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故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四棱錐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為棱SB上的三等分點,SE=2EB

(Ⅰ)證明:平面EDC⊥平面SBC.(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                .

 

【解析】本試題主要考查了立體幾何中的運用。

(1)證明:因為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為棱SB上的三等分點,SE=2EB   所以ED⊥BS,DE⊥EC,所以ED⊥平面SBC.,因此可知得到平面EDC⊥平面SBC.

(Ⅱ)由SA2= SD2+AD2 = 5 ,AB=1,SE=2EB,AB⊥SA,知

AE2= (1 /3 SA)2+(2/ 3 AB)2 =1,又AD=1.

故△ADE為等腰三角形.

取ED中點F,連接AF,則AF⊥DE,AF2= AD2-DF2 =

連接FG,則FG∥EC,F(xiàn)G⊥DE.

所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

連接AG,AG= 2 ,F(xiàn)G2= DG2-DF2 =

cos∠AFG=(AF2+FG2-AG2 )/2⋅AF⋅FG =-1 /2 ,

所以,二面角A-DE-C的大小為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在南北方向直線延伸湖岸上有一港口A,一汽艇以60 km/h的速度從A出發(fā),30分鐘后因故障而停在湖里.已知汽艇出發(fā)后按直線前進,以后又改成正東方向航行,但不知最初的方向和何時改變方向.現(xiàn)要去營救,請用圖表示營救的區(qū)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6,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C⊥BD.

(Ⅰ)證明:BD⊥PC;

(Ⅱ)若AD=4,BC=2,直線PD與平面PAC所成的角為30°,求四棱錐P-ABCD的體積.

【解析】(Ⅰ)因為

是平面PAC內(nèi)的兩條相較直線,所以BD平面PAC,

平面PAC,所以.

(Ⅱ)設AC和BD相交于點O,連接PO,由(Ⅰ)知,BD平面PAC,

所以是直線PD和平面PAC所成的角,從而.

由BD平面PAC,平面PAC,知.在中,由,得PD=2OD.因為四邊形ABCD為等腰梯形,,所以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從而梯形ABCD的高為于是梯形ABCD面積

在等腰三角形AOD中,

所以

故四棱錐的體積為.

【點評】本題考查空間直線垂直關(guān)系的證明,考查空間角的應用,及幾何體體積計算.第一問只要證明BD平面PAC即可,第二問由(Ⅰ)知,BD平面PAC,所以是直線PD和平面PAC所成的角,然后算出梯形的面積和棱錐的高,由算得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函數(shù),.

(Ⅰ)若函數(shù)依次在處取到極值.求的取值范圍;

(Ⅱ)若存在實數(shù),使對任意的,不等式 恒成立.求正整數(shù)的最大值.

【解析】第一問中利用導數(shù)在在處取到極值點可知導數(shù)為零可以解得方程有三個不同的實數(shù)根來分析求解。

第二問中,利用存在實數(shù),使對任意的,不等式 恒成立轉(zhuǎn)化為,恒成立,分離參數(shù)法求解得到范圍。

解:(1)

(2)不等式 ,即,即.

轉(zhuǎn)化為存在實數(shù),使對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

即不等式上恒成立.

即不等式上恒成立.

,則.

,則,因為,有.

在區(qū)間上是減函數(shù)。又

故存在,使得.

時,有,當時,有.

從而在區(qū)間上遞增,在區(qū)間上遞減.

[來源:]

所以當時,恒有;當時,恒有

故使命題成立的正整數(shù)m的最大值為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汽車行駛中,由于慣性作用,剎車后還要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才能停住,我們稱這段距離為“剎車距離”.剎車距離是分析事故的重要因素.在一個限速40千米/時以內(nèi)的彎道上,甲、乙兩輛汽車相向而行,當司機發(fā)現(xiàn)有情況時,同時剎車,但汽車還是相撞了.事故發(fā)生后,現(xiàn)場測得甲車的剎車距離超過12米,但不超過15米;乙車剎車距離超過10米,但不超過12米.又知甲、乙車型的剎車距離s(米)與車速x(千米/時)之間分別有下列關(guān)系:

則因超速行駛而應負主要責任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