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7、化學鍵,晶體類型及性質(zhì)(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70%)
[點題]最近發(fā)現(xiàn)一種有鈦原子和碳原子構(gòu)成的氣態(tài)團簇分子,結(jié)構(gòu)如NaCl晶體圖所示,頂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鈦原子,棱的中心和體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學式為______。 [點晴] 錯誤解答:由結(jié)構(gòu)圖可知,頂點上的原子被8個晶胞共用,面心上的原子被兩個晶胞共用,棱的中心的原子被4個晶胞共用,而體心中的原子被一個晶胞專用。根據(jù)這樣的思路:每個晶胞中Ti的個數(shù)為8*(1/8)+6*(1/2)=4;C的個數(shù)為1+12*(1/4)=4。因此每個晶胞中有4個Ti和4個C,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Ti4C4(或TiC也可以)。錯誤原因:忽略指定的結(jié)構(gòu)為“氣態(tài)團簇分子”,把它按常規(guī)的“晶胞”處理。正確解答:由于該結(jié)構(gòu)為“氣態(tài)團簇分子”,給出的結(jié)構(gòu)就是一個“完整”的分子,因此結(jié)構(gòu)中的每個原子都是構(gòu)成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該“氣態(tài)團簇分子”結(jié)構(gòu)含有14個Ti和13個C,于是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Ti14C13。
[點題] 納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總粒子數(shù)比例極大,這是它有許多特殊性質(zhì)的主要
原因。假設(shè)某納米顆粒的大小和結(jié)構(gòu)恰好與氯化鈉晶胞(最小結(jié)構(gòu)單元)相同
(如右圖所示),則這種納米顆粒的表面粒子數(shù)與總粒子數(shù)的比值為
A.7:8 B.13:14 C.25:26 D.26:27
[點晴] D 。
[點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水和水蒸氣中都存在氫鍵
B.除稀有氣體外的非金屬元素都能生成不同價態(tài)的含氧酸
C.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間通過金屬鍵形成的晶體是金屬晶體
D.CO2與SiO2都是分子晶體,所以它們有接近的熔、沸點
[點晴] 水分子之間存在形成氫鍵,水蒸氣中不一定含有氫鍵;B中F、O沒有含氧酸;D中SiO2是原子晶體。故選C。
[點題]鈦酸鋇的熱穩(wěn)定性好,且介電常數(shù)高,它在小型變壓器中應用很多,在話筒和擴音器中用作陶瓷變頻器。其晶體結(jié)構(gòu)示意如圖,試回答:
16、電化學知識(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100%)
[點題]用惰性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 )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 [點晴] 錯誤解答:選B。由于電解后加入0.1mol Cu(OH)2,恰好恢復到電解前,而0.1mol Cu(OH)2中含0.1molCu2+,即反應過程中有0.1molCu2+被還原,因此電解過程中共有0.2mol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錯誤原因:對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沒有深入的掌握,而且忽略了題目中加入的物質(zhì)為Cu(OH)2。正確解答: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方程式為: 2CuSO4 + 2H2O = 2Cu+ 2H2SO4 + O2↑ 從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電解硫酸銅過程中,只析出銅和釋放出氧氣。因此,電解前后只有銅和氧的改變,電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恢復原來狀態(tài)。但本題提示加入Cu(OH)2后溶液恢復原來狀態(tài),說明電解過程中不僅硫酸銅被電解,而且有水被電解(因為硫酸銅被電解完全)。0.1molCu(OH)2可以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 H2O,因此電解過程中有0.1mol的硫酸銅和0.1mol的水被電解。故選D。 [點題]消毒、殺菌,是抗“非典”消毒劑。一種家用環(huán)保消毒液產(chǎn)生裝置。其原理中用石墨作電極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制得有較強殺菌能力的消毒液,該儀器的原理如圖所示,
試回答:(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該消毒液無色,
pH大于7,對某些有色物質(zhì)有漂白作用。你認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
是 A.SO2 B.Na2CO3 C.KMnO4 D.NaClO
(2)寫出電極名稱 a極 ,b極 。
(3)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4)寫出有關(guān)離子方程式 。
(5)若在電解過程中因溫度上升,生成了少量的NaClO3,即發(fā)生了反應:3Cl2 + 6 NaOH =5 NaCl + NaClO3 + 3H2O 測量得n (NaClO):n(NaClO3) = 5∶1,則整個過程中,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
[點晴] (1)D(2)由"為使氯氣完全被吸收"應在電解槽下部產(chǎn)生氯氣,故a極為負極,b極為正極。(3)由方程式: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有效成分為:NaClO
