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等邊三角形ABC的兩個頂點B、C處各放一個點電荷,測得A處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方向與BC邊平行如圖所示.拿走C處的點電荷后,A處電場強度情況將是(  )
A.大小仍為E,方向從A指向B
B.大小仍為E,方向沿BA向外
C.大小變?yōu)?span mathtag="math" >
E
2
,方向不變
D.不能作出結(jié)論

由題意可知,兩個頂點B、C處各放一個點電荷,測得A處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方向與BC邊平行,由圖可知,C點電荷在A處的電場強度大小與B點電荷在A處的電場強度大小相同,C點電荷在A處的電場強度方向由A指向C,而B電荷在A處的電場強度的方向由B指向A;
當拿走C處的點電荷后,則A處電場強度大小仍為E,方向沿BA向外,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空間存在著電場強度方向平行于x軸的靜電場,A、M、O、N、B為x軸上的點,OA<OB,OM=ON,AB間的電勢?隨x的分布為如圖所示的折線,一個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M點由靜止開始沿x軸向右運動,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粒子一定能通過N點
B.粒子一定帶正電
C.AO間的電場強度大于OB間的電場強度
D.粒子從M向O運動過程所受電場力均勻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一條長為l的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質(zhì)量為m的帶電小球,將它置于一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大小為E,方向水平向右,已知細線離開豎直位置的偏角為?時,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1)小球帶何種電荷?
(2)求出小球所帶的電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O是一固定的點電荷,另一點電荷P從很遠處以初速度v0射入點電荷O的電場,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是曲線MN.a(chǎn)、b、c是以O(shè)為圓心,以Ra、Rb、Rc為半徑畫出的三個圓,且Rc-Rb=Rb-Ra,1、2、3、4為軌跡MN與三個圓的一些交點.以|W12|表示點電荷P由1到2的過程中電場力做功的大小,|W34|表示由3到4的過程中電場力做功的大小,則( 。
A.|W12|=2|W34|
B.|W12|>2|W34|
C.P、O兩電荷一定是異種電荷
D.P的初速度方向的延長線與O之間的距離可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A、B是兩個帶電量相等的異種點電荷,A帶正電,B帶負電,OO′為兩點電荷連線的垂直平分線,P點是垂足,若從P點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發(fā)射一個質(zhì)子,則(  )
A.若質(zhì)子初速度方向由P指向A,則質(zhì)子在接近A點的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
B.若質(zhì)子初速度方向由P指向B,則質(zhì)子在接近B點的過程中加速度越來越大
C.若質(zhì)子初速度方向由P指向O,則質(zhì)子在運動的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不變
D.若質(zhì)子初速度方向由P指向O,則質(zhì)子在運動的過程中加速度的方向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M、N和P是以MN為直徑的半圈弧上的三點,O點為半圓弧的圓心,∠MOP=60°.電荷量相等、符號相反的兩個點電荷分別置于M、N兩點,這時O點電場強度的大小為E1;若將N點處的點電荷移至P點,則O點的場場強大小變?yōu)镋2,E1與E2之比為(  )
A.1:2B.2:1C.2:
3
D.4: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圖中虛線為一組間距相等的同心圓,圓心處固定一個帶負電的點電荷,有一帶電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射人該電場區(qū),實線為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a、b、c三點為實線和虛線的交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hǎn)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
B.帶電粒子在c點所受電場力比a點大
C.帶電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在c點的電勢能
D.帶電粒子由a點到b點的動能變化大于由b點到c點的動能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一電子僅受電場力作用,從高電勢處移動到低電勢處,則
A.電場力對電子做正功B.電子的電勢能減少
C.電子的動能減少D.電子的動能和電勢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靜電場中,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正電荷由高電勢處運動到低電勢處,電勢能增加;
B.正電荷由高電勢處運動到低電勢處,電勢能減;
C.負電荷由低電勢處運動到高電勢處,電勢能增加;
D.負電荷由高電勢處運動到低電勢處,電勢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