cm的正方形線圈abcd共200匝,線圈電阻r=1Ω,線圈繞垂直于磁感線的對稱軸OO′勻速轉動,角速度ω=20rad/s,外電路電阻R=4Ω,求:
(1)計算線圈從圖示位置轉過60°角時的瞬時感應電動勢和交流電壓表的示數;
(2)線圈從中性面轉過60°角的過程中通過電阻R的電荷量;
(3)線圈轉動一周外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如圖所示,一個面積為S的單匝矩形線圈,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以角速度ω勻速轉動,則線圈中產生的交流電動勢的最大值為BSω,瞬時表達式為e=BSωcos(ωt+30°),其中ωt+30°是相位,30°是初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小明在用水平力推木箱時發(fā)現:用力推時,木箱才能運動;撤去推力,木箱便停下來.據此小明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在物理學發(fā)展歷程中,與小明具有相同觀點的科學家是(  )
A.亞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爾D.牛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