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將硫酸渣中金屬元素進行分離的一種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查閱資料】
Ⅰ.相關數(shù)據(jù)
25℃時,氫氧化鈉沉淀的pH范圍
 Fe(OH)3Al(OH)3Mg(OH)2
開始沉淀的pH1.53.310.4
沉淀完全的pH3.25.212.4
Ⅱ.25℃時,Al(OH)3可溶于pH>6.0的堿溶液,并轉化為AlO2-
【流程分析】
(1)在實驗室完成操作①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漏斗
(2)所加稀鹽酸必須過量的原因是使硫酸渣完全溶解
(3)向溶液A中加入試劑M調節(jié)pH到7的過程中,沉淀的顏色會經(jīng)歷“紅褐色變淡,再變深”的過程,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氫氧化鈉會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鐵沉淀會溶于酸,鹽酸消耗完后,氫氧化鐵沉淀的沉淀量會逐漸增多,顏色變深
(4)溶液B中加入試劑M調節(jié)pH=13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5)高溫灼燒固體X時,X能在保持各元素化合價不變的前提下分解為兩種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Fe(OH)3$\frac{\underline{\;高溫\;}}{\;}$Fe2O3+3H2O
(6)如果操作②是蒸發(fā)結晶,則不可能得到純凈的NaAlO2固體,理由是:溶液C中含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

分析 (1)根據(jù)過濾操作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以及過濾操作需要的主要儀器進行分析;
(2)根據(jù)二氧化硅不會與鹽酸反應,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鋁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氯化鎂、氯化鋁進行分析;
(3)根據(jù)氫氧化鈉和氯化鐵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淀會先溶于鹽酸中進行分析;
(4)根據(jù)氫氧化鈉和氯化鋁反應生成偏鋁酸鈉、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進行分析;
(5)根據(jù)氫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鐵和水進行分析;
(6)根據(jù)氯化鋁、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都會生成氯化鈉,溶液C中含有氯化鈉和偏鋁酸鈉進行分析.

解答 解:(1)過濾操作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過濾操作需要的主要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
(2)二氧化硅不會與鹽酸反應,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鋁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氯化鎂、氯化鋁,所以所加稀鹽酸必須過量的原因是:使硫酸渣完全溶解;
(3)氫氧化鈉和氯化鐵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淀會先溶于鹽酸中,所以向溶液A中加入試劑M調節(jié)pH到7的過程中,沉淀的顏色會經(jīng)歷“紅褐色變淡,再變深的過程”的過程,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氫氧化鈉會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鐵沉淀會溶于酸,鹽酸消耗完后,氫氧化鐵沉淀的沉淀量會逐漸增多,顏色變深;
(4)氫氧化鈉和氯化鋁反應生成偏鋁酸鈉、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5)氫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Fe(OH)3$\frac{\underline{\;高溫\;}}{\;}$Fe2O3+3H2O;
(6)氯化鋁、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都會生成氯化鈉,溶液C中含有氯化鈉和偏鋁酸鈉,所以不可能得到純凈的NaAlO2固體,理由是:溶液C中含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
故答案為:(1)漏斗;
(2)使硫酸渣完全溶解;
(3)氫氧化鈉會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鐵沉淀會溶于酸,鹽酸消耗完后,氫氧化鐵沉淀的沉淀量會逐漸增多,顏色變深;
(4)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5)2Fe(OH)3$\frac{\underline{\;高溫\;}}{\;}$Fe2O3+3H2O;
(6)溶液C中含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考查的問題,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和題中所給的資料進行分析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不溶性雜質)提純實驗,并用所得精鹽配制50g 5%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一:如圖是同學們做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⑥中的錯誤沒用玻璃棒引流,若幾次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液面沒低于濾紙邊緣,盛濾液的燒杯不干凈.
(2)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順序為(填操作序號)①⑤②③⑥④、稱量精鹽并計算產率;
(3)在操作④中,當觀察到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量固體 時,停止加熱.
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50g5%的氯化鈉溶液.經(jīng)檢測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其原因可能有(填下列序號)①②③.
①氯化鈉固體仍然不純   ②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為探究固體A、B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小明同學實驗如下: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粉末A和粉末B(A、B均不與水反應),然后逐漸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振蕩并觀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了如圖所示的圖象(橫坐標表示水的質量,縱坐標表示溶質的質量).
(1)所加粉末A和粉末B的質量大小關系是B>A.
(2)當加入30克水時,A溶液的質量為3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請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產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br />(1)在人體所攝入的物質中,除空氣、水、食鹽等無機物外,其余主要是糖類、油脂、蛋白質和維生素等有機物.
(2)氫氣被譽為“未來最理想的清潔能源”,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3)工業(yè)上通過高溫煅燒石灰石來生產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4)廚房中鐵鍋易生銹,請結合生活實際,簡要說出一種防止鐵鍋生銹的方法:不用時保持鐵鍋干燥或涂一層植物油.
(5)在農業(yè)生產上,常用質量分數(shù)為15%~20%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要配置150kg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24kg,水的質量是126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四種物質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試劑就可以將它們區(qū)分開來的是 ( 。
A.NaHCO3  H2SO4  HClB.KCl  CuCl2  NaOH
C.BaCl2  H2SO4  AgNO3D.FeCl3  KCl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某物質的化學式為H2RO2n+2,則R的化合價為+(4n+2),某元素氯化物為RmCln,則R元素的氫氧化物為$R(OH)_{\frac{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后受到啟發(fā),欲證明紙張燃燒的產物有水和二氧化碳,設計了實驗,請幫助完成表格.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
點燃紙張,在火焰上方罩上光潔干燥的冷玻璃杯玻璃杯內壁有水霧紙張燃燒的產物有水.
把玻璃杯迅速倒轉過來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紙張燃燒的產物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工業(yè)上煅燒石灰石反應一段時間后,小附同學取32g反應后的剩余物,加入200g質量分數(shù)為14.6%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測得反應后液體的質量為222.4g,得濾渣5.2g,則此剩余物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
A.50%B.80%C.12.5%D.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多采用濃氨水和酚酞試液探究微粒的運動性.

【回憶課本】課本上采用圖A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乙燒杯中酚酞試液變紅.
(2)該實驗不僅說明微粒的運動性,還說明氨分子運動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運動速率快.
【發(fā)現(xiàn)問題】雖然課本上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明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實驗裝置無法固定、有很多氨氣逸出大燒杯等.
【查閱資料】①在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其密度越大.②空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29.③T形三通管屬于微型化學儀器.
【實驗改進】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改用圖B裝置探究微粒的運動性.
(1)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紗布條.
(2)用膠頭滴管(填寫儀器名稱)吸取少許濃氨水,將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細彎管處,然后用橡皮帽封閉管口.
(3)一會兒,觀察到ab段紗布條變成紅色.
(4)微熱細彎管處的濃氨水,紗布條變紅的速率會加快.
【實驗結論】改進實驗說明,氨氣密度比空氣;氨分子在空氣中主要向上運動,且溫度升高其運動速率加快.
【實驗反思】改進實驗與課本實驗相比較,有不少的優(yōu)點,請你寫出其中的一條:節(jié)省藥品.
【實驗拓展】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還利用T形三通管設計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圖C實驗.在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bc段紗布條變紅,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