(4)2Cl- + H2O=2 OH- + H2↑ + Cl2↑ Cl2 + 2OH-= Cl- + ClO- + H2O
(5)由于整個過程氯氣完全被吸收,氯化鈉、水為原料,所以H2、 NaClO與NaClO3為產(chǎn)物;其中H2為還原產(chǎn)物,和為氧化產(chǎn)物,由:1mol Cl→1mol ClO-失電子2 mol,1mol Cl→1mol ClO3-失電子6 mol,若設(shè)NaClO為5 mol則NaClO3為1mol,氧化產(chǎn)物為6mol,共失電子:5 mol×2 + 6 mol = 16mol,而生成1mol H2需轉(zhuǎn)移電子2mol,則:n(H2)= 16mol/2 = 8 mol,故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6:8=3:4
[點題]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S),發(fā)明于1889
年,上世紀的30~60年代在荷蘭得到廣泛的發(fā)
展,而且建成了壽命超過40000小時的電池,
可應用于中心電站。
現(xiàn)有一個碳酸鹽燃料電池,以一定比例
Ll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為電解質(zhì)。操作溫
度為650℃,在此溫度下以鎳為催化劑,以煤
氣(CO、H2)直接作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極為 極,發(fā)生 (填“氧化”或“還原”)反應,該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
|
|
15、鹽類的水解(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100%)
[點題]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其PH值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1)NaCl (2)CH3COONa (3)NH4Cl (4)AlCl3 (5) 苯酚鈉溶液(6)Ba(OH)2 (7)Na2CO2 (8)NaHCO3 (9)NaHSO4 (10)NaOH (11)H2SO4
[點晴]首先將11種物質(zhì)按堿,水解顯堿性的鹽不水解的鹽,水解顯酸性的鹽、酸分成五類,再分段判斷PH值大小,正確答案是(6)>(10)>(7)>(5)>(8)>(2)>(1)>(3)>(4)>(9)>(11)
14、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90%)
[點題] 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A(g)+2B(g) 3C(g),已知起始時
入n molA和3n molB,平衡時C的物質(zhì)的量為m mol,若改變條件,可使C的物質(zhì)的量
m~2m之間變化,則n與m的關(guān)系是( )
A.n<m B.m=2n C.m<1.5n D.n>m
[點晴] C 。
[點題]溫度為T℃,壓強為1.01×106Pa條件下,某密閉容器下列反應達到化學平衡A(g)+ B(g)3C(?),測得此時c(A)=0.022 mol·L-1;壓縮容器使壓強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達到平衡時,測得c(A)=0.05 mol·L-1;若繼續(xù)壓縮容器,使壓強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達到平衡時,測得c(A)=0.75 mol·L-1;則下列關(guān)于C物質(zhì)狀態(tài)的推測正確的是
A.C為非氣態(tài) B.C為氣態(tài)
C.第二次達到平衡時C為氣態(tài) D.第三次達到平衡時C為非氣態(tài)
[點晴] C D。
13、溶液的濃度、溶解度(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60%)
[點題]25℃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Sg,將Sg無水硫酸銅粉末加入到(100+S)g飽和到銅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藍色晶體,若將此晶體溶解配制成飽和溶液,應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是
A.100g B.(100+S)g C.(100-)g D.(100-
)g
[點晴]很多學生拿到本題就開始列未知數(shù)解方程,試圖算出答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所給數(shù)據(jù)過于抽象,計算量過大而放棄,其實將題目通覽后通過流程圖不難發(fā)現(xiàn):
將晶體溶解所加的水量就是將Sg無水硫酸銅配成飽和溶液所需的水量,即100g。故選A。
[點題]在100g濃度為18mol/L、密度為ρ(g/cm3)的濃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釋成9mol的硫酸,則加入的水的體積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點晴]硫酸密度隨濃度的減小而減小,設(shè)稀釋后的硫酸密度為ρ1g/L.則ρ1<ρ。
(100/ρ)×18=[(100+ρ水×V水)/ρ1]×9
V水=(200ρ1/ρ)-100 因ρ1<ρ則V水<100mL。
[點題]酒瓶的標鑒上有55℃的字樣,它表示
A.該酒在55℃的條件下釀造 B.該酒的沸點為55℃100mL
C.該酒中含乙醇55mL100g D.該酒中含乙醇55g
[點晴] 化學的考查離不開化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如:環(huán)境、能源、醫(yī)藥、材料等。而這一方面往往我們學生致命的弱點。在高考化學試題中,對這方面知識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現(xiàn)將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列舉如下:無鉛汽油、可降解飯盒、無磷洗衣粉、含氟牙膏的使用,舊電池的回收,食用含碘鹽,明礬凈水及各種消毒劑的使用,鋼鐵腐蝕,各種新型電池等。當今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被破壞、光化學煙霧、白色污染、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重金屬及其鹽的污染、沙漠化等。解決好這類問題關(guān)鍵在于知識的積累和化學原理的應用。溶質(zhì)為液體時,配制的溶液是有體積分數(shù)表示。故選C。
