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將硝酸銨與熟石灰混勻后一起撒入農(nóng)田,施肥的同時改良酸性土壤

B. 用適量的食用碳酸氫鈉做糕點,使糕點松軟可口

C. 用甲醛浸泡海產(chǎn)品,延長保鮮時間

D. 向火腿腸中添加過量工業(yè)用鹽亞硝酸鈉,使其肉質(zhì)鮮美

B 【解析】 A、硝酸銨能與熟石灰反應生成氨氣,從而降低肥效,故A錯誤;B、碳酸氫鈉本身受熱易分解,同時由于是碳酸氫鹽,遇到酸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適量的食用碳酸氫鈉做糕點,使糕點松軟可口,故B正確;C、甲醛有毒,能破壞人體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使蛋白質(zhì)變性,故C錯誤;D、亞硝酸鈉有毒,不能為肉質(zhì)鮮美而向火腿腸中添加過量工業(yè)用鹽亞硝酸鈉,故D錯誤。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魯教版五四制化學上冊第二單元常見的酸和堿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鐵銹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色.將生銹的鐵釘投入足量稀鹽酸中,開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無色溶液變________;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較長時間后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Fe2O3紅棕色鐵銹逐漸消失,無色溶液變成黃色Fe2O3+6HCl=2FeCl3+3H2O有氣泡產(chǎn)生Fe+2HCl=FeCl2+H2↑ 【解析】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紅棕色的氧化鐵(Fe2O3),將生銹的鐵釘放入稀鹽酸中,先是表面的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與水,反應現(xiàn)象為:鐵銹逐漸消失,無色溶液變成黃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當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2018學年仁愛版九年級化學專題三第一單元基礎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分子、原子、離子的認識,正確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氮分子是保持氮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

C. 原子得到電子,帶正電,變?yōu)殛栯x子

D. 固體難壓縮,說明固體分子間無間隔

B 【解析】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故A錯;B、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所以氮分子是保持氮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故B正確;C、原子得到電子,帶負電,變?yōu)殛庪x子,故C錯;D、固體難壓縮,說明固體分子間間隔比較小,故D錯;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鑒別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用水鑒別NaCl、NaOH、NH4NO3三種固體

B. 用燃著的木條鑒別O2、CO2、N2三種氣體

C. 用灼燒的方法鑒別木炭粉、CuO、Fe3O4三種黑色粉末

D. 將酚酞溶液分別滴加到盛三種溶液的試管中,一次性鑒別HCl、NaOH、NaCl三種溶液

A 【解析】 A、氯化鈉溶于水時溶液溫度變化不大,硝酸銨溶于水時溶液溫度降低,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時溶液溫度升高,故可根據(jù)物質(zhì)溶于水時的溶液溫度變化鑒別,正確;B、燃燒的木條伸入三瓶氣體中,盛有N2、CO2兩瓶氣體使燃燒的木條熄滅,該方法不能區(qū)別出這三種氣體,錯誤;C、氧化銅和四氧化三鐵灼燒都沒有明顯變化,不能鑒別,錯誤;D、先取三支試管分別取少量的三種溶液,再分別滴加酚酞試液,其中一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用pH計測得生活中一些物質(zhì)的pH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zhì)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食醋

pH

10.2

8.5

5.8

2.4

A. 西瓜汁的酸性比食醋強

B. 表中物質(zhì)的pH數(shù)據(jù)也可用pH試紙測得

C. 食用食醋可幫助消化,大量食用對人體無害

D. 人被蚊蟲叮咬后,在叮咬處涂牙膏或肥皂水可減輕痛癢

D 【解析】 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隨著pH的減小酸性增強。 A、西瓜汁的pH=5.8,顯酸性,食醋的pH=2.4,顯酸性,但pH越小,酸性越強,因此西瓜汁的酸性比食醋弱,故說法錯誤;B、pH試紙測量結(jié)果是整數(shù),故說法錯誤;C、食用食醋可幫助消化,但大量食用會對人體有害,故說法錯誤;D、蚊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離地面10﹣25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它屬于

A. 非金屬單質(zhì) B. 金屬單質(zhì)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A 【解析】 A傾倒液體時,試管和試劑瓶要傾斜,試劑瓶口要緊靠試管口,標簽要向著手心,瓶蓋倒放在桌面上;B量取液體讀數(shù)時,要平視凹液面的最低處;C、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組裝好儀器后先將導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的氣密性好;D加熱試管中的液體時,液體的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熱,先均勻加熱,后對準藥品固定加熱。試管口向上傾斜,與桌面呈45°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屆九年級仁愛版化學上冊專題二空氣和水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根據(jù)如圖的實驗常用儀器回答有關問題.

(1)儀器F的名稱是________;儀器G的名稱是________.

(2)若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fā)生裝置應選用上述儀器中的________(填序號);其化學反應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當用鐵夾固定好試管后,要使試管口略低于試管底部,應調(diào)節(jié)螺旋________(填“K1”、“K2”或“K3“)

(3)要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時用________(填寫收集方法),收集好氧氣的集氣瓶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如果在收集過程中觀察到水槽中的水呈紫紅色,原因可能是________.

量筒水槽ABEI2KClO3 2KCl+3O2↑K2排水法正試管口沒有塞一團棉花 【解析】 (1)F是量筒,量筒是量取液體體積的儀器,儀器G的名稱是水槽; (2)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fā)生裝置應選用上述儀器中的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和帶導管的橡皮塞;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當用鐵夾固定好試管后,要使試管口略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屆九年級仁愛版化學上冊專題二空氣和水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該實驗認識正確的是( )

A. 銅粉用量的多少,不會影響實驗結(jié)果

B. 實驗結(jié)束后立即讀數(shù)

C. 氣球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氣壓,使氧氣完全反應

D. 在正常操作情況下,反應結(jié)束后消耗氧氣的總體積應該是反應前注射器內(nèi)氣體體積的

C 【解析】 A、要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只有使用銅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閉注射器里的空氣中的氧氣,故A錯誤;B、氣體的體積要受溫度的影響,讀數(shù)時必須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再讀,不等裝置冷卻至室溫就讀數(shù),讀數(shù)偏小,故B錯誤;C、氣球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氣壓,使氧氣完全反應空,故C正確;D、正常操作情況下,反應結(jié)束后消耗氧氣的總體積應該是反應前注射器內(nèi)氣體體積和玻璃管中氣體總體積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仁愛版九年級化學上專題一走進化學殿堂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多選題

下列敘述符合化學史實的是( )

A. 最早使用濕法冶金的國家是中國

B. 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學家是道爾頓

C. 最早提出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化學家是拉瓦錫

D. 最早提出原子論的科學家是阿伏加德羅

AC 【解析】 A、我國在西漢時代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之說,因此最早使用濕法冶金的國家是中國;故選項正確;B、英國的科學家道爾頓創(chuàng)立了近代原子學說,故選項錯誤;C、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jié)論: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故選項正確;D、阿伏加德羅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創(chuàng)立了分子學說,故選項錯誤。故選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