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48  2756  2762  2766  2772  2774  2778  2784  2786  2792  2798  2802  2804  2808  2814  2816  2822  2826  2828  2832  2834  2838  2840  2842  2843  2844  2846  2847  2848  2850  2852  2856  2858  2862  2864  2868  2874  2876  2882  2886  2888  2892  2898  2904  2906  2912  2916  2918  2924  2928  2934  2942  447090 

近來有研究者用儀器到現(xiàn)場進(jìn)行了多次實驗,儀器記錄如圖乙所示,標(biāo)號為0的波是開始實驗時擊掌聲的記錄,標(biāo)號為1、2、3的波是擊掌聲遇到墻面反射的回波記錄,與標(biāo)號為0的波的時間間隔分別是t1=104ms、t2=191ms和t3=383ms。為了討論問題方便,圖中沒有畫出人耳聽不到的強(qiáng)度較弱的回波。

試題詳情

16.北京天壇以“回音壁“、“三音石”等奇特的聲學(xué)現(xiàn)象享譽世界。三音石位于回音壁的圓心,是甬道上從皇穹宇的臺階向南數(shù)的第三塊石頭,站在這塊石頭上擊一下掌,可以聽到三次甚至更多次擊掌回音聲,一般認(rèn)為這是由于擊掌聲被圓形圍墻多次反射產(chǎn)生的(圖甲)。

試題詳情

15.某同學(xué)研究乒乓球的彈跳過程,假設(shè)乒乓球運動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不變,球與地面碰撞時無機(jī)械能損失,他讓乒乓球從1m高處下落,測得第一次反彈后上升的高度為0.9m,可知乒乓球第二次反彈后能上升的高度是         m。

試題詳情

14.如圖,傾角為θ=30°的斜面AB上下兩端點A、B各與一水平面相連接,斜面高h(yuǎn)=0.8m。一小球以v0=2m/s的速度在與A相連的水平面上向右運動,不計阻力,取g=10m/s2,小球從A點飛出后到再落回斜面或水平面上共用時       s。

試題詳情


13.某同學(xué)用電火花計時器(工作電源:220V50Hz交流電)和紙帶研究軟木塞的下落過程,得到的紙帶如圖所示,圖中O點是打下的第一個點,A、B、C是離O點較遠(yuǎn)的三個連續(xù)打點,OA之間還有多個點(圖中沒畫出),圖中數(shù)值單位:cm,已知當(dāng)?shù)刂亓铀俣戎禐?st1:chmetcnv UnitName="m" SourceValue="9.8"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9.8m/s2。自開始下落至打下B點的過程中,軟木塞重力勢能減少量的       %轉(zhuǎn)化成了動能。

試題詳情

A.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時,需要測量小球的質(zhì)量

B.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時,需要測量兩小球的質(zhì)量

C.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時,多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D.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時,多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相同

E.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時,需要調(diào)整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

F.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時,不需要調(diào)整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

試題詳情

12.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兩個實驗中均需讓小球從圖示的斜槽上滾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試題詳情

11.用10分度游標(biāo)卡尺測一元件的厚度,測量結(jié)果如圖所示,此元件的厚度是          cm。

試題詳情

10.如圖,物體B經(jīng)一輕質(zhì)彈簧與下方地面上的物體A相連, A、B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用力把B往下壓到某一位置,釋放后,它恰好能使A離開地面但不繼續(xù)上升。如果僅改變A或B的質(zhì)量,再用力把B往下壓到同一位置后釋放,要使A能離開地面,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僅增加B的質(zhì)量      B.僅減小B的質(zhì)量

試題詳情

9.如圖,電梯內(nèi)固定的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輕彈簧左端固定,一小球與彈簧接觸而不粘連。先用手推著球使彈簧壓縮到一定程度,再釋放,小球離開彈簧時獲得了一定的動能。當(dāng)電梯向上減速時,球?qū)ψ烂娴膲毫τ肍N1表示,球獲得的動能用EK1表示,電梯向上勻速時,球?qū)ψ烂娴膲毫τ肍N2表示,獲得的動能用EK2表示,當(dāng)電梯向上加速時,球?qū)ψ烂娴膲毫τ肍N3表示,獲得的動能用EK3表示,則下列表達(dá)式成立的是

A.FN1=FN2=FN3           B.FN1<FN2<FN3

C.EK1=EK2=EK3           D.EK1<EK2<EK3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