[點題]實驗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體NaOH配制,則應取NaOH的質(zhì)量為 A.19.2g B.20.0g C.29.6g D.39.2g
[點晴]480mL1.0mol/LNaOH溶液有19.2gNaOH(s),但實驗室中沒有480mL容量瓶。有500mL容量瓶,故應稱取NaOH固體20.0g。選B。
12、溶液濃度、離子濃度的比較、pH值及計算(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100%)
[點題]欲使0.1mol-1K2CO3溶液中[K+]=2[CO],應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鹽酸 B.加適量的KOH C.加適量的水 D.加適量的NaOH
[點晴]本題要運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題時首先看清是電離平衡的移動還是水解平衡的移動,K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H2O
HCO
+OH-導致[K+]>2[CO
],若使[CO
]升高,應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動,則應引入少量OH-,而加入KOH會同時增加[K+],所以只能加適量的NaOH,A錯在能使平衡向左移動,但實際消耗3CO
,[CO
]不升反降,C錯在稀釋促進CO
水解,[CO
]會下降。故選D。
[點題]混合Na2S跟NaHS兩溶液,此混合溶液中,下列關(guān)系一定正確的是( )
A.[Na+]+[H+]==2[S2-]+[HS-]+[OH-] B.[Na+]>[HS-]>[S2-]>[OH-]
C.[Na+]=[S2-]+[HS-]+[H2S] D.[HS-]>[H+]>[OH-]>[Na+]
[點晴] A。
[點題]25℃時,向1mLpH=a的鹽酸中滴加10mL pH=b的NaOH溶液,當溶液中
n(Cl-=n(Na+)時,則a+b的值為
A.13 B.14 C.15 D.不能確定
[點晴] A
11、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100%)
[點題]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向碘化亞鐵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 2Fe2++Cl2=2Fe3++2Cl-
B.向次氯酸鈣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硫酸氫鈉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至中性 H++SO+Ba2++OH-=BaSO4↓+H2O
D.將氫氧化鐵粉末加入氫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點晴]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易錯點有1.拆與不拆 2.是否符合事實 3.局部約分 4.量的關(guān)系,書寫或判斷時應特別注意這幾點。正確答案:均錯。對A、B兩選項的判斷需要運用知識遷移能力,將FeI2與FeBr2聯(lián)系,將SO2與CO2聯(lián)系,同學們的漏洞在于易在遷移時注重相同點,忽略差異,思維定勢嚴重,溴化亞鐵中Fe2+還原性>Br-,所以少量Cl2只能將Fe2+氧化,Br-不參加反應,而FeI2中I-還原性>Fe2+,首先被氧化的是I-,F(xiàn)e2+不參加反應,若忽視差異照貓畫虎,必然出錯,同理,SO2與CO2的區(qū)別在于SO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易被次氯酸鹽氧化,因此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而非簡單的復分解。C選項中同學們易忽略量的關(guān)系,審題時應注意“至中性”這一限定條件,以H+與OH-的中和反應做為主要矛盾加以考慮,而不要將兩個離子反應簡單相加。D選項中同學們?nèi)菀缀鯢e3+能將I-氧化所以二者不能共存的事實,簡單地將題意理解成氫碘酸作為強酸能將Fe(OH)3溶解。正確答案: A.2I-+Cl2=I2+Cl2 B.Ca2++2ClO-+H2O+SO2=CaSO4↓+H++Cl-+HClO
C.2H++SO+Ba2++2OH-=BaSO4↓+2H2O D.2Fe(OH)3+6H++2I-=2Fe2++I2+6H2O
10、離子的鑒別(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80%)
[點題]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種離子,若向其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微熱并攪拌,再加入過量的鹽酸,溶液中大量減少的陽離子是 A、NH4+ B、Mg2+ C、Fe2+ D、Al3+ [點晴] 錯誤解答:選A。由于NH4+與OH-作用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熱條件下分解釋放出氨氣,因此離子濃度將減小。錯誤原因:因不能掌握Fe(OH)2的強還原性而漏選。正確解答:本題不僅NH4+離子會減少(原因見“錯誤解答”),而且,當往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時,F(xiàn)e2+會生成Fe(OH)2沉淀。Fe(OH)2具有具有強還原性,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轉(zhuǎn)化為Fe(OH)3(題目具備氧化的條件),再加鹽酸時,溶解為Fe3+。因此Fe3+也會大量減少。本題正確選項為A、C。
9、離子共存(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100%)
[點題]下列各種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無色透明的離子組
A.使PH=0的溶液: Fe2+ 、NO3-、SO42-、I-
B.C(H+)=10-14mol· L-1的溶液中:Na+ 、AlO2-、S2-、SO32-
C.酸性環(huán)境下:Na+ 、 Cu2+ 、NO3-、SO42-、
D.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中:K+ 、Na+ 、Ca2+ 、HCO3-
[點晴] 首先要看題目要求離子共存還是不共存,二看題目的隱含的條件:酸性?堿性?有色?還是無色?三看是否發(fā)生離子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選項A:NO3-在PH=0的溶液酸性中會氧化Fe2+成Fe3+, 選項C雖共存但Cu2+ 有顏色。選項D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中為酸性溶液,HCO3- 不能存在。故選B。
[點題]常溫下,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c[H+]、C(OH-)滿足c(H+)·c(OH+)=10-24,則下各
離子在該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 Na+ AlO2- Cl- B.Na+ Cl- SO42- HCO3-
C.NH4+ Na+ NO3- SO42- D.Ba2+ Na+ Cl- NO3-
[點晴] D
8、原子量、分子量,化合價(近10年來的化學高考命題中的呈現(xiàn)率:80%)
[點題]某元素R硝酸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m,該元素相同價態(tài)的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n,則該元素的可能化合價是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點晴] 錯誤解答:假設(shè)該元素化合價為k,則硝酸鹽化學式為R(NO3)k,硫酸鹽化學式為R2(SO4)k。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概念,該元素的硝酸鹽、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R+62k、2R+96k,結(jié)合題目給出的兩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依次為m、n,可推知k值為(2m-n)/28,答案為C。錯誤原因:沒有考慮該元素化合價為偶數(shù)的情況。當K為偶數(shù)時,硫酸鹽的化學式應該是R(SO4)k/2。 正確解答:假設(shè)該元素化合價為k,若k為奇數(shù),則硝酸鹽化學式為R(NO3)k,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k。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概念,該元素的硝酸鹽、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R+62k、2R+96k,結(jié)合題目給出的兩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依次為m、n,可推知k值為(2m-n)/28,答案為C;當k為偶數(shù)時,則硝酸鹽的化學式為R(NO3)k,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SO4)k/2。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概念,該元素的硝酸鹽、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R+62k、R+48k,結(jié)合題目給出的兩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依次為m、n,可推知k值為(m-n)/14,答案為A。故選AC。
[點題]用足量的CO還原32.0 g某種氧化物,將生成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則該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點晴] 解題時,關(guān)鍵是要運用化學的學科思想抓住變化過程的某個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題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守恒原理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如氧化還原中的“電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電荷守恒”、變化過程中的“某元素守恒”,還有質(zhì)量守恒、體積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的原理、整體思維、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極限思維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礎(chǔ)。
思路一:根據(jù)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比來求解。
根據(jù)題意,可知 m(CO2)= 0.6mol 則m(氧化物):m(CO2)=32.0:26.4=1.21:1
A FeO CO2 72:44=1.64:1
B Fe2O3 3CO2 160:132=1.21:1
C CuO CO2 80:44=1.82:1
D Cu2O CO2 144:44=3.27:1
故選B。
思路二:根據(jù)氧化物中氧的質(zhì)量分數(shù)來求。
根據(jù)題意,可知0.6molCO2 比0.6molCO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從氧化物里奪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6/32.0=0.30. 在四個選項中,只有B。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